㈠ 为什么 人人都在骂小米卖国我原是米粉 但是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在骂小米 到底发生什么事啦
这没办法呀在哪里就讨好哪里呗 就像钓鱼岛日版iPhone钓鱼岛是日本的 中版就是中国的
㈡ 小米手机为什么这么火
虽然我不喜欢小米使用的手机也不是小米手机,但是不得不承认小米手机确实很火。相信不少人都有狂刷小米官网抢购小米手机的经历,小米手机为什么这么火,能带动很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呢,我就总结了小米手机么这么火的几点原因:
1、性价比高。小米配置确实很高,这一点不可否认,人称价格杀手,便宜实惠对于我们普通大学生谁不想要,小米售价1999元,省掉一切可以省去的配件,以1999元先将性价比的品牌提升。很多人因为高配低价掏腰包。小米也因此被冠以“首款低于2000元的双核手机”“跑得最快的手机”“中国第一部互联网手机”等诸多响亮名头。
2、网络多米诺骨法提升知名度。雷军从魅族的网络论坛销售模式得到了收获和感悟,以性价比和网络公关在最短的时间里来提升知名。因为各大数码评测就是最好的广告。这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便做了广告。小米手机中的硬件并不是高端硬件,但只有玩家才能明确其事,然而雷军在发布会上大肆宣传这些基本硬件,因为接触互联网的网友对手机硬件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突然之间知晓这么多,便开始在周围的人群中传播开来,这就是发布会造势效应,雷军的发布会并非HTC和iPhone发布会介绍手机带来的技术革新,而更像一个安卓科普。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南辕北辙。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知道小米。
3、饥饿营销,这其实就是我不喜欢小米的原因。在塞班天网灰灰的围攻中,IOS系统最初并不具备什么优势,而苹果借助饥饿营销却再次把苹果从MAC的市场份额转移到手机领域。而小米也采用了饥饿营销的方式,人的心理都很奇怪,物以稀为贵,从来都是越稀少的东西越让人看重,小米手机营销就看重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每次开放购买都限制数量,让不少人去商城抢购,抢不到的就越觉得可惜越想拥有,抢到的觉得庆幸在同事朋友圈中为小米做宣传。
㈢ 小米手机这么火的原因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米手机这么火的原因,欢迎阅读。
小米手机这么火的原因
2011年9月10日可以在网上预订,小米诞生后这么火,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小米为什么这么火。维尼带你分析一下不同的视角,可能与大部分人们观点不同,读者可以自己分析分析
1小米把手机当电脑卖(简绍小米配置时,小米公司都是用简绍电脑的描述来简绍手机,让人感觉很厉害)
2小米配置确实很高,这一点不可否认,配置确实高,人称价格杀手,便宜实惠对于我们普通大学生谁不想要,小米的miui(就是比较像苹果那样的界面和功能)做的确实不错,它自己小米商店东西也优化,适合小米手机。
3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也是小米真正起来的原因,懂配件的人会有点担心小米,哇,好高的配置,卖这么便宜,会不会赔钱卖,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米这么高配置卖的这么便宜吗?
1小米手机卖的火,它可以包下一个硬件厂商一年供货量,厂商一年业绩会很平稳,因为人家包了一年的,当然厂商卖的硬件便宜了。(华为苹果都是这样)
2大家记得小米都有个预订,提前几个月预订,网友们都等着抢机子,大家一定要记住,小米过几个月才给你机子,现在的你预定了机子,或者看到小米发布机子配置,你看着配置口水都流出来了,如今的时代硬件价一个月都会便宜不少,你想想小米,他就先给你欲望,让你感觉配置太高了,等机子下来,几个 月过去硬件价格已经降了,所以这个是小米致胜之道
4小米饥饿营销做得也挺好,给人感觉小米太火了,给人期待。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1、小米微信营销的方法总结“三段击”
活动拉粉是一个很给力的方式,激活老用户,拉新用户。不过,小米有不可复制的因素,就是强悍的米粉效应。也有可以复制的方法论,我们可以称之为“三段击”方法:
A、预热,提前两天微博、微信来预热。
B、当天强力推,发动一切自身可以利用的`渠道。
C、活动结束后力推下。
2、微信营销的准确定位:不是营销,是客服。
对于微信的定位,小米早期也有迷茫期,后来明确定位为客服。这也跟微信的产品形态有关系,微信的关键词回复机制,很适合打造自助服务的客服平台。微信营销给小米带来的最大直接好处是什么?据小米微信负责人透露是省下了短信费,一年下来也有几百万元。小米微信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30000,每天后台自动回复量28000,每天人工处理消息量2000。专门开发了一个技术后台,普通问题就是关键词的模糊、精准匹配,一些重要的关键词,比如死机、重启,会找到相应的人工客服。
总结性分析
微信营销仍处在战略探索期。在探索期,不要相信逻辑,要相信案例。沃玛网络公关的判断,第一波还是大公司、个人品牌的天下,屌丝靠微信逆袭相对渺茫。所以在微信营销的这个探索阶段,很多人难免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上述小米微信营销的经验,我们来看看目前两点主要的认识误区。
微信营销认识误区1:微信推广比APP推广成本更高。
小米的经验来看,推广的成本不是特别高,成本主要是奖品,渠道主要都是用的自身的渠道。当然,对那些只是单纯做微信的,成本会比较高。
微信营销认识误区2:粉丝数量不重要,互动质量才重要。
微信粉丝的互动质量很重要,但粉丝数量更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大的消费级品牌而言,把自己的用户转化为微信粉丝,是第一难关。
㈣ 怎样看待如今的小米公司
夏秋之交,又到了手机厂商集体噪动的时候,锤子砸开了坚果,老周的奇酷熟了,华为的黑科技跃跃欲试,而小米的发布会越来越密集,大佬们轮番站台已是常态,更少不了撑场的豪言,但观察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你永远不能只听他说什么!
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会上的雷军仍然马力十足,但旁观者冷眼望去,小米已经是一家迥然不同的公司。小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为发烧而生的主轴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手机品牌,彼时黎万强主持的MIUI先硬件而行,立下殊功;从2013年以来,小米的电视、路由器等新品层出不穷,雷军开始向中国互联网的BIG4挺进。
小米宣战传统家电,创造了一种复杂的竞合关系,雷军发扬了湘军元老胡林翼的治世哲学,“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也效法扩张鼻祖老罗斯福,“语调温和,手握大棒”,力求“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在小米看来,那些老牌科技公司所把持的市场如同年久失修的大厦,只要砸坏一块玻璃,整栋房子就会变成破坏者的天堂。
小米对传统行业发动降维打击或代差战争已经是一种战略,后者只是殖民地化的原材料和生产基地,这种非对称战争导致了两个极端,一类以美的为代表,一边感叹“城里人真会玩”,一边急切的投怀送抱;另一类是格力,想学苏武,身罹罗网,还要持节不屈。
小米的殖民冲动确实让它深入了很多线下场景,但它毕竟不是苹果,必然会遭到猛烈抵抗,这个过程还隐含着无效扩张的系统风险。
破坏者≠颠覆者≠征服者
当年蒙古骑兵驰骋欧亚,最擅攻心之术,“其破敌,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雷军颇精此道,小米每发新品必先造势,互联网公司对此习以为常,但传统行业每为所惑,自乱阵脚。
蒙古征服败在软实力匮乏,小米正相反,它创造了逆精英的手机文化,但并不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在国内同侪中也不像华为拥有体系化的技术积累,仅靠粉丝驱动的小米缺乏苹果的异业穿透力,无法在关联消费领域形成壁垒。
雷军用12.66亿换来了美的对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全面支持,后者乐于用互联网概念给品牌加持,但双方的第一个结晶—智能空调怎么看都是美的与阿里云物联和京东智慧云玩剩的概念,小米的加入除了给手环等鸡肋产品捆绑了新场景,在用户层面并没有创造核心价值。以为在传统产品上加个屏幕或堆砌一些无关痛点的冗余功能就能颠覆一个大众消费场景,这样的小米就把自己拉低到情怀型创业公司的水平了。
小众概念的产业化瓶颈
雷军在差不多两年之内投资了51家公司,前后发布了几十款智能家居产品,据说截至今年6月的总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APP的装机量也有1500万左右,但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承认,这些设备的联网率不到10%,所谓的智能属性已经被用户自行剥离。即便按小米所说1000万出货量计算,对占据全球85.3%市场份额、2014年出货量达到5.21亿台的中国大家电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动辄数十亿的小家电了。
智能设备仍是一个尝鲜者和发烧友喜欢的概念,而不是消费级的产品。以小米颇为看好的智能路由器为例,截至2015年Q2包括小米在内各家公司的累计出货量不到430万台,而2013年TP-link一家的无线设备出货量就有1.5亿台。雷军对智能电视深具信心,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技术支撑,小米官微自曝今年5月的电视出货量是21582台,在中国平板电视全年预计5520万台的总出货量中太没存在感,难怪海信为此和小米撕得死去活来。当然如果用户看到智能电视或智能路由器出货量这种刻意隐晦前置定语的报告,还是很容易为小米的胜利而欢呼,但这是公关而非产品的力量。
爆款策略无法跨业移植
小米一向拿手的极致单品策略在传统行业很难复制,智能手机只是个特例,当年,老霸主诺基亚突然坍塌,昂贵的苹果又高高在上。复制这种成功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扮演价格屠夫,这也是米粉面对攻击时常会祭出的大招:小米把智能机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拉回了合理区间!这种善举当然多多益善。
另一个必杀技是性价比,小米电视2S强调了色彩、音响等优势,发布会还准备了试机间,似乎对完爆家电巨头成竹在胸?现场很多人给索尼打了高分,但这都是浮云,雷军提供的诱惑是,你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得到一台“接近”索尼的电视。
这个前景对于买得起索尼的人毫无吸引力,所以雷军喊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这种口号,他想在那些刚刚构建的温馨小窝里寻找一席之地,但那里通常只有显示器和投影仪的位置,而真正为电视准备了空间的家庭,掌握决策权的人并不是米粉。
变味儿的洋务运动
小米手机的阶段性成功盖棺论定了,还有《参与感》这样的口袋读本做理论背书,但雷军把手机模式复刻到其他领域并不容易,小米的扁平化管理虽然支持稀释团队扩张产品线,而不知疲倦奋斗了四年之久的团队还有余勇可贾吗?
小米前期的成功有赖黎万强的MIUI和营销驱动,雷军则学乔布斯当挑刺大师,这套阵容维持到2014年12月,直至疲惫的黎万强被形容成掏空的驱壳。
几乎每次发布会上,雷军都会介绍新来的各路牛人,后者大多来自传统行业,“无比认同”小米文化,乐意为新东家竭忠尽力,但带来的问题是:
(1)如果小米依赖传统力量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本身就是个悖论!换言之,这不过是一场小米主导的新洋务运动,所颠覆的只是方法论而非产品本身。
(2)雷军不得不提防个别人借助小米的力量复活那些在老东家就证明失败的尝试,这种“野心”会让小米的极致单品策略面临极大风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急于求成的小米扩张未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计划,倒有点“总要做些什么”的随意,品牌效能的稀释已不是发布会上尖叫的粉丝所能弥补,从长远看,雷军必然重拾对手机业务的关注,前度刘郎的黎万强大约与此有关。
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小镇青年吗?
无人知道未来智能家居的关键节点是什么,所以雷军做了两手准备,智能路由器是个不成功的尝试,尽管雷军强调它是爆品,但百万级的出货量决定了它不可能覆盖大众场景,于是在收购wifi.io团队之后小米又有了价格仅22元的智能WIFI模块,这是个2B产品,要靠美的那样的合作企业去普及,当然如果技术宅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动手。
我们假定智能模块是小米家居的核心,那么雷军就有两条战线。
首先要做的是充实品类,小米一面拼命拉拢美的,一面下饺子似的推出自有硬件,但无论雷军花多少钱,他对家电巨头的掌控力都不强。美的早就有自己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用的是上海庆科的智能模块,价格不到小米的一半,除了全体高管在小米封闭学习的恭谨,美的对合作并没有拿出什么诚意。小米之前也不掌握核心科技(董阿姨高兴了),它的智能模块是基于杭州古北科技的智能家电互联平台“BroadLink”,后来却突然另起炉灶,这种化友为敌的勾当小米干过不少。2014年8月小米盒子大肆宣传与索尼4K电视的深度合作,而一年之后索尼就成了反面典型。雷军虽然承诺小米不再涉及其他家电领域,但不足以打消传统厂商的戒心。
上海庆科有海尔、美的、AO史密斯这样的盟友,杭州古北的阵营也有TCL、华为、海康威视、Honeywell、苏泊尔、奥克斯、皇明太阳能等,小米在技术上难免有一番肉搏。智能家居的另一个中枢是手机,小米智能家庭APP在包括Applestore的各大应用商店畅通无阻,主要是它的装机量还非常可怜,一旦风云突变,雷军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MIUI对小米智能家居做深度集成是顺理成章的,但其他厂商不会做相同的事,雷军还是要依赖小米手机的覆盖率。安卓机型一向分散,从2015年7月的友盟活跃用户来看,占比高达21.49%的仍是低端国产手机集群,小米+红米大概14.81%的占有率,对国内品牌尚有优势,与三星也可一较短长,但低端机的比率太高,红米和红米1S仍是主流,小米3和2S的比例也远超小米4,照此趋势,很容易让人脑补这样的画面:
小镇文青以及大城市中的洗剪吹群体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用户,这个前景对浮想联翩的家电巨头们,即令不是灾难,至少也是有损逼格的。2014年,格力空调的毛利率是39.8%,美的则为26.95%,格力毛利率的同比增幅5.29%也压倒美的的2.45%,后者的核心任务是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陪小米去玩摩尔定律的期货模式,后者既没有可靠的产能也没有高利润空间,有的只是互联网概念的一抹香艳。
同样是家电互联,苹果的HomeKit只是一个技术规范和标准,框架之下留有合作厂商自行挥洒的空间,而小米智能家居有如一个庞大的硬件仓库,到处都是需要填补的虚空,所以雷军不可能像苹果那样静待水到渠成,而只能“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小米当然不想与传统行业为敌,相反它想做一个热情的布道士,推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但雷军并不是雷老虎,只会空喊“以德服人”,小米的精明在于用互联网的高光示范效应给传统企业设下了逻辑陷阱,以为其拥有不经技术积累就能颠覆一个行业的势能,后者患得患失中又夹杂着些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困惑。
小米的扩张有点像电影里的美国大兵,扔出致命的家伙后大吼“fire in the hole”,然后观察谁会识趣蹲下,谁则兀自挺立,很危险,但很好玩。
㈤ 小米手机营销方式如何
目前小米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实体店和网络销售。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