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近两年的发展如火如荼,大数据显示,85后是消费信贷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85后人群愿意尝试旅游、教育、装修等消费信贷分期。同时,中国消费者借贷观念也正在发生改变,大多数的消费者表示在面临资金需求时,更愿意使用消费贷款产品,其比例远远超过选择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
贷款消费被多数人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一条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故事曾经生动地刻画出中国人与美国人消费观念的差异。故事里讲,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贷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不过,从平安银行近日携手知名国际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借贷观念及借贷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来看,这个故事真的是彻底“落伍”了——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了“贷款买房”的意识,截至2015年底,中国19万亿元的消费贷款余额中,房屋按揭贷款占14.2万亿元。而且《白皮书》显示,在选择贷款资金来源时,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使用消费贷款产品。71%的消费者愿意考虑申请金融机构的无抵押贷款,远远超过选择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
而近日,从京东金融获悉的“白条”消费的一组数据更令人惊奇,今年上半年,广州、北京、深圳、成都、苏州成为打“白条”分期消费的Top5地区,这并不稀奇,但是,订单金额最高的地区是却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和西藏阿里这些西部偏远地区。曾到过西藏阿里地区,那里地处偏远,资源匮乏,消费市场极不发达。而京东白条的数据显示,这些地区的人们选择用“白条”分期购买大件商品,包括平板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自2014年后,“白条”类消费金融产品极大地撬动了中西部地区的购买力,在青海和西藏地区,“白条”订单平均金额超过了1500元。另外,农村地区对“白条”支付的需求也较为集中,除了食品粮油外,打“白条”购买手机、家电也成为日常需求。
30岁以下年轻人是主力军
京东白条的数据显示,在电商消费中,“白条”分期购物的习惯逐渐养成,同时,更多的85后人群愿意尝试旅游、教育、装修等消费信贷分期。在用户年龄方面,“白条”用户上至86岁、下至18岁,85后占比近70%,仍是主流;从收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超50%,其中,月收入在5000—8000之间的用户占比接近30%,这意味着,“白条”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日常支付工具和消费生活方式。
与京东白条的大数据不谋而合,《白皮书》 对国内借贷行业发展进行首次权威解读。《白皮书》发现,在面对希望得到的零售商品时,部分消费者消费意愿高企。高达43%的受访者表示即使借钱或贷款也要得到想要的商品,超前消费的态度明确。对于年轻的90后群体而言,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更达到47%。
可见,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军。这部分群体多数处于刚刚组建或即将组建家庭的阶段,消费需求强烈,但收入状况与消费需求并不匹配,因此愿意选择消费信贷而提前满足生活需求。
消费金融线上线下齐发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明显利好消费贷款产品的发展。互联网渠道体验的便捷性迎合了消费者高效贷款服务需求。很多银行也审时度势、顺流而上,推出各类线上预约平台。如泰隆银行上海分行今年就推出的微信金融服务预约平台“阿拉小隆人”,以期更高效地服务各类消费人群。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于互联网渠道,申请手续简便和操作便利最有吸引力。《白皮书》就指出,中国消费者未来通过线上途径申请无抵押消费贷款产品的意愿更强,大部分消费者希望借助线上渠道进行消费贷款产品申请。68%的受访者期望全流程线上申请、审核。这一比例远高于期望通过线上预约,线下申请、审核方式等方式的比例。
然而,注意到,此前强于线上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正在逐渐将触角伸向线下。如京东白条支付已接入北京的京客隆、燕莎商城、崇光百货等百货商场,用户使用白条支付会有相应的奖励。
万达旗下的快钱结合了线下万达的消费场景,运用场景内的丰富数据形成价值独特的金融服务,服务于场景内的用户和商户,继而拉动消费规模的提升。而这也正是线上平台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