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怎样的?
饮水宜多平时要多注意饮水,小编建议,尽量选择一些清淡或者是白开水。也不要等到自己口渴的时候再喝。质量宜高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蔬果宜鲜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有机酸等,能够提高食欲,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
/2
饮食养生注意事项:
不贪肉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陆销,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颂答代谢紊乱。
不贪精如果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就会导致摄入的纤维素减少,易患便秘。
不贪硬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弱的人,贪野悉慧吃坚硬或煮得不烂的食物,易消化不良。
不贪快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还易发生意外事故。
不贪饱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会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
二、什么是平衡膳食?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唤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培厅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配链隐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不过食、暴食患病时以“热症寒治”、“寒症热治”为原则选择饮食,是古而不老的中医食疗学观点,也是现代浓食科学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饮食。
三、道家的食疗养生法
道家的食疗养生法
孙思邈提出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的观念,强调的就是“知食宜”。所谓“知食宜”就是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以及疾病的属性,而茄缺实施“食养”或“食治”的规律,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知食宜”之气候--“四季五补”
《摄生消息论》对四季饮食养生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当春之时,食味民间养生网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 病尔,故宜养心”。
道医将四季变化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的养生观,符合中医理 论“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学说”。后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四季五补”的治疗原则。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长夏淡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的原则。
现代中医颤兆辩食疗学认为,饮食五味是人与自然界最密切联系的方面之一,人取自然界的饮食来营养自己的身体,以维持生命。自然界由动植食物所构成的五味饮食,其变化是不可胜数的,人体的五脏六腑对五味饮食也各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四季的变化强烈的影响着五脏对五味的摄取。因此,不同的季节食入不同的食物,肌体会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或营养肌体,增进健康;或改变其生理特性;或引起特殊的病变。
特别提醒:从道家“知食宜”的观点来看,现代农业科技制造的反季节水果、反季节蔬菜与“四季五补”的养生原则有悖,不宜经常食入。
“知食宜”之环境--因地施膳
道医认为,不同的生活地区,饮食调理的方法也相应不同。如山区的人缺碘,容易患大脖子病,应该多吃含碘量高的海产品;气候干燥的西北平原,应该多吃柔润的食物;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则应多吃辛辣食物。只有因地施膳,才能祛病延年。
这个观点在中医理论中早有记载,比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 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古人通过实践和观察而获得的真实记录,说明大自然通过饮食五味对人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现代中医食疗学对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地方性疾病,食疗的方法中医养生网也各不相同,这与早期道医的认识是一致的。例如克山病,是一种心肌坏死的特异性地方性心脏病。经研究发现,它是由于发病地区土壤中缺乏硒,粮食作物和蔬菜中硒含量也很少,从而导致人体长期缺硒所致,因此在防治克山病过程中,从饮食中补猜袭充硒是一种有效的食疗方法。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骨节病等,都是地域特征明显的地方病,与当地水质、矿物盐、 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饮食补养、膳食调整至关重要。
特殊工作环境与食疗的关系:
“知食宜”之环境还包括特殊的'工作环境。例如矿山开采,隧道挖掘,石英粉厂,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的搅拌,机械制造中的铸造、喷粉等,工人不注意防护,长期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宜导致“矽肺病”.研究发现,多食萝卜能使肺部纤维化逆转,清除矽尘使之随痰液排出;多食海带有助于矽结节软化、排泄及消 散;多食菠菜、冬瓜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排除矽尘预防矽肺形成;另有黑木耳、芹菜、荸荠、蘑菇等均有保健作用。可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防 止淋巴管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及矽结节形成。因特殊的工作环境而易产生的疾病还有很多,如放射病、高频微波损伤、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苯中毒等等,在饮 食治疗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的食物,辨证施食、辨因施食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知食宜”之体质--因人选食
道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对食物的调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体胖者远肥腻,多清淡;体瘦者远香燥,多滋阴生津。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之饮食,阳虚有寒之人, 宜温热养阳之饮食。对患有疾病的人,则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盛,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
现代食疗学认为,食物与个体的适应性,是一个包括了物理、化学、生化、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问题。一般的食物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引起不适,但由 于个体差异,少数人也会产生不适,最常见的就是食物过敏。英国曾报道有对33名偏头痛者的调查,发现其中23人有食物过敏反应,停止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 后,偏头痛消失。此后在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中,测试了牛奶、蛋品、巧克力、咖啡、水果、鱼类、小麦、水生贝壳、肉类等大量食物的影响,查明上述23个偏头 痛患者平均每人对其中三种食物有过敏反应。婴儿常有对牛乳的变态反应,经研究表明,是由于牛奶中较大的蛋白质颗粒可以渗入粘膜而引起过敏反应。还有较多见 的,食物引起的日光性皮炎。菠箩过敏症等等。因此临床“食治”因人而宜,才会有好的效果。
道家的食疗养生法是根据季节、环境、体质进行饮食养生的原则,体现了道家饮食“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至今对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仍有现实意义。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