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

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是谁骂的姚启圣 姚启圣是什么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16 07:43:06
导读

一、姚启圣,求康熙骂姚启圣的千古之骂求康熙骂姚启圣的千古之骂 出自电视剧《康熙王朝》: 康熙:朕在心里已经杀了你一千次了! 姚启圣:皇上! 康熙:你这个老叫化子,你不是不能做官,你的心里有太多的恨!你愤世嫉俗、藐视权贵、讥讽大臣。你宁可去养马,也不愿入朝为官。 姚启圣:皇上骂的好! 康熙:在你心里,你总以为我们满人不及你们 *** ,不及你们的孔孟之学……姚启圣,你现在跪在朕的面前,朕知道,你的

一、姚启圣,求康熙骂姚启圣的千古之骂

求康熙骂姚启圣的千古之骂

出自电视剧《康熙王朝》:

康熙:朕在心里已经杀了你一千次了!

姚启圣:皇上!

康熙:你这个老叫化子,你不是不能做官,你的心里有太多的恨!你愤世嫉俗、藐视权贵、讥讽大臣。你宁可去养马,也不愿入朝为官。

姚启圣:皇上骂的好!

康熙:在你心里,你总以为我们满人不及你们 *** ,不及你们的孔孟之学……姚启圣,你现在跪在朕的面前,朕知道,你的心里看不起朕!

姚启圣:皇上骂得痛快,老叫化子听着也痛快!该骂该骂!

康熙:朕现在就想杀了你。

姚启圣:臣知道,皇上不会杀了老叫花子。

康熙:哦?

姚启圣:皇上是圣君!明君杀人,圣君诛心!

康熙:明珠啊,你说的不错啊,这只癞蛤蟆,嘴刁毒得很!姚启圣,朕要告诉你,朕既杀人,也诛心。明日讲经日筵,朕要与你辩经,题目,你随便出。

姚启圣:皇上,臣从龙辇上皇上读的书就知道,皇上早已经博古通今,臣是辩不过皇上的

扩展资料

千古一骂的原因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姚启圣偕同海澄公黄芳度从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郑锦麾下大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郑锦营寨,斩杀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刘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姚启圣乘胜攻克收复长泰县,因战功被进封正一品。同年九月,姚启圣派遣其子姚仪进兵同安,敌军弃城逃遁。十月,姚启圣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进攻海澄,接连在江东桥、潮沟击败刘国轩。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刘国轩等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姚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郑锦军队,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当时郑经已死,其子郑克塽袭位,称延平王,表示愿意对清称臣进贡。姚启圣上奏,康熙不许,命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姚启圣

康熙为什么总是杀死功臣,例如周培公,姚启圣,魏东亭

康熙并没有杀功臣,周培公,姚启圣都是老死,魏东亭只是文学作品中杜撰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 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 *** 。康熙举袜运肢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 *** 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赵尔巽等《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告世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悄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年间姚启圣和施琅是什么关系?

姚启圣和施琅的关系很复杂。

师生关系:施琅曾在姚启圣门下求学。

好友和姻亲关系:姚启圣以全家人的性命做担保向康熙举荐施琅,足见两人关系之深。而且,两人还有姻亲关系,姚启圣的妹夫为黄锡衮;而黄锡衮的妹夫是施琅。

同事和政敌关系:姚启圣时任福建总督,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各执己见,加上权力之争,矛盾日深。

扩展资料

康熙二年(1663),乡试中举,授广东香山知县,因擅开海禁,罢官从商。三藩之乱后,捐资募兵,投入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诸暨知县,屡献奇谋,擢为浙江温处佥事。康熙十五年(1676),劝降耿精忠,迁福建布政使。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厦,迫使郑经退兵澎湖,授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协助水师提督施琅 *** 。功高不赏,郁郁而终于福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姚启圣

百度百科-施琅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的姚启圣最后怎么样了?有没有处死他?

康熙二十二年,姚启圣背部旧病复发,很快病故,享年六十。《康熙王朝》里面没有处死的记载和改编。

电视情节很多有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记载,大多隐喻当时的时事政治,现在的 *** 是比较热门的话题。

扩展资料:

姚启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有豪侠之气。顺治初年,清军占领江南。姚启圣前往通州,因被当地土豪侮辱而投效清兵,被委任为通州知州。姚启圣随即将土豪抓捕杖杀,后辞官离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康亲王攻克邵武和兴化,完全收复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上奏康熙称姚启圣与其子姚仪屡获战功,且养军购马、备置甲胄弓矢,先后用银五万两都是自己筹措出资,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晋升福建总督。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当时郑经已死,其子郑克塽袭位,称延平王,表示愿意对清称臣进贡。姚启圣上奏,康熙不许,命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姚启圣

*** 姚启圣立下大功,为何康熙重赏施琅却不赏他?

因为姚启圣之巧舌如簧,经常擅议朝政,加上康熙想 *** ,他没有看清楚康熙实际想法,就瞎折腾,所以康熙没有给他记功了。

首先说一下其实康熙是非常不喜欢姚启圣的,因为姚启圣从来就没有归顺朝廷,他老是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看不起满族皇权的统治,还有经常对官场陋习说说道道的,就让康熙非常讨厌他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之人,简单说就是会弄着上位者心里非常不舒服了。

其次是姚启圣冷嘲热讽和擅议朝政,那么在上位者看来就是妖言惑众了,可以会动摇朝政根基,会动摇百姓对 *** 的信心,那么康熙怎么看姚启圣怎么都不顺眼,虽然姚启圣在 *** 做了很大的贡献,架不住康熙不喜欢他呀,所以就没有他的份了。

同时也派遣了军队直接渡海,攻下了金门、厦门,也招降朱天贵、杨彪等人,开始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最后攻下台湾了,台湾当时的上位者是郑克塽,历史上称延平王,他表示愿意对清称臣。姚启圣也不想打仗了,就跟康熙说延平王想要投降,做大清的臣子,康熙肯定不同意,可以直接收回台湾,还要把控制权给人家,是不是傻的。

也是因为这样康熙就命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并且取得成功了。最后康熙重赏施琅,姚启圣没有给康熙收拾都算不错了,就不要说赏赐了。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做了什么让康熙对姚启圣恨之入骨?

姚启圣最开始是周培公推荐过来的,一开始他其实是不受重用的。

尤其是在康熙帝面前,他曾经还因为太过于傲气,被康熙帝扔进了监狱。所展现出的主要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但是他对于康熙帝来说,不是康熙帝所需要的那种臣子。

因为姚启圣这个人太清楚,心思太过于透彻,对于当时的一些朝政时事都看的特别的明白。而对于康熙帝来说,他需要的是能做实事的,而并不是一个政治家,讽刺家。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康熙帝和姚启圣所代表的两个民族之间所产生的激烈碰撞。我们也知道,在当时清朝的社会,由于满人统治天下,所以诞生了非常严苛的一个阶级制度,而汉族则是所有子民当中最末等的一个民族。

对于曾经统治天下几千年的汉族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同时,更不赞同对于民族之间划分阶级这样一个制度。姚启圣就曾经因为此事直接和康熙帝表达了他的不满之情,但也许是因为姚启圣这个人太过于直来直往,于是,在言语间得罪了康熙帝。

不仅如此,你与一个满人的最高统治者讨论满汉之间阶级问题,无疑就是在指责他的这项政治制度有问题,也是在变相的打脸。所以说,康熙帝怎么可能会对姚启圣有好感。

另外一方面,他对姚启圣恨之入骨,是因为他的透彻和视野的开阔,给了康熙帝十足的压力。让他感觉无论做什么事情,使用什么样的计谋都能被姚启圣看透,像看一个小丑跳舞一般。

历史上有西湖候吗,康熙王朝里面封姚启圣为西湖候,真有这个爵位吗?

没有这个爵位,明显是作者编造的,整个清朝封侯的 *** 只有曾国藩,位列第一的公爵没有,再就是伯爵也就左宗棠、李鸿章寥寥几人。姚启圣也没有被封西湖侯,而是 *** 后便返回福州,不久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姚启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有豪侠之气。顺治初年,清军占领江南。姚启圣前往通州,为当地土豪侮辱,因而投效清兵,被委任为通州知州。姚启圣随即将土豪抓捕杖杀,后辞官离去。一次郊游萧山,姚启圣遇见两个兵卒抢掠女子, 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

姚启圣前往依附族人,被列籍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姚启圣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知县因财政亏空数万而被下狱,姚启圣代为偿还。不久后因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罢官。

剿靖南王

(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举兵叛乱,进入浙江境内,攻取温州、台州、处州等下辖县。康熙皇帝命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率兵讨伐,姚启圣与儿子姚仪募壮兵数百,赶赴康亲王麾下效力。姚启圣被委任为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亲王将姚启圣的功绩上奏康熙皇帝,姚启圣因而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温处道佥事。后随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的叛兵。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启圣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同平剿耿精忠,攻打石塘,将木城焚毁,斩杀众多耿军,乘胜收复云和县。

同年十月,姚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征讨耿精忠,军队攻入仙霞关,逼近福建,耿精忠投降。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当时郑成功之子郑锦占据漳州、泉州和兴化,清军前往征讨。吴三桂麾下将军韩大任骁勇善战,被称为“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试图与郑锦会合。姚启圣将其说降,得到其部卒3000人编入亲军。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康亲王攻克邵武和兴化,完全收复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上奏康熙称姚启圣与其子姚仪屡获战功,且养军购马、备置甲胄弓矢,先后用银五万两都是自己筹措出资,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晋升福建总督。

***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姚启圣偕同海澄公黄芳度从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郑锦麾下大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郑锦营寨,斩杀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刘国轩兵败逃遁海澄。

姚启圣乘胜攻克收复长泰县,因战功被进封正一品。同年九月,姚启圣派遣其子姚仪进兵同安,敌军弃城逃遁。十月,姚启圣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进攻海澄,接连在江东桥、潮沟击败刘国轩。

康熙十八年

(1679年),刘国轩等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姚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郑锦军队,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当时郑经已死,其子郑克塽袭位,称延平王,表示愿意对清称臣进贡。姚启圣上奏,康熙不许,命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

病逝福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还兵福州不久背部旧疾复发,很快病故,终年六十。朝廷商议姚启圣修造船舶、军械仍亏欠四万七千帑金,应予追缴。康熙皇帝感念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

《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记载。

扩展资料

台湾收回后,功成名就的姚启圣立即选择了归隐,盛情拒绝了康熙的重用。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一是姚启圣身上有中国历来读书人的骨气、硬气、傲气。他骨子里看不起马背上起家的清王朝,就连明珠和索额图两个重臣他都不放在眼里,羞于与他们为伍,所以康熙既爱他又恨他。

二是他清楚朝廷一直防范着 *** ,周培公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汉臣立下统一之功,又做到如此高的位置,怎能不引起满洲统治阶层的忌惮。姚启圣早年的经历以及此前周培公的下场,历历在目。

他这么一个有着大功的倔老头,对于皇帝而言,最终也会是一个难题。与其被朝廷来个“鸟尽弓藏”,还不如自己离去,留个身后名。

康熙其实也早看出姚启圣的心思,他虽欣赏姚启圣的才干与品质,但作为一个异族皇帝,一样也忌惮姚启圣。可放他回乡又不大放心,所以康熙帝驳了姚启圣的请求,封他为“西湖候”,并赏赐了一座大宅子和上千册书籍给姚启圣。一方面是皇恩浩大,另一方面是就近监视。

二、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 是谁骂的姚启圣

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 是谁骂的姚启圣

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

在清朝的官员当中,除了 和 与纪晓岚,相信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姚启圣了。姚启圣作为康熙身边最为忠心的一位谋士,关于姚启圣的故事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康熙对姚启圣的千古一骂了。那么,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呢?

姚启圣雕像

姚启圣虽说是满族统治阶级手下当官,但是却一直都着眼于整个国家,并未被种族之分蒙蔽双眼。在姚启圣为官期间,经常会向康熙表达自己关于满族对汉族的不平等待遇的不满,以及认为满族有很多的文化都是落伍的,需要淘汰。但是康熙十分珍惜姚启圣的才能,既是姚启圣已经触怒了他,他还是有所隐忍。

在姚启圣再次谈及满汉文化的时候,康熙彻底的生气了,将姚启圣关进了老方。虽然是在牢房之中,但是却享受着正常人的待遇,因为康熙希望姚启圣可以稍微改变自己的观点,顺一下自己的心意,但是却一直没能如愿。

终于,在一次谈话之后,康熙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姚启圣你找一个糟老头子怎么就那么的愤世嫉俗,看不起满族人的文化,宁愿回家养马,也不愿在朝为官。你知不知道,在我心里,早就已经杀了你几千次了!姚启圣说:皇上骂的是,我是糟老头子,就应该多骂骂。康熙说:我和你辩论一番,看看你多么的博学多才。姚启圣知道康熙已经动怒,大势已去,并且也真正意识到,这是满族人统治的阶段,无法反抗。从此以后,姚启圣便一心一意辅佐康熙,立下了诸多功劳。

姚启圣为何不得康熙信任

姚启圣生于1624年,祖籍是浙江会稽。姚启圣具有很高的悉缺政治见识以及军事才能,清朝 *** ,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姚启圣的。但是,如此贤能,却无法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这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另外一个 *** 的主要人物,他就是施琅。

姚启圣画照

姚启圣为人十分的豪爽正义,在其年少时,曾经游玩萧山。就在游玩的过程当中,姚启圣遇见了两个军人在抢夺一堆女子。姚启圣一怒之下,将军人的佩刀抢夺过来,将这两个军人给杀了。由此可以看出,姚启圣是多么的正直。也就是因为姚启圣的正直,姚启圣以全家性命为施琅作担保,希望康熙帝重用施琅,不曾想施琅恩将仇报。

在 *** 的过程当中,姚启圣与施琅都为 *** 尽心尽力,当台湾被成功收复之后,仅仅因为姚启圣传回京城的捷报比施琅晚了两天,施琅就将 *** 所有的功劳独占。而康熙也因为姚启圣希望自己重用施琅,从而忽视了姚启圣的付出。

在姚启圣得不到康熙信任的原因当中还有一点,那就是康熙重用了施琅之后,施琅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帮助姚启圣,反而还经常在康熙前面说姚启圣的坏话。使得康熙越来越不信任姚启圣,这使得姚启圣十分的郁闷。久而久之,姚启圣因为郁郁不得志,从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最终去世。而姚启圣的后事,则是由姚启圣的儿子借钱才弄好的,由此可知,姚启圣一生是多么的清廉。

姚启圣是周培公推荐的吗

每一位君王的身边都会有几位贤臣良将,而清朝康熙皇帝的身边就是周培公和姚启圣。周培公生于1632年,而姚启圣生于1624年。虽说周培公出生比姚启圣晚些,但是周培公却更早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后来周培公将姚启圣推荐给康熙皇帝,姚启圣才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的。

 谈码 《康熙王朝》姚启胜剧照

周培公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经参与平定三藩叛乱,解除了清朝统治的巨大危机,从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重赏。此后,周培公一心为康熙皇帝分担国家重任,忠心耿耿。而周培公也不爱慕功名利禄,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康熙可以封赏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失去的父亲守身如玉,披麻戴孝。最终,康熙皇帝将周培公的母亲封为贞烈夫人。

康熙皇帝对于周培公十分的重视,周培公不断的观察国家周边的安定情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提督,守护戍边,最终死在岗位上。而康熙皇帝对于周培公的重视还不仅仅体现在重用周培公,还体现在重视周培公所推荐的人才,也就是姚启圣。

姚启圣是周培公推荐给康熙皇帝的众多人才当中的一个,而姚启圣所具备的才能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在之后 *** 的时候,姚启圣与施琅一同努力,为 ***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姚启圣的结局却远比周培公凄惨。由于施琅从中作梗,导致康熙皇帝不再重视姚启圣,姚启圣最终郁郁睁侍辩而终。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姚启圣千古之骂是怎么回事是谁骂的姚启圣 姚启圣是什么人链接:http://www.esxun.cn/news/2732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