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了除掉三次背叛自己的人做了什么事情?
熟知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不过七擒孟获究竟是小说之言,历史上有可能并非真实存在但在曹操的身上,却有一个人曾经3次背叛曹操,被曹操前后5次派兵攻打,结果4次投降曹操,最后一次投降之后,曹操再也不给他谋反的机会了,把他杀了,这个人就是昌豨。
关于昌豨
昌豨又名昌霞,初为流窜在泰山的贼寇,后来与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众,自成一方势力。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昌豨曾率军攻打徐州的彭城国,后来昌豨跟随吕布。
他开始投降和背叛曹操的生涯
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中写道:曹操五攻昌霸不下。这就表明曹操确实曾经5次攻打昌霸。
初平年间,昌豨跟随吕布,占据徐州,曹操率军攻打,吕布败亡,昌豨投降曹操,被任命为东海郡守,这是昌豨第一次投降曹操。
建安五年,刘备斩车胄,占据徐州,昌豨跟着反叛,投了刘备。曹操率军打败刘备,昌豨再次投降曹操,尘早春这是昌豨第一次背叛曹操,第二次投降曹操。
官渡之战后不久,昌豨再一次反叛。曹操派大将张辽与夏侯渊率兵讨伐,包围东海郡数月,张辽派遣使者说服昌豨,昌豨答应了,并随张辽拜见曹操,曹操让昌豨继续担任东海郡守。这是昌豨第二次背叛曹操,第三次投降曹操。
曹操占领冀州后,昌豨又一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和夏侯渊征讨,昌豨战事不利,投降于禁。这是昌豨第三次背叛曹操,第四次投降。
其实如此算来,曹操一共才四次攻打昌豨,为何诸葛亮会说是5次呢?根据《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记载: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余屯,豨诣禁降。即于禁征讨昌豨,没打过,后来于禁和夏侯渊合力打败昌豨,昌豨投降。
但《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却记载: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也就是说于禁去征讨昌豨,昌豨投降。
由于这两处记载没有写明具体的时间,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是曹操两次派兵征讨昌豨,如此说来,昌豨应该是4次背叛曹操,5次投降曹操了。也有些人认为这两段记载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只能算是曹操一次攻打昌豨。
曹操杀他还演了出戏
昌豨第四次向于禁投降时,于禁和昌豨是旧识,心中不忍,但最终还是杀了昌豨。曹操听说昌豨被于禁杀死,感叹到:“昌豨不降我却降于禁,这就是命呀(《三国志》: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言下之意是说,昌豨如果向自己投降,自己就不会杀他了,向于禁投降,却被于禁杀死,这就是命运。
其实于禁在杀死昌豨前曾有下属劝阻他不要杀,而是把昌豨送到曹操那,但于禁说:“你们不知曹公命令,围攻后降者不赦免,我是奉令行事,昌豨虽然是旧友,但我又怎么因此失去原则呢?”(《三国志》: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
由此可见,让于禁杀死昌豨的正是曹操,而曹操却又当众说他不会杀死昌豨,不过是想借此安排下属,以体现他的胸襟而已,曹操真是演了出好戏。
昌豨如此反复,曹操为何如此纵容
从昌豨过往的经历来看,昌豨和曹操帐下很多人都非常熟,包括臧霸、于禁、张辽、夏侯渊等,张辽和昌豨曾同在吕布手下,关系好也是有可能的。昌豨第三次投降是因为张辽的劝说,为保命而投降,第四次投降是因为于禁的劝说。由此可见,昌豨与张辽、于禁之间的友情应该是比较深厚的,绝非普通情谊。昌豨和臧霸在泰山当贼寇时就已经认识了,那是多年的交情。
所以猜想,昌豨跟随刘备谋反时,可能是迫于刘备的压力,曹操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官渡之战后昌豨再谋反,在张辽的劝说下投降,一者昌豨是确实主动投降,二者张辽可能与昌豨有过承诺,曹操是看在张辽的面子上,不能杀昌豨,以免张辽不满,况且昌豨还与曹操手下多名将领关系不错。当昌豨再次谋反时,对于曹操来讲,那绝对是忍无可忍的,曹操起了杀心,但如果曹操真杀了昌豨,又担心臧霸、于禁、张辽、夏侯渊等人不满,于是密令于禁动手杀昌豨。于禁最终还是动手杀了昌豨,从此可能与臧霸、张辽、夏侯渊等人交恶,替曹操背下黑锅。可是,曹操征讨昌豨时为什么总是派这些与昌豨很派耐熟的人去征讨呢?或许曹操是深知这这些人与昌豨的关系,故意借此机会示好手下这些将领,如果换成曹仁、徐晃这些与昌豨毫无关系的将领,可能早就把昌豨给杀了睁弊。
三国二十四名将——夏侯渊人物生平 五出平叛
早年经历
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他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 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
随军征讨
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职追随曹操。
建安初年(196年),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十月,袁绍败,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同年,夏侯渊所养当时13、4岁的亡弟之女出城拾柴时为张飞所得,娶为妻。
五出平叛
建安六年(201年)九月,袁绍派刘备攻掠汝南,昌豨复叛为刘备,夏侯渊与张辽围昌豨于东海,数月后粮尽,遂准备撤军。张辽上谏言昌豨有降意,反击犹豫,可说降,遂出使昌豨,果降,随张辽拜见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昌豨又叛,曹操派遣于禁攻打,不克,遂又派夏侯渊与于禁同攻昌豨,攻落其十余座据点,昌豨因与于禁熟识,遂赴于禁营投降,于禁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斩昌豨。夏侯渊回军后拜为典军校尉。 当时军中因夏侯渊用兵奇疾常出敌不意,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之语流传。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乙巳,济南、乐安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部侵掠城池,斩杀官吏,如济南王赟等即身死,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三郡兵剿之,大破,斩徐和,收复诸县,收其粮谷以补充军粮。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以夏侯渊行领军职。十二月,曹操讨伐孙权后回谯,庐江人陈兰、梅成、雷绪等据灊、六县反叛,曹操任命夏侯渊都督诸将剿灭雷绪。
建安十六年(211年),正月,太原商曜等据大陵叛,曹操以夏侯渊行征西护军职,督徐晃击之,攻落其二十余座据点,斩其帅商曜,屠大陵。三月,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讨伐汉中张鲁,使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与钟繇会合。八月,夏侯渊从曹操征讨马超、韩遂等部,双方战于渭南。十月,又都督徐晃、朱灵等平隃糜、汧氐,与曹操会于安定,杨秋投降。十二月,曹操自安定回军,留夏侯渊驻守长安。
虎步关右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击破聚众数千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又作刘雄鸣),收降其部,刘雄逃奔汉中。七月,韩遂、马超等余部梁兴驻蓝田、鄜、夏阳等地,寇略左冯翊一带。夏侯渊得郑浑领当地兵民相助,督徐晃率兵围而剿之,破斩梁察拆兴于鄜(《徐晃传》和《郑浑传》皆作鄜而非《夏侯渊传》所写的鄠,《通鉴》也写作鄜)、杀夏阳贼靳富等,救出夏阳长、邵陵令及其官吏,将勒富等所略取附近诸县的物资归还,共收降三千余户。以此功被曹操封为博昌亭侯。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正月,马超尽数兼并陇右之众,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韦康坚守八个月,韦康遣别驾阎温向夏侯渊求救,为马超所获,阎温拒降,为马超所杀。夏侯渊援军未到,韦康已投降马超且为其所杀。当夏侯渊进兵至距冀城200余里时,马超领兵前来进攻,夏侯渊的军队交战不利。又恰逢汧氐杨千万复叛响应马超,军屯于兴国,夏侯渊遂撤军。 九月,杨阜、姜叙、赵衢、尹奉等谋讨马超,尽杀马超妻子,马超奔汉中投张鲁(志载此事乃出于建安十九年,以《资治通鉴》所载更详,故采十八年九月说)。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马超从张鲁处求兵,北取凉州,还围祁山。姜叙等急向夏侯渊求救,诸将认为应当听从曹操调度,而夏侯渊认为:往来反复四千里,路程遥远,等收到曹操指令,姜叙等必败,故此举不适合救急。商败渗枣议结束后即刻出兵,先派张郃率步骑兵五千人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进兵,自己则督运粮草随后出发。当张郃兵至渭水时,马超率氐、羌数千前来进攻。但双方未交锋马超不战而退(《资治通鉴》则记载马超战败而走 ),张郃于后收整马超军遗留器械。当夏侯渊军到时,诸县都已投降平定。
而此时韩遂也正驻于显亲,于是夏侯渊又转击韩遂,韩遂不敌败走,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倾向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认为应当转攻兴国氐,而夏侯渊本人则认为,韩遂的部队精锐,兴国喊哪的城堡坚固,就算勉强进攻也没法立即攻克,还不如进攻长离的诸多羌部老巢,盖因韩遂军中多长离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来韩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则陷入独守之境,往救长离则必须出城与夏侯渊军野战,可一战而擒之。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突袭焚毁长离羌屯,斩首颇多。听闻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而与夏侯渊对阵。诸部将眼看韩遂军力庞大,非常头痛,准备扎营挖堑做持久战。夏侯渊又鼓励大家说:“我 *** 战千里,如果当时就扎营挖沟,那么士卒们就会士气低落无法坚持作战,敌人虽然军力庞大,但很容易对付。”于是击鼓进兵,大破韩遂军,得到了其帅旗等一干物品。
回略阳稍加调整后,又乘胜围攻兴国,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即五胡时的仇池,其后代中多出猛将如杨驹勇健多计略、杨定果勇善战、北朝第一悍将杨大眼等等)虽然骁勇也不敌夏侯渊猛攻,阿贵被击灭,千万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 接着又转击高平、屠各,全部大胜,收其军粮牛马物资等。此战后,以战功卓越,夏侯渊获假节。
十月,曹操又命夏侯渊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夏侯渊遂自兴国出兵,迅速进军并围攻枹罕,以弱势兵力仅一月余,就大破拥有数万彪悍兵马、几度为朝廷讨伐而未果的宋建,自宋建起如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此外,夏侯渊又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自此,长期为祸的陇右被平定。回军时,以韩遂所聚羌、胡数万兵有威胁,夏侯渊遂命与韩遂不合而投靠曹军的韩遂婿阎行断后。 而夏侯渊因此大功,为曹操褒奖,称其一举剿灭为乱三十余年的宋建,如同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引用孔子之言“吾与尔不如也”而自叹不如。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及羌、胡诸王与曹操会师休亭。而曹操每次会见羌、胡的首领,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以威慑诸羌、胡王。七月,张鲁败走,汉中平定。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职,都督张郃、徐晃等平定巴郡。十二月,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回邺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并增封食邑三百户,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户。之后,夏侯渊回军攻打武都、下辩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谷梁十余万斛。
战死定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军至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将与其相拒,以徐晃破陈式、张郃驻广石,刘备攻而不克,双方相持至第二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谥曰愍。
夏侯渊作战勇猛,与其兄夏侯惇一样性格刚烈,但对于使用计谋比较忽视。曹操也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但最后还是战死。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诏祀夏侯渊等已故旧臣于太祖曹操宗庙。
官爵变迁
官衔: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拜典军校尉→→行领军→行征西护军→行都护将军→拜征西将军
爵位俸禄:封博昌亭侯→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谥愍侯(夏侯渊子孙: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
人物评价
总评
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
他对士兵、下属很好,当打败敌人后,都会将军粮分发给缺粮的军士,令军心重新振作。为人也极重义气,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居然为他顶罪,后来曹操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又有一年饥荒,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而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
历代评价
军中语:“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曹操:“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王沈:“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
夏侯渊画像
陈寿:“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夏侯湛:“皇曾祖愍侯,寅亮魏祖,用康乂厥世,遂启土宇,以大综厥勋于家。”
范浚:“夏侯渊战虽屡胜,魏武常戒之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然则忠勇而不知怯者,又当戒以轻敌。”
罗璧:“魏夏侯渊长于设变,短于总众尔。”
家族成员
妻
丁氏,曹操妻室丁夫人之妹。
子女
夏侯衡,夏侯渊长子,受曹家恩宠。承袭夏侯渊爵位,再转封安宁亭侯。
夏侯霸,夏侯渊次子,本为护军右将军,受曹爽之恩,后曹爽被杀,向蜀汉投降。
夏侯称,夏侯渊三子,有军事才能,十六岁时射杀过老虎,曹操十分喜欢他,与曹丕也有交情,但十八岁便死去。
夏侯威,夏侯渊四子,历任荆、兖二州刺史。
夏侯荣,夏侯渊五子,少而有才,七岁而能写文、读经书,过目不忘,曹丕也为之惊奇。十三岁时,与父在汉中,当夏侯渊被打败时,奋而拔剑出战,阵亡。
夏侯惠,夏侯渊六子,少而有才,善于奏议,多次与钟毓有辩论,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 、乐安太守,三十七岁卒。
夏侯和,夏侯渊七子,有辩才。历任河南尹、太常。
夏侯夫人,夏侯渊之侄女,十三四岁时,出城砍柴,被张飞纳为夫人。
孙
夏侯绩,夏侯衡之子,任虎贲中郎将。
夏侯骏,夏侯威长子,任并州刺史。
夏侯庄,夏侯威次子,其妻为晋景阳皇后之妹,夏侯家族盛极一时。任淮南太守。
曾孙
夏侯褒,夏侯绩之子。
夏侯湛,夏侯庄之子,博于文章,历任南阳相、散骑常侍。
夏侯光姬,夏侯庄之女,西晋琅琊王司马觐的王妃,晋元帝司马睿生母。
墓址
夏侯渊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乡贺庄北(今市石油库院内),二墓东西并立。
东墓已毁,西墓尚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阶小径可达墓顶 。
艺术形象
中国传统戏曲中夏侯渊的角色,白底勾黑膛破脸,通天纹勾长“寿”字,显得鼻梁突起,可使人物形象更雄壮。另有以歪碎花脸,出现于《定军山》一剧。
三国时期谁是真正的搅屎棍?
要想说三国时期谁才是真正的搅屎棍,有的人认为是刘备或者贾诩,因为他们前期跟谁混谁都非常倒霉,还有的人认为是昌豨,因为他多次谋反又归降,可以堪称三国史上第一搅屎棍。在三国前期由于朝廷太过于腐败了,而且内忧外患,边疆的战争不断发生,导致民不聊生,很多地方的农民就揭竿而起,在张角的号召之下,他们终于向统治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了让这些起义能够得到平息,所以当时各地佣兵的诸侯就站出来,使得黄巾起义得以平息,但是最终却造成了群雄割据的状况。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风云人物,在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过程当中很多人搬弄是非,成为了三国时期的搅屎棍,接下来就会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
有人认为三国时期的搅屎棍是刘备和贾诩。因为在三国前期,刘备还没有成为蜀国老大的时候,他去投靠谁谁就会变得非常倒霉,比如说刘备跟了袁绍或者是刘表,后来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足以看出刘备的搅屎能力非常的强。有的人说贾诩也是一个搅屎棍,他当年怂恿了别人造反,然凯手后造成了汉献帝逃跑天下再次陷入了战争当中,而有一次他竟然投靠了张绣,那一次差一点把曹操弄个半死,所以在三国当中他几乎已经盯并嫌落实了搅屎棍这个名称。
三国时期真正的搅屎棍其实是昌豨。所谓的搅屎棍就是喜欢兴风作浪,而且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却能够将一盘好棋给打烂。昌豨多次谋反,他在建安五年的时候投降与曹操,但是后来在抵御袁绍的过程当蔽戚中又谋反了,并且多次的背叛曹操,可以看出他简直就是三国时期第一搅屎棍。
对于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