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佛印是在高中课文《核舟记》中,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黄不属。卧右膝,诎左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彼时老师也没有细讲,只是说佛印是苏轼的朋友。
此后,在野史中,我么经常可以看到佛印的故事,特别是与苏轼、苏小妹的谈诗作对,斗智斗勇,给我们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不识人间烟花的得道高僧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佛法高超、生性豁达、才识过人的僧人形象。今天我们所讲的故事来自于醒世恒言,其中佛印的经历或许和正史有些差异。
佛印禅师原名韩端卿,江西饶州府浮梁人,自幼熟读古今经典,文采过人。因到京师应试,巧遇苏轼,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一天,天下大旱,神宗皇帝要到大相国寺吃斋祈雨,此事由苏轼负责,韩端卿知道后央求苏轼将他带入相国寺,瞻仰皇帝天颜,苏轼答应了,让他假扮成侍者(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候差遣的人),起斋之日,端卿为神宗奉茶,神宗见他长的方面大耳,浓眉大眼,与别的侍者不同,又提问了他几句,见他答的有条不紊,龙颜大悦,当场赐了法名了元,号佛印,御前剃度为僧。端卿本来不愿意出家,却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当了和尚,从此后精研佛经佛理,没了还俗之心。
却说苏轼因佛印出家,内心有愧,多次挑逗佛印,想让其还俗,佛印不为所动,真心皈依。一年春天,佛印来找苏轼闲聊,苏轼摆下酒席,并请琴师在帘内演唱一首,佛印听的唱词,很是叫好,苏轼看透佛印想见琴师,随即让其填词一首,须臾作出一首《西江月》。帘幕卷起一半,琴师漏出一对三寸金莲。佛印又作出一首《品字令》,流露出要见真人的意思。帘幕掀起,见了琴师真容,再作了一首《蝴恋花》,赞美琴师美貌。当时佛印已有醉意,苏轼有意成全,留宿佛印,并许以重金,威逼利诱琴师陪宿。佛印酣睡至五更才醒,见了琴师大惊,恪守清规戒律,劝退琴师,临别之际,再作一首《浪淘沙》留给苏轼。
本篇故事相对简单,期间佛印填词四首,可见其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与苏轼相交,可见其不拘小节,豁达随性。与琴师相处坐怀不乱,可见其严守戒律,一心向佛。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