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是酒精性肝病的简称,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这些人中有10%~20%(150万~400万)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此时肝脏内部组织已发生了病理改变。酒精性肝病主要可分为三类,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1、临床表现
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病人有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据统计,有77%的病人出现食欲不振,55%的有恶心呕吐,46%的有腹痛,43%的病人出现体重减轻。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酒精性肝炎病人的常见体征。有81%的病人出现肝肿大,77%的病人有黄疸。转氨酶中度增高。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最常见体征,其次为肝区痛及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等。总之,酒精性脂肪肝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2、检查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部分病人血浆蛋白电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复后,血浆蛋白异常较其他指标恢复要晚,经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ALT升高不灵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辅因子B6下降所致。肝组织内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显著。
3、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
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灵敏。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较敏感指标。
4、酒精口服法负荷试验
检测糖蛋白、前白蛋白、α2HS糖蛋白、触珠蛋白的变化、在酒精性脂肪肝时均降低。
5、B超检查
B超下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
①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
②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竭,管状结构模糊。
③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是非均匀性分布,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必要时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
6、CT检查
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显示肝实质密度普遍或局灶性降低。
3、诊断
1、有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期的暴饮史。
2、有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检查异常和影像学改变。
3、排除病毒、药物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脂肪肝。
据以上三点可做出临床诊断,如果有肝脏组织学上的改变可得到进一步确诊。
4、治疗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疗1个月左右,肝内脂肪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一到两年消失。酒精性肝炎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时禁酒和住院治疗,多数可恢复,死亡率仅1.5%~8%.酒精性肝硬化的预后不良,据统计约有50%左右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在5年内死亡。
有5%的病人可转化为肝癌。而据报道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在没有很好治疗的情况下,10~15年的时间就有可能转为肝硬化。因此,专家们强调对酒精性肝病应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患酒精性脂肪肝后应及时戒酒、及时治疗,以阻止其向坏的方向发展。多数病人的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况下戒酒后脂肪肝逐渐消失。
但如果长期过度饮酒,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危及人的生命。脂肪肝病人偶尔可发生猝死,此为多发性脑病和肺脂肪栓塞的结果。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