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多姿多彩。初一祭祖、拜年、赏花灯;初二至初五亲戚拜访、红包交换;初六破五燃放鞭炮;初七人民生日,吃七宝饭;初八祭灶神;初九消寒,吃饺子;初十至十五元宵节,赏灯、猜谜、吃元宵。这些习俗让春节更加喜庆热闹。
正月初一,人们有一个传统的禁忌:不要动用扫帚,因为这样会扫走运气和破财。如果必须扫地,必须从外部扫向内部。这个习俗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人们会在除夕前彻底打扫,而初一则不使用扫帚,不倒垃圾,甚至会备一桶废水,但这天也不会倒出去。
大年初二,已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丈夫也要陪同,因此这一天被称为“迎婿日”。女儿会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回娘家,分给娘家的小孩,并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许多家庭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全家福。
大年初三,也被称为“赤狗日”,与“赤口”发音相同,通常人们不会外出拜年,因为据说这一天容易发生口角和争执。然而,这个习俗在现代已经逐渐淡化,因为如今人们很少有机会团聚过春节。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如果想解雇某人,就不会邀请他来祭财神,对方也会心领神会自动离职。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一天会来检查人们的家庭情况,因此也不宜远行。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人们希望“赶走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人们会在黎明起床后放鞭炮,同时打扫卫生。鞭炮会从里往外放,边放边走向门外,据说这样可以将所有不吉利的东西驱逐出去。这一天,民间流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年初六,商店和酒楼正式开始营业,同时也要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热闹场面。据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倍数,被称为“六六大顺”。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即人类的生日。根据《占书》的记载,从初一开始,天地创造万物的顺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因此初七被称为人日。这一天,人们喜欢吃及第粥,希望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高中状元的荣耀。
初八被称为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被称为顺星节,传说诸星下凡的日子,天空的星星最为璀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预示着当年的稻谷丰收;如果天阴,可能预示着年成歉收。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有庆祝玉皇大帝的诞辰的习俗,会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的新竹地区的许多信徒会前往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玉皇大帝祝寿,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不使用磨盘和碾磨等石制工具,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一种传说说抬石头的神会在初九晚上,将一个罐子冻在一个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上,由十个年轻人轮流抬着走,如果石头没有落地,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会邀请女婿前来吃饭。初九庆祝完玉皇大帝的生日之后,剩下的食物还有很多,娘家就不必再费心,可以利用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儿,民歌中称之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和汤圆。正月十六晚上则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会互相撞击自己的灯笼,看谁的灯笼能撞熄对方的灯笼,这个活动被称为“碰灯”。根据传统,今年的灯笼不能保留到明年,必须通过“碰灯”的方式销毁。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和习俗各具特色,让人们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充满喜庆和热闹的气氛。通过了解这些独特的风俗和习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多样。让我们在春节期间尽情享受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并与家人和朋友共度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假期。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