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片
白又白
清爽嫩滑涮起来
内江人这么喜欢吃乌鱼片、乌鱼汤
你可知道
家门口正在建白乌鱼繁育基地
预计可达到1000万尾苗种的养殖规模哦
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白乌鱼产业化经营、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两项主营业务。
在生产经营中,公司引领内江市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永安白乌鱼”走向市场,带动农村合作社成员养鱼致富,为全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川渔振兴、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示范和带动。
▲白乌鱼苗种培育基地效果图
看现场:
白乌鱼繁育基地已建设完成70%
经过持续两天的小雨后,9月14日,记者跟随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玉明,来到该公司位于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白乌鱼繁育基地。
基地占地75亩,现场用热浸锌铁搭建起了繁育车间大棚,大棚内分别建设有直径2米、4米和6米的鱼缸底座,大棚周围放着顶棚搭建板材、高密度材质的鱼缸缸体;繁育车间一侧有两个池塘,池塘内关着水,用泥土隔成了U型,看起来池塘中的水是流动起来的,其中一个池塘内还放有水草。
▲建设中的白乌鱼繁育基地
周玉明介绍,白乌鱼繁育基地建设,是公司为了推动白乌鱼产业,向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业主提供苗种而建设的。建成后,还将成为内江市白乌鱼养殖集中展示的示范基地。届时,预计可达到1000万尾苗种的养殖规模。
“繁育白乌鱼,保持优质的水质很重要。”周玉明告诉记者,基地正在建设的池塘是尾水处理池,尾水处理池设计了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通过固定高低水位和水的动力可保持池内水流动起来,并利用水草的自愈功能,让池水中保持优质状态。
目前,白乌鱼繁育基地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70%,预计雨水停止后将在一个月时间建设完成繁育车间、尾水处理池,以及基地的绿化、硬化等后期配套设施设备。
看发展:
白乌鱼养殖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辗转被内江市四川创新团队稻渔综合种养岗位专家吴俊接手经营。
吴俊是内江市白乌鱼产业开拓者、奠基人,省创业青年导师,隆昌川渝新经济稻渔综合种养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在内江市水产养殖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成果。
该公司主营项目之一是白乌鱼产业化经营。“我们的白乌鱼就是市中区永安镇的特色鱼——白乌鱼。”吴俊介绍,“永安白乌鱼”是内江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性产品,主要分布于市中区境内乌龙河,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和繁殖。永安白乌鱼体色灰白色,体型呈长筒状,鳍条边缘为金黄色,口感鲜嫩爽口。
▲尾水处理池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化经营,该公司对白乌鱼进行亲本培育、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精深加工、产品营销,与中科院无锡淡水研究中心、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师院、成都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对白乌鱼的营养价值进行功能性科学评价。公司研究的白乌鱼早繁与成鱼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于2019年3月获得四川省科学进步三等奖。此外,公司还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全雄白乌鱼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已稳定持续培育出白乌鱼雄性苗种,生长速度比雌鱼快,集成全雄白乌鱼育种关键技术,并开展规模化养殖示范。
▲白乌鱼系列产品
近几年,通过实行统一池塘改造、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合作社和成员养鱼致富,促进我省名优鱼类养殖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川渔振兴、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示范和带动。
吴俊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已完成25座水库的治理。通过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形成水上、水中、水下环境立体治理链,从根本上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实现水质的长效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这一业务为白乌鱼繁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看产品:
白乌鱼系列产品已研发上市
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拥有专职科研人员10余名,其中正高职4名、副高职4名、博士2名、硕士6名;已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10余项。公司一直重视白乌鱼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
周玉明介绍,根据研究显示,白乌鱼营养价值高,具有高蛋白质、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符合现代人们的饮食要求,以及特有的药用价值,如催乳、生肌活血、补脾益气、去瘀生新、利水消肿等,白乌鱼出肉率高、肉厚色白、红肌较少,无肌间刺,味鲜美,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可作为一种辅助食疗。
▲白乌鱼系列产品
“我们正在准备开办线上、线下白乌鱼专卖店和线下餐饮体验店。”周玉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开发出白乌鱼产品5项。其中,方便类产品2项——白乌鱼汤、白乌鱼粥,鱼糜类产品2项——白乌鱼糕、白乌鱼丸,佐餐类产品1项——风味白乌鱼干。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