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重要部门,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学校和社会保存和传承地质学领域的珍贵资料、文化和历史。该档案馆拥有丰富的“宝藏”,包括了地质学家的手稿、历史文献、珍贵的照片、地质标本等众多珍贵的资料,是研究中国地质历史及学术发展的重要基地。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的历史、收藏特点、管理模式和服务功能,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地质学的历史和魅力。
1、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档案室,这个室是在中国地学会秘书长黄宗精先生的倡议下,由在校的吴年祥、缪益谦和李柯主动成立并支持起来的。首任负责人为吴年祥。1982年,中国地质大学的档案室与中国地学会档案室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档案馆,具有了重要的社会性质。1996年,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管理机构之一。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并划归学校教务处大科研处管理。
2、收藏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的收藏特点突出,馆藏珍贵稀有、完整具备可研究性。收藏的文献资料主要分为3大类:地质学家个人收藏资料、地学其他层次知名人士的遗存资料、地学机关和学校和科学文献资料。
馆藏资料包括:
(1)地质学家手稿。中国地质学术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世界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的李四光教授、地质学家李官成教授、同济大学邹沁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李淑贞教授等的手稿都收藏于此。
(2)地质学家实物文物。藏品包括了何守岩教授交给中国地质学会的手绘地图、1931年邹谔博士著作的《江南南岭之观察与考古》,在1931年以前年间的国内外地质著作、地质标本。
(3)地质学家拍摄的珍贵照片。馆内的万宝山铜矿、云南普洱茶山、四川错那地带风景等历史珍藏让人流连忘返。
3、管理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由学校教务处大科研处管理,实行专职管理和专业分工的机构设置,负责学校档案事务的规划、管理工作。档案馆工作定位为学校档案管理的核心,承担全校档案管理的体系建设、档案学、档案管理制度研究、全校档案资源管理、保护与利用、传承和宣传。管理模式是以校史、校情和校廉为主线,把馆藏资料作为完整反映校史及学校各领域研究历程和成果的重要载体。
4、服务功能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工作,并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主要是面向学生和广大研究者,开展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文献资料服务等工作。实现了对馆藏资料的开发利用,为学校、地质学研究以及国家有关行政、司法机关的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资料和人才支持。
馆内拥有资料查询、复印和扫描等设备,因此,馆内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广大学生和教职工,还有各地研究人员、政府机构等。目前,已经为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国家报刊出版机构提供了大量资料。
5、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向着智慧档案馆的方向努力。未来,馆方将进一步完善专业队伍、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馆内珍贵档案的保护和开放利用,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为学校和学子培养具有创新和研究精神的人才,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是中国地质学历史的重要载体和保护者,拥有众多珍贵的地质学资料和文物。馆方以“作者思想、学科调研、学术交流、学校管理、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为核心,致力于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决策以及服务于各类研究者、社会团体等,为全社会传承地质学知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