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到关于"上司能力"的话题,这就开启了吐槽模式,各种花式数落上司的不是来。其中以小刘吐槽的最狠。
小刘刚毕业没几年,频繁的换工作,能力是有一些,但也有些持才傲物的意思,他说自己的上司是个草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做,总是注意一些细微末节,关键时刻还总掉链子,要不是下属能力强,他不知道挨骂多少次了。
年轻时我也曾认为我的上司是个草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当年的草包上司,实际上是个深藏不露的人。
今天就针对"我的领导是个草包"这件事来分析下,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根据小刘说的,我们可以判断"领导是个草包",但问题是一个草包真的可以当管理者么?所以,成为管理者的不一定是草包,那么问题就有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你的能力真比领导强么?
就拿小刘来说,他自认为比上司的能力强,那什么是能力呢?难道上司真的一无是处?换句话说溜须拍马、能说会道、能喝酒,算不算能力的一种?
在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虽然对一个团队来说,能力顶尖的人才越多越好,但从管理者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思考却不是这样的。
只有能为企业带来益处和良性发展的人才适合做领导,可能他的某项能力没你强,工作上也没你做得好,总之你拥有的能力领导都不会,但那又怎样?领导所具备的某项能力恰恰是公司需求的,那这就足够了,仅仅这一项能力就甩你几条街。
既然你的能力比领导强,为什么没有替代他?
如小刘所说,既然自己的能力比领导强很多,那自己为什么没有取而代之呢?是有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是说自己的资历不够呢?
其实在职场中能力虽然很重要,但能力并不能代替一切。一个团队中,如果有比自己能力强,但甘愿服从比自己能力弱的人管理时,,那只能证明一件事,这个领导在某些方面是比这些人厉害的。可能是经验丰富,也可能是手腕厉害,总之他具有一项让下属佩服或甘愿服从的能力,也就是软实力。
从客观的角度讲,自己的某些能力比领导厉害,但如果角色互换之后,自己就能如领导一样带领团队正常工作么?自己分派的工作任务能得到执行么?
会不会有像自己一样的刺头站出来反对自己呢?甚至还扬言"你的能力没我强,你凭什么当管理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又作何感想呢?
说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经典案例:
早些年我在某百货公司工作,公司内的中上层干部都是30岁以上,而当时我的工作能力是全公司公认的, 也迎来了一个提干的机会,那一年我才25岁,刚踏入社会的第一年。站在我的角度来分析,公司内几乎没有人能与我竞争,而上一任领导在升职调走的时候也推荐了我,但最后公司上层研究决定提拔另外一人,而给予我的评价是"能力足够,但太过年轻,需要再锻炼一段时间",最终我与"公司创立以来最年轻的部门经理"失之交臂。
当时我是特别气愤的,不久后因为一些数据上的事情借口辞职,离开了那家公司。但在外工作这么多年,回想起当初的事情,突然发现公司上层的决策是正确的,可能从能力上讲我是出类拔萃的,但要从管理上讲,我并不适合做管理,起码在当时的年纪我是不适合的。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整个团队的主心骨,真的不一定要有强大的能力,只要他的综合能力强,且能稳住局面,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这就是最大的能力。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只要领导稳坐钓鱼台,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有了钱还怕找不到能力强的兵?
你高估了"能力"的价值
作为职场人,必然写过简历,经历过面试。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都会问到一个共同的问题:"说说你的能力和优点"
很多职场人噼里啪啦的说了很多优点,比如工作能力强、会使用办公软件、PS、善于沟通、热爱工作等等优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甚至有些人连在学校打个篮球获奖也要写到简历上。
按当事人的思维来理解,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辉煌的业绩展现给企业,这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大多数职场人优化简历要做的事情。
但问题是,你给企业看的,或者说你拥有的能力是企业需要的么?如果你擅长的不是企业需要的能力,你就是写出花来,恐怕也得不到这份工作的offer。而企业最想看的,你却没有展示出来。
其实工作也一样,只说自己工作能力比领导强,但强在哪?有什么用?这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除了一些大企业可能会注重人才的培养之外,其他企业在招聘之初就决定了你的角色,给你的定位就是"普通员工",而基于你的能力,聘用你的目的就是"完成本职工作",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能力比领导高又有什么用?更何况还不一定高。
进过体制内的朋友必然会有另一番体会,但凡是会晋升的人,都必然会被派往基层或重要部门镀金,美其名曰"体验基层工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而在这培养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积累资历,积累自己能胜任某项工作的经验的过程。
能看透这些的人坚持到最后,都有了一份不错的前程;而那些没关系,没背景,又自命不凡的人直接认为"自己有能力当领导,却被派来干基层工作,浪费了大好年华",他们都没有坚持到最后,也就错失了机会。
多年后幡然醒悟:"原来我的能力足够胜任领导,但因为我的资历太浅,没有资格去干领导的活,所以才被派往基层锻炼",但此时醒悟又有什么用?机遇不是天天都有的。
但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个人领悟和资历的积累上,,而是"定位"
如果接受过西方职场培训的朋友就一定会知道,很多外企在招聘新人之初就给出了定位,这些新人入职后的培训、接触的工作就是围绕定位展开的。
那么也就是说,当初自己被招聘进来定位是基层员工,不管有多大的能力也都仅限于基层岗位,如果工作能力突出才会有可能获得提拔的机会。
但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很多西方企业会选择提前储备干部,会针对一些有潜力的新人进行培养,也就是说从企业聘用他们的那一刻起,就是当作"管理者"培养的。
说的直白些,就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当初进入企业工作时就被定为成了普通员工,哪怕自己的能力比领导强,也不一定会得到重用或提拔;反观那些能力并不出众,但潜力或背景深厚的人,最终都会成为领导,这也是"外国企业培养管理者"的一种方式。
所以,基于能力、潜力、企业需求上的差异,从最初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成为管理者,这与眼下的能力、优缺点并没有太大关系。
职场人也该醒醒了,你拥有的能力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别人的缺点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缺点;而你所处的位置就注定了未来的发展轨迹,且是不可更改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