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所说“有情风万里,吹尽繁华如梦”。”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中国古代文学一直在探讨永生问题。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关于永生的表现形式与途径,不同的思想家也给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达到永生的方法。 本文将会对一些著名的永生作品加以分析,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
1、《延年行》
《延年行》是唐代李颀创作的一篇诗歌,其中“应龙三百载,化作半夜鸣。零丁洞庭女,羽翼自相轻。白日借东风,裴回峡谷升。良人不顾我,壮志困横塘。”一诗,描写的是一只应天龙,为了不死蜕皮变化成另一种生命,得以继续活着。这种变化性的永生方法,达到了对死亡问题的超脱。
2、《李太白集-丹青引》
唐代诗人李白在《丹青引》中有一句:“五岳寻仙不辞远,只缘身在最高峰。”.在这句诗中李白将永生的方法,从在群山之间的和合和谐中引申出来,居高临下,达到不老不死的境界。
3、《西游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三昧真火,这为他以后的”修大道“之路奠定了基础,也让他有可能达到永生。
4、《庄子-齐物论》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且夫水则载舟,亦可见而止;鸟则飞之,亦可见而止;人则以言为常,亦可见而止。”。庄子在这里突出了符号与道的关系,在看待人类存在意义的问题上提出了对“虚无”的思考。
总结:
从李颀到庄子,乃至《红楼梦》和《西游记》,文学作品中探讨超越生死,达到永生的方法日渐丰富。这些作品中有些给出了某种方法,有些则尝试着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类生命的意义。所以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永生的表现形式不一,但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却是绵延不绝的。永生问题不仅涉及到生命的本质问题,还与文化传承、历史演进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这种探究生命意义、探寻永生之路的精神,永远是文学不断追求的基本主义。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