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因为小暑节气有一个“暑”字,是炎热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就把它当做是一年中最热三伏天的开始,也就是入伏第一天。但实际上,小暑并非入伏。那么,到底小暑入伏是什么意思呢?究竟小暑和入伏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小暑和入伏的区别是什么
小暑节气
小暑指的是相对于大暑而言来说的,小暑的话说明还没有到达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才叫小暑;入伏指的就是说三伏天才刚刚开始的那几天就叫入伏。其实,入伏和小暑的天气情况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热的,但是如果细细比较的话,还是会发现,入伏的时候比小暑的时候要热一点的,因为三伏天终究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个阶段,然后入伏的话,就相当于正式进入了三伏天,但自然就非常的热。
小暑含义: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小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小暑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高温、高热、高湿的暑天即将到来。此时已是初伏前,到处是绿树浓荫,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过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此节气光顾大部分地区。
入伏含义:
小暑节气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因为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期间湿度大。
“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