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学上讲喜欢的东西喜欢一模一样买两个是为什么、我总是喜欢的鞋子衣服一些东西会再买一样的、
非专业分析如下,1你缺乏安全感,不敢大胆尝试或接受新事物,害怕冒险,害怕冒险带来的不良后果。2和1截然不同的品质,你比较怀旧、专一,认定一件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始终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无怨无悔,体现出你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虽然平时看似胆小,但是真正遇到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候你是不会放弃原则的。3有依赖心理,认为什么好就一直以此的标准去评价其他事物。4从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可以看出你也是一个缺乏自信、在意他人的感受在意世俗的眼光的人。你的心理特征总结起来就是:不自信却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两者时常在脑海缠绕纠结着,让你不知所措。其实你可以自信些,勇于尝试和创新。 ——————以上转自他人分析。
‘贰’ 为什么有人喜欢买两份一样的东西
有位朋友说,她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买两份完全一样的,甚至会更多,要不然就舍不得用。
买的时候,她会想着买一个可能不够,就想着多买一份。
实际上,这些东西家里可能都已经有了,而且买一份回去也是完全够用的,另外一个就闲置在家,但是她仍然会控制不住的买双份回去。
她说,她去超市看到漂亮的水杯,会买两个回来,看到精美的笔记本,也会买几本回来。家里根本都用不了这么多,但她还是喜欢这样。
因为这会给她带来安心,哪怕另外一件闲置在那里,可能一直都用不上,她也要买两件相同的东西。
如果喜欢的东西没有买到两份同样的,她还会有些失落。有时候,她也想控制一下,但老是控制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
(01)
网络上有个搞笑的段子,说是有个穷人,他幻想如果自己变成富人之后,喝豆浆时他要买两份,喝一杯,倒一杯。
穷人在想象中,觉得富人的生活应该也是这么过的,喝一杯,倒一杯。
然而,他倒掉的不是豆浆,而是他内心的匮乏。他在想象中通过买两份来弥补现实中的那一份缺失。
匮乏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想象来补偿自己。我们也会做一些事情来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囤积物资。
就像这位朋友说的,如果不能买到两份的话,她会舍不得用。买两份一样的东西,才能够心安。
就像我们缺乏安全感一样,我们需要把安全感也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一份是我们需要的、拿来使用的,另一份,就像是在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些东西,那部分空缺的东西。
多买的那一份,就像是一个过渡性客体一样。
我们可能给它赋予了母婴关系的意味,它象征着妈妈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它满足了我们内心空缺的一部分。
温尼科特说, 过渡性客体代表了,孩子从一种与妈妈融合的状态,向一种与妈妈分离的状态的过渡。
比如买两个水杯,就算是这个“妈妈”不能满足我,或者用坏了用旧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还囤了一个另外一个,全新的、美好的、理想的“妈妈”在那里。
(02)
每个孩子,都会将自己的妈妈理想化,因为我们渴望生命中的第一个客体是完美的。
有位网友说,他们家的孩子,无论教育的过程中,妈妈怎么样打骂过孩子,孩子都会对说妈妈好,好像事情很快就会忘记掉。但是如果他稍微凶了一下孩子,孩子就怀恨在心,说他是大坏蛋。
他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孩子总是容易记得妈妈的好,而对爸爸却总记得坏的部分。
因为, 我们把“好妈妈”留给了真实的妈妈,而将“坏妈妈”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所以,在妈妈身上所产生的缺憾,我们会容易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同时,我们也会容易把这种缺憾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会跟自己玩一个游戏,不断把自己变内心期望的理想状态。
买两份一样的东西,就有一种可以重来的可能。
水杯用坏了,笔记本写坏了也无所谓,因为还有下一个可以使用,还有下一本重新再写,就像是改写自己的童年一样,改写自己的人生。
而重来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一种感觉:似乎是自己还不敢面对,或是不愿去面对现在的自己,所以也无法面对,那个曾经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仍然在玩着重来和改写的游戏。
(03)
不断地重来和改写,这也意味着,过去的自己在不断的死去。
而同样的东西买两份,似乎是给真实的自己留下了一份哀悼。因为真实的自己,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死去了。
我们害怕自己不够理想,所以我们要买多一份做备用。而我们正在使用的杯子,正在书写的本子,就像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生一样,都是不得不活给别人看的一种样子。
我们期望把现实的自己活成理想的样子。
因为现实的自己不够好,不够理想,不够完美。可是,现实的那个自己,也许从来没有表达过,没有真实的活过。
于是,我们的人生好像也分裂成了两部分,变得难以融合。
一部分是现实的自己,一部分是理想的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把真的自己活出来,我们的这两个部分可能仍然难以融合,就像我们难以把两个杯子融成一个杯子,两个本子融成一个本子。
所以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特意给真实的自己买了一份。就像是在哀悼和纪念,那个不能见人的、不被接受的、一直被隐藏的真实自己。
这种哀悼,既是对真实的自己的哀悼,也是对理性化客体关系的哀悼。
因为真实的自己,曾经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安全感。
(04)
同样的东西买两份,如果没有对你的生活造成困扰的话,可能真的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不仅在现实层面促进了消费,在心理层面也可能意味着, 你从内心对理想化的执着,逐渐过渡到对外在客体的需要。
如果可以,不妨问问自己,那个真实的不够理想的自己,他想表达一些什么,他想对理想的自己表达什么,他想对不够理想的自己表达什么。
把这些聚焦到你隐藏了的真实的感受上,去听听真实的你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可能是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尽管还有不安全的感觉,但是你在心里有给真实自己的一个位子。
如果有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可以让他表达出来,这将会是一个新的客体经验。而那些缺失的安全感,那个隐藏的真实的自我,那个匮乏的生命,也能够再次活出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