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怎么看待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成年“巨婴”,造成这些“巨婴”的原因你觉得是什么
巨婴,中国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
任何心理障碍,本质上都是关系障碍。
任何人面对世界、面对关系、面对其他人的方式,本质上都是自己内心潜意识的投射。
01
小U最近同老公离婚了,决绝又果断地给他们七年的感情划上了句号。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理解,这金童玉女的一对,甚是般配,走到哪里都绝对闪瞎一干单身汪,怎么说离就离了呢?
着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将典型的巨婴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
1.共生心理
所谓共生心理,就是作为个体的成年人,无法独自生存,没有生活能力,极度依赖他人,认为他们和自己没有区别。
成年人的共生叫病态的共生,一类人表现为无法获得独自生存的能力,如社会中那么多啃老的成年人,父母穷极一生,养出了一个家庭的大蛀虫;
或是表现为在心理上还未断奶的“妈宝男”,凡事由母亲安排,置妻子角色为透明。
另一类人则表现为无法从原本的共生关系中获得抽离,认为孩子永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予孩子无边界的关心,让孩子在自己的爱中排斥和纠结。
2.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婴儿典型的心理特征,婴儿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所有的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成年巨婴的全能自恋杀伤力巨大,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上帝,都是对的,其他人和万物都是错的。
在很多的巨婴中,他们的脑海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设想,在他们的设想中,自己是完美的存在。
但是巨婴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行动,即使他们对自己有着完美的设想,由于不行动,自己的设想终归只是空中楼阁。
由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于是很多的巨婴都转向能够控制的虚拟空间中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在自己构建的虚拟王国中,做着自己的王者。
3.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全能自恋的另一个极端,当他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巨婴成年人就会进入到躁狂的偏执分裂。
他们要么充满了全能自恋的幻想,要么对现实世界极度不满,暴怒。
于是这就能解释,巨婴心理的人,为什么会容易暴怒。
那是因为你没有满足他全能自恋的设想,他认为你的这道菜做出来应该是这样的,但你做出来的不是,于是他们会进入到偏执分裂,并且会暴怒。
这也能解释,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暴戾。
明明是跟你毫不相干的明星的家务事,竟会有人去质问:你为什么不去死!
明明是对你们家病患救死扶伤的医生,却成了你暴戾的承受者;
明明是跟自己没有干系的毫无必要的社会纷争,偏偏有人狂热参与其中……
这些巨婴,当身边的人和事情不满足他们原有的期待的时候,他们即刻就会进入到偏执分裂的极端,成为施暴者。
㈡ 请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谈为什么会出现巨婴男
最主要的就是出现巨婴男,就是因为父母太溺爱了,或者是自己本身的能力是不强的,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的产生呀。
㈢ 为什么说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巨婴
美国的心理学家就曾提出过“初现成年”的理论。所谓“初现成年”就是说很多人虽然生理年龄已经到达18岁甚至20几岁,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儿童阶段。不愿意承担责任,出现问题责任永远是别人的。
一、看看“巨婴”现象的案例
武志红的《巨婴国》提出中国式巨婴的概念,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才是正确,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当成国家的婴儿。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就是巨婴。
有一批中国的成年人是显化的“巨婴”,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就大发雷霆,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还有隐性“巨婴”,就是“中国式好人”。他们人非常好,看上去很为别人考虑,但是活得不自在,很虚假。他们心底有着充满破坏性的基因,住着一个歇斯底里的婴儿。他很害怕,所以就把它锁起来,表面上很好,但是有消极、被动、封闭的内心。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宇宙之中心,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无辜最委屈最不幸的,而从不考虑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最新热点事件,最近,姚女士向媒体求助,自己的购物账号突然被平台封号了。
而且是“限制下单永久”,封停时间为“2999年1月1日”!到底是为什么呢?姚女士一头雾水,自己一直是正常消费,只是最近买过几次水果,因为有坏果所以申请了退款,怎么就违规了呢?况且连解释的权利都不给,直接封号了,姚女士很气愤,于是她和记者一起找到了平台。
没想到剧情出现了神反转!在平台工作人员面前,当面对证,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起初,姚女士在网上购买了苹果,确实有一半是坏果,按照流程提示,她把坏果照片拍下来发给商家,不久就顺利拿到了60%的退款。平台给出的违规原因是:滥用购买商品、申请退款、发起投诉等权利,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妨害了平台运营秩序。没想到,一张烂苹果图这么好用,她顿时生出一条“生财之道
㈣ “妈宝男”频现,巨婴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巨婴心理”,指的是部分人成年以后,生理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但心理机制依然停留在婴儿阶段,即这些人消洞在心理活动层面上,仍就属于婴儿——巨大的婴儿。
“巨婴心理”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例如新闻中频现的所谓“妈宝男(女)”现象,即当前社会很多早已成年的子女,在选择终身伴侣方面依然需要父母的鼎力协助,更有甚者陆桥升听之任之完全交由父母包办,自己不是不闻不问就是优柔寡断丝毫没有主见。由于时下,“妈宝男(女)”群体庞大,因此又被称为“长不大的一代”,甚至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广泛的关注和报道。
在国内关于“巨婴心理”研究较早的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武志红先生,他也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在其着作《巨婴国》中,阐述了巨婴心理的三个特征: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我们也可以通过巨婴心理的表现形式对其形成因素,窥见一二。
我认为导致巨婴心理的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病态共生。
国内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行动层面往往是不独立的。因为在家庭中,自小到大,他们一直处于一共病态的共生状态。其实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国”是不分的,“家、国、天下”模式也广为强调,也因此古人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同时催生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以及关于婚姻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国法家规。在此种家庭关系中,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没有边界的,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子女的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庭成员高度混合,融为一个整体。
如今,虽然步入现代社会,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现代社会我国的家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有古时候的影子。子女从小开始衣食住行、接受教育无一不是在父母的注视和督促甚至是包办中完成的,根本没有自己独立决定的权利和能力,而很多人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妥当的处理“相亲”这件尤其复杂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甚至是大包大揽也是情理之中的。
更进一步说,不仅文化层面给足了“巨婴心理”产生的土壤,法律层面亦是,毕竟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文化的反应。我国《民法通则》就规定,18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属于未成年人,不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其从事与其有限的行为能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动时,需要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或者由其父母代理。而由此产生的责任,亦由法定代理人承担。我们知道我国结婚的法定年龄为:男性22周岁以上,女性20周岁以上。也就是说法律赋予子女独立的行为能力2年或者4年以后,子女就要面临“相亲”事宜,所以此时应付不了,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依然选择尤其父母“代理”就自然而然了。
既然名为“巨婴心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从心理学层面予以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小时候,尤其是婴儿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对以后的人生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在我国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婴儿时期必然高度依赖父母,父母也不会允许他们有一点点的行为举止出乎自己的意外。在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成长路途中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于孩子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形成了“全能自恋”的心理,即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父母在家庭中病态共生的模式下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而已,步入社会以后很容易幻灭,幻灭之后继而就是“偏执分裂”。用在相亲这件事上表现就是一次感情的失败,以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开始新的感情,而把一切交由父母全权处置。
前文分析了“巨婴心理”产生的一些因素。诚然,“妈宝男(女)”现象属于典型的“巨婴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些将婚姻大事全权交由父母处置的青年男女属于典型的具有“巨婴心理”的人群,但根据武志红先生《巨婴国》中的阐述,我国早老社会存在庞大的带有“巨婴心理”的人群,绝不仅仅是上述群体可以涵盖或者诠释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警醒与深思。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