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刚买了一把紫砂壶,为啥用茶叶煮的时候,茶汤呈现红褐色
网上说的那些什么豆腐甘蔗开壶都是假的,你这样一套操作下来这壶被你整废了,壶的细孔里吸收了豆腐和甘蔗的渣滓。正常的开壶就是清水洗刷后再清水泡一夜,再泡两壶常用的茶就是开壶了。这都是做紫砂壶的师傅告诉我的。至于你后面煮茶叶颜色有变化原因可能是茶叶煮久了自然颜色会和泡的不一样,也可能是是你的壶有化工原料。
㈡ 紫砂壶变黑了放心,这是正常的“吐黑”
一些壶友们在长时间使用紫砂壶泡茶后,发现有的紫砂壶颜色越来越暗,还出现米粒大小的黑色点,擦洗也擦不掉。怎么回事?
紫砂壶出现这些黑点并不是坏了,而是俗称的“吐黑”了。“吐黑”和茶垢不同的闭明是,茶垢会集中出现在某一部位,而“吐黑”分布并不规律,有的均匀遍布壶身,有的则主要集中在壶表局部,如壶口、壶底以及盖沿处。
而吐黑最容易集中的地方,就是壶嘴和壶把。
紫砂壶“吐黑”是因为壶表的气孔密度疏松,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孔隙。而紫砂壶在泡茶的过程中,茶叶含有的铁离子经氧化后是黑色的。这些铁离子也容易在这些孔隙中聚积、沉淀下去,形成不同色调的黑色素。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吐黑”的紫砂壶对品茶没有什么影响,不论是茶的口味还是饮茶的健康而言,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有一些比较在意轿告告紫砂壶品相的壶友来说,“吐黑”确实会影响一把壶的美观。
严格来讲,只要是原矿紫砂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吐黑现象。
有的壶制的友简时间比较早,早期的窑温都比较低,由于烧制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有瑕疵,如果温度不够,会导致烧结温度不足,也就是通常所说欠火的情况,致使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壶身气孔密度过松、过大则容易“吐黑”。
至于一些近期的壶,窑温的提高易如反掌,达到较高结晶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么“吐黑”就是泥料的问题了,比如致密度差、结构疏松的段泥。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因为是双重气孔结构,凡是紫砂壶,泡茶时间越长,壶体的颜色就会变得越深,一般都会“吐黑”。只是因为壶色深浅不同、“吐黑”部位不同、茶叶品质不同、养壶经验不同,“吐黑”的程度就有了差别。
另外,一些模具壶,或者一些泥料都不是紫砂的壶,压根都没有透气性,也不就存在“吐黑”了。
有的壶友介意因为“吐黑”而改变了紫砂壶的品相。所以怎么样可以避免紫砂壶“吐黑”呢?
1. 从选壶上避免。
不同泥料和颜色的壶,“吐黑”表现不一样。如深色的朱泥壶,吐黑几乎看不见,而浅色的紫砂壶如绿泥、段泥、白泥等看起来就非常显眼。
现在各种先进的窑炉比以前进步不是一点半点。因此现在的紫砂壶大部分吐黑已经不明显了。
2. 从选茶叶上避免。
如果确实喜欢浅色的紫砂壶。那么就需要在茶叶上做一点文章,不同的茶叶对紫砂壶的“吐黑”效果不一。茶汤颜色浅,“吐黑”就轻;茶汤颜色深,“吐黑”就重。一般情况下,段泥壶应该泡汤色淡一点的,如铁观音、生普之类,不应泡熟普、黑茶等。
那么,假如自己心爱的壶“吐黑”了,又想恢复原状,怎么办呢?
一般的清洗时不能消除的,只能送回窑里面再烧制一遍。但从业界多位大师和工人的经验来看,用过的壶回炉重新烧制有烧坏的风险,因为这种壶气孔中含有水分,如果没有充分风干再烧,容易炸裂。
在充分烘干后,达到相应的温度重烧,紫砂壶就有机会恢复原来的面貌。
但回炉有风险,回炉的烧损率约在5%-10%左右。但再次泡茶后,仍会吐黑。
所以如果不影响使用,不建议回炉重烧。
欢迎关注壶友网紫砂江湖,我们有278363位壶友聚集在此交流。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