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后,酷夏已经迫不及待要骚扰我们了。随着日照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开车太晒问题。
从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开始算起,汽车已经137岁,已然是最重要的通勤工具。这不由得让人好奇:“汽车既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难不成一点「防晒隔离」的经验和成果都没有?”
最早的汽车是一个简易马车结构,要么露天开,最多给加个顶棚。
从车身结构看,这些古董老爷车类似于黄包车。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约1870年创制,比汽车诞生时间稍稍早一些,或许对汽车结构确实有些影响。
但汽车的防晒大计也不是没有进展。上世纪90年代以前,汽车还有着超低的腰线,人很容易手搭在车窗上。如今汽车的腰线已经明显提高,四门车窗的尺寸也要比以往小一些,毒辣的阳光也因此而少了几分。
1924年,福特等汽车公司引入遮阳板技术,并在福特T型车车身外部安装。这种设置于挡风玻璃上的遮阳板一时间引起了广泛追捧,一直持续到1931年。
考虑到遮阳板放在外面不方便行驶中调整,并且风吹雨淋也容易坏。外接遮阳板从1932年之后就不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内置遮阳板。
这种遮阳板后来还都设计成可以转向侧面,遮挡侧面阳光,如此灵巧的设计很快成为了汽车必备配置之一。
当然严格来说,车身结构的改变不完全是出于遮阳目的。比如车身腰线提高,大半原因是审美发生变化,另外侧面碰撞测试的要求加入后,提高侧围的保护面积也是一大促力。
好啦,也不管是不是极力推动遮阳设计,我们确实收获了一些清凉。
汽车「防晒隔离」为太多因素让路
虽然汽车「防晒隔离」有一些进展,但相比于汽车动力、汽车各种舒适性(比如汽车空调、汽车座椅、汽车智能座舱等)的大跨步前进,它还是很缓慢。
还是拿车身结构角度说,乘用车其实像公交车那种立式的A\B\C柱更方便防晒,而现在的倾斜A柱就不太好了,因为角度更倾斜,会有更多的阳光射入。
现在像特斯拉等品牌还用了尺寸更大的前挡风玻璃,更是让我们时刻暴露在阳光下。
既然不能从车身结构上想办法,那就从配件下手呗。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还有一些车型在车内挂上了窗帘。
亮窗行动的目的是严控汽车车窗透光率,避免视线受到影响而引发安全事故。法规要求是前挡玻璃透光率不得小于70%,侧挡和后挡的透光率不得小于50%。如果触犯,会被罚款200元扣三分。
有色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着色剂,多为茶色系列、绿色系列、蓝色系列等,按功能可以分为隐私玻璃和隔热玻璃。
不过这类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只是稍高于25%,但离50%~70%的要求还差了许多。所以此路不通。
汽车遮阳膜的遮阳效果好坏可以从三个数据分析:
1、紫外线隔绝率(0%为没有隔离,100%为完全隔离);
2、红外线隔绝率(间接正相关于隔热率);
3、透光率(0%为完全不透明,100%为完全透明)。
建议大家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要关注太阳光透射比(代表热量阻隔)在50%以上的产品。并且要关注下有没有通过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测试认证。
以上防晒隔离手段还谈不上颠覆性的黑科技,这有点像护肤品,是一点点发展变化而来。况且遮阳膜即便够好,但考虑到膜使用后可能起泡、光畸变,不建议给挡风玻璃贴膜。
那怎么能解决阳光刺眼问题呢?
人类的脑洞总是无限大,《哆啦A梦》中就出现过一款“夜晚灯”,它所照明之处就是黑夜。
它是怎么实现眼部遮光追踪的,博世解释是,AI人工智能技术会通过分析面向驾驶者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来识别面部特征,并精确监控阳光如何照射到司机脸上,它还会识别驾驶员眼睛位置,自动给六边形上色来阻挡阳光直射驾驶员眼睛。
其实博世也不是第一家这么做的企业了。早在2015年,国内就正式发布了首款汽车光感智能遮阳板。
当然这些产品因为成本原因,现在还很难普及开来。可这些有趣的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或许哪天真就量产了。
总结
汽车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持续进化,从车身结构到各类汽车零部件,防晒隔离技术五花八门。欢迎大家多多参与讨论,一起来分享下你的夏季防晒隔离小妙招。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