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0 14:03:37
导读

1月13日,金碧辉煌的北京中贸视界演艺大剧院座无虚席。舞台上,35对鼓槌整齐挥舞,35面花鼓同步擂响,现场数千观众的脉膊与心跳伴随着鼓点一起“加速”……1月14日,远隔万水千山的北京星光影视园内,来自美国纽约的外国嘉宾秒变“粉丝”,争相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嘴里蹦出一连串的“beautiful”……演出现场以上两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并非某位大明星在举办巡演,而是松桃老年体协金秋文艺队亮相首都北京,面对全

1月13日,金碧辉煌的北京中贸视界演艺大剧院座无虚席。舞台上,35对鼓槌整齐挥舞,35面花鼓同步擂响,现场数千观众的脉膊与心跳伴随着鼓点一起“加速”……

1月14日,远隔万水千山的北京星光影视园内,来自美国纽约的外国嘉宾秒变“粉丝”,争相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嘴里蹦出一连串的“beautiful”……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1

演出现场

以上两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并非某位大明星在举办巡演,而是松桃老年体协金秋文艺队亮相首都北京,面对全国观众,展现出松桃人民的“精气神”,掀起了多彩苗乡的“民族风”。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2

结束录制后,谈到文艺队的舞蹈《苗鼓声声》即将登上今年全国老年春晚的舞台,通过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录播,队员陈琳芬难掩激动。“其它节目都是地方选送,只有我们的舞蹈由组委会特邀,作为开场舞参演!”在她看来,这是对前段时间辛苦排练的最大褒奖。相比个人登台亮相,队员们对这份荣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节目将持续在中央电视台重要时段播出,届时,多彩的花鼓艺术流传会更广,多元的松桃文化影响会更深。

翻看节目单,李双江、邓玉华等老艺术家也将同台表演,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至于斩获“为祖国喝彩——中华民族歌舞大赛”的“金奖”、赢得直通全国老年春晚等殊荣,更让大家感到无限荣光。

登台前的介绍环节,主持人竟然对松桃的民风民俗“如数家珍”,像“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民族节日都是脱口而出,花鼓、苗歌、绝技、苗绣样样了如指掌,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更不用说精彩纷呈的表演时刻,随着最后一声雄浑的鼓声逐渐消散,现场的嘉宾和观众纷纷起立,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远道而来的松桃人。

是的,舞台上的演出很成功、很出彩,但舞台背后的故事更感动、更温暖。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3

金秋文艺队成立于2001年,是松桃第一支民间文艺队伍。由39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58岁,年龄最大的70岁。回眸备战阶段,这样一群高龄“舞者”聚在一起,需要克服太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两个月的排练期间,大家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家中的晚餐,叫个外卖应付一下;自己累了,靠着椅子休息片刻;家人生病了,托付给亲朋照顾。从晚上七点到晚深夜十一点,每个人都争分夺秒、无怨无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依靠努力训练是不够的,民间文艺队参加活动需要资金保障。欣喜的是,这些困难在金秋文艺队前面总是能够“迎刃而解”。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演出的资金很快有了着落,队员们立刻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备战”中。县委宣传部及县文体广电新旅局则在场地服装、艺术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甘当文艺队的“后勤兵”、“服务员”,再为队员们默默奉献。

都说知足常乐,载誉而归的金秋文艺队全体成员却不满足。

“这面鼓,我们想把它打出国门,想让它走向世界!”她们代表74万松桃各族人民,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微松桃)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4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5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6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7

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8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关键词: 松桃民族文化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松桃民族文化(北京刮起了松桃)链接:http://www.esxun.cn/news/20020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