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我国政府一定要大量储备粮食有什么好处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开始担心,甚至很多人考虑是否需要囤积一些食物。我认为个人储备粮食的用途不大。对个人来说,食物不是容易保管的。而且,即使囤货,其实也不可能囤很多。真正保障我们粮食安全的是我国强大的储备粮。虽然中国储备了大量粮食,但国家太大,人口太多,方方面面都储备不了。目前,国家只能重点保障舟曲的安全。对大豆、高粱等粮食还大量进口,以饲料为主。如果今年限制从很多国家进口粮食,肉类牛奶的价格可能会上涨,但1,1肉类牛奶对个人来说不能再储备了。
美食量必须要做。先不说外国怎么做。国内14亿消费者一定需要大量的食物。何况现在疫情爆发,到了鼎盛时期,未来几个月全球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就要有战略储备。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国内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是最重要的,从长远来看,这次疫情明确表示,石油不卖给你就不卖,医疗物资直接开始被你截获,很多国家开始封锁国家,我认为给鱼比给鱼更好。因此,国家应该提出增加产量、机械化、品质化产业化等政策。
2. 国家为什么要鼓励老百姓存粮食
因为现在疫情还是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能就要面临疫情的压力,所以家中储备一些粮食有备无患,可以在疫情期间让自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同时也能为国家减轻防疫的压力。
一旦有一天你被隔离了,起码粮食方面就不需要防疫人员天天为你送了,自己撑几天没问题。当然了,现在社会指望个人家里储存几年的粮食也不现实,够个十天八天吃的就不错了。
自从商务部发出鼓励老百姓家中储备一定粮食的消息后,有些人就过分解读,生怕家中粮食蔬菜不够吃,恨不得把市场都搬到自己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家里一堆菜吃不了,放了没几天都坏了,其他什么用处也没有。这个根本没必要,而且十分浪费。
3. 国家为什么要存粮食
国家要储备起来应对很多意外的情况,并且要控制粮价,实际上,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粮食储备粮食生产将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适度进出口粮食,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使全体人民随时都能享受到充足的粮食。
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贸易量约2300-2400亿公斤。中国粮食自给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将占据世界粮食市场份额的两个百分点。
拓展资料:
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需求:
未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要走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与农业资源状况相适应的路子,建立科学、适度的消费模式。中国政府将通过引导消费,既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又挖掘非粮食食物生产潜力,避免粮食需求超过供给能力过快增长。
1984年以来,中国人均占有粮食相对稳定,但由于动物性食品增加较多,人民的营养水平明显改善,平均每人每天供给的热量达到2727大卡,蛋白质和脂肪分别达到70克和52克,高于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今后中国人民的食物构成将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模式,在保留传统膳食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数量,提高食物质量。由于食物构成的变化,直接食用的口粮将继续减少,饲料粮将逐渐增加。这样,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粮食生产,到2030年中国人口出现高峰值时,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其中口粮200多公斤,其余转化为动物性食品,就可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的要求。
中国政府相信,实现上述消费模式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虽然中国人均占有粮食不可能增加很多,但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的前景广阔,随着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供给量的继续增加,对口粮消费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增大。第二,通过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食草型畜禽和水产品等节粮产品的比重,可以减缓对商品饲料粮的过快需求。第三,中国处在一个食物消费低增长时期。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看,食物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将趋于稳定。中国作为低收入国家,达到城市的食物消费水平已具有超前性,这是由于家庭投资渠道单一,购买力相对集中在食物消费领域所致。今后随着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人民增加的收入将较多地用在住和行等方面,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食物消费的增长将会低于收入的增长。
根据上述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口增长规模,未来几十年中国粮食需求量为:2000年人口接近13亿,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亿吨;2010年人口接近14亿,按人均占有39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5亿吨;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6.4亿吨左右。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