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赫贝尔,神圣罗马帝国纽伦堡市人,1653到1706,活了五十三岁,他生活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朝,是巴洛克时期的教堂管风琴师、作曲家。
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巴赫贝尔的地位相当高。
巴洛克时期是欧美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包括音乐、绘画、建筑等,流行于十七世纪。最早,十六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在德意志和西班牙美洲,则沿续到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巴洛克风格转变为洛可可风格。
巴赫贝尔最著名的创作,无疑是《D大调卡农》,“卡农”意为“规则”、“轮唱”,意思是,每一声部的开头,必须与前一声部的后段相同。
此曲创作于1680年前后,饮誉至今,这首轻快的乐曲,是巴赫贝尔在访问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时创作的。这首卡农,原本是室内乐作品,以提琴演奏,当时还没有钢琴,世界上首个钢琴,是1710年,激动人心的全欧大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由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国首府佛罗伦萨人克里斯托弗里,发明制作,当时,巴赫贝尔已经去世了。
《D大调卡农》,一般以大提琴启奏,而主力的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前后共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有两小节的旋律重复拉奏。此曲虽然给人感觉是不断地回旋往复,可它优美雅致的旋律,完全不让人觉得单调,只会越听越觉动听,不由自主地沉醉在小提琴重复的优美演奏中。这首卡农由于太过著名,因此,代表人类文明的标志,被美国太空总署,通过卫星送入太空,同时送上太空的音乐,还包括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曲谱
这首乐曲在巴赫贝尔去世后,沉寂了很久,后来那么著名,是因为在二十世纪人们进行了重新发掘与再创造,两大关键是,1968年,法国指挥家让·弗朗索瓦·帕亚,将其改编为现在流行的版本,而乔治.温斯顿,于1982年将其改编为现在流行的钢琴曲,他是1949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作曲家兼钢琴家,他的《森林》专辑荣获1995年格莱美音乐大奖。
之后,九十年代,十余部美国影视,将此曲用作配乐,使其广为流行。
2001年,韩国音乐人对其做了改编,使其更加流畅,动听,用于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因而传入中国,备受欢迎。
之后,台湾的JerryC编曲的摇滚版《D大调卡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播放,截止2018年11月05日,观看次数超过两千万次。
巴赫贝尔是纽伦堡人,纽伦堡市,建成于1050年,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尼亚朝,皇帝海因里希三世在位期间。神圣罗马帝国,包括各路诸侯,还包括不少帝国市,即皇帝及帝国官员直接管辖的地方,纽伦堡市就是一座帝国市。
在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升级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前,东法兰克王国包括四大公国,其中之一是法兰克尼亚公国,主要是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其中的萨利安部落,后来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尼亚朝。
十九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帝国推翻并取代,选侯不复存在,巴伐利亚选侯国、莱茵伐尔茨选侯国,两大选侯国合并、升级为巴伐利亚王国,效忠于皇帝拿破仑一世,皇帝拿破仑一世进而将纽伦堡等帝国市,并于帝国诸侯巴伐利亚王国,使得巴伐利亚王国进一步扩大。
约翰·巴赫贝尔,是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兄弟俩的老师。
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1685到1750,活了六十六岁,比巴赫贝尔小三十多岁,他是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人,是公国的宫廷乐师及管风琴师,最终升任宫廷乐团乐长,领导全部乐团,在魏玛期间,巴赫写出许多杰出的管风琴作品。
巴赫一生,辗转萨克森各国,领导乐队,创作乐曲,是当时萨克森各国著名的音乐人。
巴赫家族是德意志文化史上显赫的音乐世家,在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产生了至少横跨七代、超过五十位的音乐家,从巴赫的祖辈至孙辈,包揽了从教堂管风琴师、到宫廷作曲家、演奏家的各种职位。
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