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小孩子喜欢用小手抠东西、戳洞洞,原因是什么
身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总是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的。
一方面,盼着宝宝快快学会坐立、学会爬、学会走;另一方面,又担心一不留神ta爬到危险的地方、碰到不该碰的东西。尤其是那双小手,在怀里抱着的时候抠爸爸妈妈的鼻子、眼睛、嘴巴,独立活动的时候抠地板的缝隙、玩具的洞洞、抽屉的夹缝,甚至是墙上的插座……
其实,孩子不光是热衷于“抠洞洞”、把手指头塞到细小的缝隙里,会爬以后的孩子,还常常撕纸、吃任何能拿起来的东西。这是因为,0~3岁的宝宝正处在触觉、前庭运动和本体感觉发育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他们逐步掌握了抓握的技巧,就为之后手的敏感期打下了基础。
“抠洞洞”的注意事项
- 安全是第一考虑,要避免宝宝手受伤,并及时给ta洗手;
- 家里全部更换为安全插座,或者插上安全插,防止宝宝触电;
- 如果宝宝的手指被卡住,千万不能强行拔出,应想办法撑大孔洞或夹缝,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 从小反复教育宝宝不要做危险的动作,比如把手放到抽屉、衣柜、门的夹缝里,用手或金属物品等触摸插座,触摸饮水机的出水口等危险的“洞洞”,并告诉ta做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
2. 为什么小孩子喜欢爬房子,爬树,到处乱爬呢心理学根据是什么
天性天真可爱
3.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抠or钻洞洞背后藏着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
你家孩子喜欢抠or钻洞洞吗?
周末,我带DD去闺蜜家串门,恰逢赶上她家孩子“调皮捣蛋”的现场。
原来啊,她家孩子把地上铺的爬行垫抠出了很多个洞洞,闺蜜说,这次这个还没用到一周呢!
显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不怪闺蜜恼火,看着爬行垫上大大小小的洞洞,实在叫人又好气又好笑。
我只能无奈安慰闺蜜,谁家还没个同款,我家那个,不只抠,还钻呢!
有没有发现,3岁内的孩子啊,就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手或身体往孔里、洞里塞。
小月龄的时候,喜欢用手抠嘴巴;
会爬之后,喜欢四处抠东西、戳洞洞;
等会走会跑,行动力强了以后,就别提了,但凡是遇到能钻的地方,绝对不走正经路。
简直就是大写的“停不下来”,恨不得看见什么都去“ 探索 ”一番。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
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我家DD现在就处于钻洞洞的阶段,成天热衷于“猫”在箱子里。
而且越是阻拦吧,孩子越要去试。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 孩子喜欢抠or钻洞洞的原因
孩子每天都在家里抠来抠去、钻来钻去。
墙上的插座、沙发的缝隙……都是他们的目标;餐桌下面、柜子里面……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实他们之所以总对抠or钻洞洞情有独钟啊,原因有二:
身体自我意识萌芽
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
发现自己的手能拿起一样玩具,能扔出去一件东西,能伸进一个洞口……
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原来我的身体还能这样”的新奇体验。
没错,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各方面认识并不完善。
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前,他们也许并不会意识到,我的手指/胳膊/大腿……是这样工作的。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调查:
通过给1岁到1岁半的 60 名孩子展示正常人类结构图片 vs 非正常人类结构图,来观察孩子能否正确判断出“人的胳膊长在腿上”是错误的。
结果显示,1岁的孩子根本不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1岁半的孩子可以。
这说明什么?
小龄宝宝还不能完全认识自己的身体,还需要不断地经历和 探索 。
咱们所说的钻洞洞,恰恰就是孩子在 探索 阶段的表现。
比如:
手指抠洞洞,能让他意识到,我的手指是有物理尺寸的,能钻进这么大小的洞;
钻进狭小的纸箱,并变换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装上”自己,能让他意识到,我的胳膊长在肩膀两侧,还可以抱住大腿……
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地尝试,他们才能完成对身体认识的发展。
空间敏感期
随着对身体认识的发展,宝宝的空间敏感期也开始萌芽了。
他们开始自发地主动 探索 自己的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和空间的远近、大小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不断地用身体去试探和感知。
最开始,可能是抓、扔……用各种方式移动物体,研究自己是怎么让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
稍大一点,可能会喜欢把积木叠高高,感受物体从二维到三维的这个空间感;
还有最典型的一个动作,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钻洞洞了。
这其实就是娃在用自己的身体去“匹配”合适的空间……
但是,毕竟宝宝对于等量关系的概念还没有那么明晰,所以在匹配的时候,往往经常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咱们经常看到的孩子被卡住的现状。
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做过“门洞选择”测试的实验。
通过孩子能否在多个洞口中选择唯一正确的洞口穿过板子,来判断孩子对空间的认知。
结果表明:2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身体可通过空间的判断,还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
整个0-6岁,其实都是宝宝发展空间意识的阶段,所以,2-3岁的娃总是卡住,也是很正常滴~
二 怎么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
像闺蜜家孩子这样,抠抠爬行垫还算好的,起码没什么危险。
有些孩子啊,喜欢抠插座、柜缝之类的才危险呢,很容易被电或被卡住。
那咱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确保安全为前提
孩子喜欢钻洞洞去 探索 是好事,奈何年龄小、安全意识低,生活中的很多洞洞、缝缝对他们来说,都暗藏着极大的危险。
比如:洗衣机、衣柜、楼道护栏等卡身子高发地;阳台防盗窗、床围栏、木椅扶手等卡头高发地;插座、螺丝帽、钥匙环等卡手高发地……
各种各样的孔洞和缝隙,对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咱们不能不防啊。
除了看护到位之外,一定要确保孩子的 探索 环境是安全的。
比如,插座要安装防电装置,钥匙环要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
一旦宝宝出现试探性的危险动作,没有条件可讲,立即制止,同时教导规则并转移注意力。
比如,“电插座危险,不可以碰,过来妈妈陪你玩拼图~”
稍大一些的宝宝就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比如现在,我还会带DD看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绘本或动画片,想方设法让他意识到把身子、头、手伸进孔洞和缝隙的危险,防患于未然。
正确引导为关键
宝宝身体意识和空间意识,是阶段发育的必然结果。
而且,对于身体和空间的关系了解越明确,宝宝的认知能力、身体发育也就更好。
有很多长大了以后,走路经常摔跤或者是总不小心撞到的宝宝,很可能就是空间感没建立好。
所以,我们没必要制止,而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主动提供让他们去抠/钻洞洞的环境。
对于小一点的宝宝,我们可以提供些玩具。
像我当时,给CC和DD用的就是洞洞书、洞洞玩具之类的。
放肆地让他们随便抠,满足抠洞洞的欲望,还能顺便锻炼一下手指的精细动作呢。
在孩子喜欢钻洞洞的阶段,咱们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关于钻洞的 游戏 。
比如,用纸箱子搭成隧道啊、收拾好一些藏身之处来玩捉迷藏啊……
他喜欢钻洞洞,咱们就引导他去钻安全的洞洞,边玩边丰富他对空间的感知,何乐而不为呢?
当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的时候,父母的正确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咱们既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也需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安全,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这几点缺一不可。
一 C妈说
家里的小娃慢慢长大,强烈的好奇心总让老母亲心惊胆战。
屋里屋外的每一处未知的地方,好像都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
抠一抠、钻一钻,都是常有的事儿。
但我们为人父母,却无法时时预判孩子可能的危险。
生怕他玩着玩着卡住了,毕竟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低嘛。
咱们勤提醒是一回事,认真看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陪娃的时候提高安全意识,才有机会及时规避危险啊。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4. 0-2岁孩子喜欢扔东西、看见小洞就要抠别急着阻止,这是好现象
二宝19个月了,从16个月的时候开始,她就 迷上了下水井盖上的小洞洞 。每次出门只要在小区见了下水井盖,她都会蹲在那里玩上半天,乐此不疲地往里塞小颗粒的东西。
只要二宝蹲在井盖边玩,不一会儿准能吸引一帮年纪差不多的小孩子围着井盖玩得兴高采烈。
为什么一岁多的孩子会对下水井盖上的小洞洞如此着迷呢?这就涉及到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概念—— 空间敏感期。
孙瑞雪老师的着作 《捕捉儿童敏感期》 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
空间、时间的敏感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段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孩子6岁,跨度长达6年,是孩子人生前六年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概念。
透过时间和空间,我们被界定在一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感知,它只是孩子一个很懵懂的感觉,在孩子慢慢的发展过程中, 位置就会逐渐逐渐转换为秩序。
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孩子就很难发展出更为抽象的秩序感,那么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就会变得很困难。
孩子出生时,是从子宫中一个狭仄的空间突然来到这个空旷的世界, 她需要在这个空间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与位置 ,然后通过超越自己的身体, 探索 这个物质世界,只有遮掩个,她才能够把自己本身的存在和这个世界很好的结合起来。
孩子的空间敏感期分为 五个阶段 :
孩子刚出生时,以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和妈妈也是一体的。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他都以为和自己有关。
直到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手”的存在,他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个“整体”,他不用完全依赖妈妈, 他可以用手来满足自己的一些 探索 需求。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手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后,他就开始喜欢扔东西, 尤其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扒拉到地上,听东西落地的声音,然后寻找,拿上来,再扔,再寻找。
我家二宝从可以坐在餐桌上吃辅食开始,就喜欢把餐桌上的东西往下扔。等她能够拿起勺子自己吃饭后,我都得准备好几个勺子。因为她通常喜欢吃着吃着就把勺子扔在地上,看我不停地捡勺子,她乐得咯咯直笑。
好在这段时间持续得不是太长,等她得到了 探索 高低的心满足以后,她就不扔了。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孩子开始逐渐建立一种“高-低”的概念,他会逐渐形成一种感觉—— 世界是立体的。
这阶段孩子见了小洞洞就非常感兴趣,目前我家二宝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不 仅是下水道井盖,家里的暖气片缝隙处也是她的玩耍宝地。
她喜欢把小的积木或者拼图片从暖气片挨墙的那一边扔下去,然后从地上捡起来,再扔。
我们大人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她玩起来却能持续好长时间。
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 , 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
这个感受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孩子对三维立体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来说孩子在建构、推倒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创造能力 ,对孩子最初的自信心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阶段大概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出现,如果这时候孩子喜欢搭积木,又推倒。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阻止,这是孩子在构建和感知空间的好时机,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阶段,可能会觉得孩子是故意捣乱,从而导致和孩子的冲突。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喜欢钻到大衣柜、桌子下面玩耍。
我家大宝那时候很喜欢把衣柜里的衣服拿出来,然后自己爬到衣柜里去,或者吃饭的时候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
这个阶段大概在孩子 两岁多到三岁多 ,爸爸妈妈们平常可以利用一些大纸箱子让孩子钻进钻出,或者攀爬一些类似隧道的游乐设施,既能 帮助孩子 探索 空间,还能有利于孩子的感统发展。
一旦孩子对楼梯的兴趣减少, 他就会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 。这是孩子心理空间拓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孩子从高处往下跳时,说明他已经能够掌握这个高度,从心理上克服了“视崖”带来的压力。 这是孩子对自我能力发展自信的表现。
但是空间敏感期的发展往往伴生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一些家长就会很紧张:不许孩子一个人走楼梯,不许孩子钻到桌子底下,不许从台阶上往下跳……
实际上,从心理学的着名“视崖实验”我们就可以知道, 孩子天生对环境就有自我防卫的意识,他们可以感知危险的存在。
我们可以跟在孩子身后保护他,但不要总是阻止孩子,也不要不停地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干。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刚有点不平衡的时候就伸手去扶。
如果我们总是把危机“说给”孩子,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感, 破坏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使孩子丧失了 探索 世界的热情与兴趣。
感受空间、发展承受更大空间的能力,这其实也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拓展的过程。孩子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各种各样的不同空间,发展他对这个世界丰富的认知。
孩子喜欢扔东西,对井盖上的小洞充满好奇,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 探索 方式。
我们做家长的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这样的发展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 探索 ,是孩子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是孩子突破自我的重要契机、
所以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孩子“捣蛋”的表象下,把握他的发展规律,帮助并促进孩子的成长。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