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秦先生,2018年夏末秋初之时出现气喘,后经医院肺功检查,诊断为慢阻肺。
之后秦先生四处打听偏方,终于在深秋的一天,遇到一位老中医,给他推荐了据说很神奇的食疗偏方:黄芪炖乌骨鸡。
那位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认为,“肺胀”(慢阻肺在中医上的说法)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所以它的康复,就要全面调理这三大脏器,而黄芪炖乌骨鸡,正是“补肺益肾、调理脾胃”的绝佳方子。
秦先生如获至宝,立马去采购此食疗方所需的材料:乌骨鸡、黄芪、葱、姜、花椒、料酒等,内心充满康复的憧憬。
现实却事与愿违。三个月过去了,乌骨鸡吃了一二十只,慢阻肺的症状却一点都没见好转。
偏方不管用的原因
秦先生跟大部分人一样,都认为“是药三分毒”,认为不如平常吃饭顺带食疗,所以选择了黄芪乌骨鸡。
“是药三分毒”,这是一个事实,药物治病,就是靠其本身的偏性来纠正身体出现的偏差,这种偏性,其实就是毒性。
那么食物有没有这种偏性呢?
答案是有,它们也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但是因为这种偏性很弱,只能去纠偏一些小灾小病的,如果身体情况需要用药物,却一味追求食疗,就容易延误病情。
所以,盲目用食疗代替中药,是一个误区,提醒大家要避开。
还得用中药来治疗
用黄芪乌骨鸡无法抵挡慢阻肺进程的秦先生,经人介绍,来到我的诊室就诊。
因为盲信偏方,贻误了治疗时间,我见到秦先生时,他的气喘已经很明显,伴随着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仔细询问之下,我得知,有一段时间了,秦先生平时白色粘痰偏多,还不易咯出,咯不出痰时感觉胸口堵塞,咯出才舒服。
连带着,秦先生神疲乏力,脾气急躁,手足逆冷,头晕目糊,小便也特别频数,夜尿二三次,口干喜温饮,还偶有头痛。
我察其舌脉——舌偏紫,有裂纹,苔薄略黄,少苔少津,脉弦涩。
处方: 生晒参、西洋参、党参、地冬、五味子、白芍、天冬、鳖甲、龟板等。
症状一点点消退
二诊的反馈:服药后不久,气喘略减,睡眠比之前更好,痰较易咯出,这个转变,让秦先生轻松不少。舌偏紫,有裂纹,苔薄少津,脉弦涩。
另外,秦先生还反馈说,吃到第四幅药的时候,头有些晕,我就酌情减少了生晒参和西洋参的用量。处方:守初诊方,改党参用量加熟地。
三诊:气喘、心慌、胸闷均大减,精神已振,痰易咯出,头晕减轻,夜尿减少为一二次。舌偏紫,有裂纹,脉弦。处方:守方,加减五味子和熟地用量。
四诊:上次处方服完后又配了2周的药。目前气喘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口干大减,但大便欠畅。舌偏红,有裂纹,脉细。
处方:生晒参、西洋参、熟地、山茱萸、山药、鳖甲、龟板、党参、砂仁、炒谷芽、炒麦芽、蛤蚧粉、石斛等,14剂。
五诊:气喘已明显减轻,秦先生还反馈说,就诊前走路打飘,双腿无力,像走在棉花上,现在行走如常,感觉到了大地的坚实。
但食欲略减,还有些口干。前两天动态心电图检查完全正常。舌偏红,有裂纹,脉细。
处方:守前方,改熟地用量,加天花粉、生山楂和鸡内金。
五诊后的进展
六诊:走路已不喘气,胸闷心悸基本消失。但有时仍有痰难咯,偶有头晕,夜尿最近仍二三次口干。舌偏紫、稍红、少津、脉弦。
处方:生晒参、西洋参、熟地、山茱萸、山药、鳖甲、龟板、南沙参、北沙参、砂仁、炒谷芽、炒麦芽、蛤蚧粉(吞服)、石斛、天麻、白蒺藜、女贞子等。
七诊:诸症均安,只剩下口干,曾有过一次胸闷,不过很快自行缓解了。舌偏紫,有裂纹,少津,脉弦。
处方:守上方,去砂仁,改熟地用量,加三七粉和天花粉,14剂。
之后,秦先生又断续服药大半年,期间也曾出现过头晕、怕热等症状,及时调整药物后,都得到缓解。
其气喘痰粘、胸闷心悸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反复。至此,秦先生算是临床治愈了。
注:临床治愈,是指某种疾病的各种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疾病本身不会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或者通过相关治疗,疾病本身并没有痊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不需要再给予过度治疗。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