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广西的一个搞水果的老板卖给顾客10箱从智利进口的车厘子,一共卖了5500元,结果刚刚过了不久,这个水果老板就收到了来自当地法院的传票。
居然是当时购买这10箱车厘子的顾客把他给起诉了。
为什么要起诉这个水果店老板呢?难道说是卖的进口车厘子质量有问题吗?或者说是价格有问题?
实际上都不是。
估计这个搞水果的老板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卖车厘子的顾客起诉他的理由居然是“他所卖的进口车厘子的包装上只有英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
就这么一个原因,买车厘子的这个顾客就要向这个搞水果的老板索赔6万多元。10箱车厘子才卖了5000多元,顾客居然要索赔6万多,是销售额的10倍多,这对于搞水果赚点钱的老板来说,简直是遭遇了巨额索赔了。
搞水果的老板肯定也不服气。
目前,这个属于消费纠纷的案件还没有开庭审理,不知道最后会怎么判。但从一些业内人的说法来看,好像双方的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相关资料上,对进口食品的确要求了要有中文标签,没有不能进口。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这一条规定也是消费者起诉这个水果老板的一条依据。
但是,对于这一点,水果行业内的人士是颇有不同意见的。
首先,这里面说的进口食品是指“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他们认为智利车厘子虽然在外国有了简易的包装,但本身还不能属于预包装食品,他应该算是农产品。农产品销售是不需要具体的外包装标识的。
其次,规定上说的是没有包装不得进口,但是这些车厘子都是合规合法进来的,又不是违法进口的,既然进口过来的时候没事,为什么卖的时候就不行了呢?这让人不明白。
第三,几乎在行业内进口车厘子或者是进口水果不少都没有中文标签,尤其是在各大水果批发市场里,里面的进口水果英文标签进来的,以前从来没有过问题,现在为什么就有问题了?
第四,就算真的因为不贴中文标签而被处罚或者索赔,也不能罚这么多吧?索赔了销售额的10倍,这跟卖假货索赔的差不多了。
买卖双方一个是从法律条文上来讲道理,一个是从行业惯例上来说情况,听起来双方好像都有道理。
最终这个纠纷会怎么解决,我们也不敢妄加揣测。不过,这一起纠纷也给大多数水果商、超市老板、电商老板们提了一个醒,卖进口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管是进口水果还是其它产品,尽量还是弄点中文标签比较保险一些。
比如,市场上其实也已经有不少在箱子上贴中文标签的进口水果了,搞一些标签直接贴到包装上就行了,主要是费个功夫,这也比引起消费纠纷要强很多。
当然,这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其实,要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出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进口水果。这些年我们在水果市场上也经常发现一些国产的水果非常爱“拽洋文”。
举个例子,6-7月,有一些山东大樱桃明明就是山东产的,包装上偏偏不写,就只有一个“Cherry”,不知道是为了显得洋气,还是为了想把自己包装成“进口货”?
对于这类包装风气,实际上很多消费者并不是太喜欢,尤其是一些爱吃水果的老年人。看到这个洋文有时候都不知道箱子里卖的是啥水果,还以为是进口的高价水果呢,买都不敢买了。
再有,原本山东大樱桃就有很大的名气,这么好的品牌,不打,偏偏弄个洋文在上面,以为能卖高价,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自娱自乐,弄巧成拙。
水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拼包装的。好吃才是关键,包装上的文字最基础的作用应该是让消费者一眼看出来这个水果是什么?这个水果产自哪里?这个水果的味道是啥样的?其次,再去突出文化、特色、档次等其它的东西。
目前有些水果为了追求包装上的档次,已经严重跑偏了。
更甚至,一些水果包装的严严实实,还不让拆箱看,箱外又搞得全是洋文,只是箱子好看,里面的水果有没有坏都看不出来。这样的水果很多消费者在买的时候,心里大多会嘀咕一下:“里面不会有坏水果吧?”
这种包装不仅仅没有起到促进水果销售的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然了,这里只是说一下水果包装上大家要注意的问题。国内产的水果如果都贴上英文,这个可能不会像进口水果那样遭遇巨额索赔。
但国产水果包装上全是洋文,对销售不一定是好事。
你觉得呢?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