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曾多次讲冯延巳词,对冯词的哀艳风格、深广意境的体认一以贯之,且始终对词人的无奈身世有理解和同情。《几多心影》收录的叶先生此次的讲稿,较之前更为简易清通,侧重解读愁绪千回百转、充溢华林的质地形态。
以下内容摘录自叶先生新书《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第三讲。
词都有一个牌调,因为所谓词本来是歌词的词,就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所以我们叫它“词”,跟叫“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词就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每篇歌词的前边都有一个名称,那个不是题目,而是音乐的乐曲的牌调,冯延巳的这两首都是属于《鹊踏枝》的一个牌调,所以《鹊踏枝》是音乐的牌调,不是题目。但是这个《鹊踏枝》的音乐的牌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蝶恋花》,是同样的一个曲调。
温庭筠也写了很多首词,他是晚唐五代的《花间集》收录的最早的一个词人。从温庭筠发展下来,又经历了韦庄、冯延巳。王国维说:词到了冯延巳,是“堂庑特大”(《人间词话》)。就是说如果把词比作一个建筑,有大堂,有两廊的厢房,冯延巳词的规模是很大的。不像温庭筠、韦庄的小词那样比较简单,温庭筠就写一个女子化妆,韦庄写他自己在战乱之中流离的一种悲哀,亡国的悲哀。像韦庄的小词,说“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主观的感情非常强,而且他所说的那个感情都有具体的情事。到了冯延巳有一个开拓,非常奇妙的一点,就是他不像温庭筠只写一位女子的外表,“懒起画蛾眉”,也不像韦庄是写一种很具体的感情。我们把它念一遍: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写什么故事他没有说明,“ 谁道闲情抛掷久”,他说的是“闲情”,没有说我是破国亡家、怀念故乡。什么叫作闲情呢?
就是你生活中一有空闲,就有一种情绪涌到你内心里来。你无缘无故地内心有一种惆怅或者悲哀的感觉,不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情。他说,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闲情抛弃,所以我就尝试,把闲情抛掷,不要每天无缘无故就伤感,这何必呢?我努力了很久,“闲情抛掷久”。可是他用两个字就都打回来了,是“谁道”闲情抛掷久。我曾经努力抛掷我的闲情,结果发现我没有抛掷掉。为什么知道我没有抛弃掉?因为我“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一年,只要春天一来,我内心就有一种惆怅的感觉。
所以他用的字都是很模糊的,什么是闲情?是离别吗?他没有说。什么是惆怅?他没有说。为什么惆怅?他也没有说。就是你内心之中,无缘无故地好像有所追求,又有所失落,又总是抓不到一个东西。所以我尝试努力抛弃我的闲情,是“谁道闲情抛掷久”,因为“每到春来”,我的那种感伤的感觉“惆怅还依旧”,它就又回来了。在这种惆怅的闲情之中,他“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说得好,每当花开的时候,我就在花前饮酒,饮到什么程度呢?饮到“病酒”。就是说不但喝到沉醉,而且有了一种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可是仍然每天在花前饮酒,“日日花前常病酒”。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可以引杜甫的两句写伤春的诗。他说,春花已经落了,因为花落我才饮酒,但今天还有花开,所以我也要为这个花开而饮酒,因为我不忍心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就落了,“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之一)。古代诗人用字用得好,他说“且看”,明天可能就没有花开了,你就暂且多看它们一眼吧,今天亲眼看见它们一片一片地飘零,你难道不为花伤感吗?所以“且看欲尽花经眼”,怎么能够忍受这种悲哀和惆怅?所以我“莫厌伤多酒入唇”,我不要厌倦,不要推辞,我还是喝酒入唇。“伤多”,尽管酒已经把我伤着了,我已经喝得太多了,但我不推辞,而只怨花落得太快了。
冯延巳跟杜甫的感情很接近,所以他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不辞镜里朱颜瘦”,也是很妙的一种感觉。花前常病酒,因为花不常在,我不看它,我不饮酒,它就落了,我为了伤春,为了病酒,我的朱颜憔悴了,我消瘦了,我不是不知道我的消瘦,我对着镜子清清楚楚看到我是憔悴消瘦了,但我不推辞。有的人因为怕对身体不好就停止了喝酒,但冯延巳说我知道,我镜里朱颜瘦,我被酒伤害了身体,但是我不辞,我宁可伤害身体,也一定要面对着将落的花为它饮一杯酒。“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就是冯延巳的一个绝大的不同,他没有具体说出他的感情,但是他的感情千回百转地在他内心盘旋,这是冯延巳词最大的好处。
那么什么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春来什么事情使你惆怅还依旧呢?所以下边一阕他就接着说了,“河畔青芜堤上柳”,你看那岸上的青草又绿起来了,像欧阳修说的,“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少年游》),你看那个青草,一片一片地绿到天边,那远行的人再也没回来,“河畔青芜堤上柳”,柳条冬天的时候憔悴了,柳枝断了,春天的时候,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就会马上感觉到柳条柔软了,它不像冬天那么僵硬了。你虽然看不到它的叶子,但像现在我们隐约之间可以看到有一片绿色了,春天来了,你看到河畔的青草,你看到堤上的柳条,就是当青草生的时候,等柳条绿的时候,当春天来的时候,我的忧伤,我的惆怅就回来了,所以“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你去年有过的愁今年又回来了,所以是新愁。
为什么年年的春天都会引起你的一片忧愁呢?“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我就带着我满心的惆怅,那种闲愁,一个人站在桥上。人应该是在屋子里边居住的,桥是给人家过路,不是给人停留的,但是我一个人就站在那座小桥上。独立小桥,任凭桥——桥不是房间,所以它没有遮拦——四面的寒风都吹到我的身上。古人宽袍大袖,风吹得我满袖子寒风,我“独立小桥风满袖”。我在小桥上站了很久,直到“平林新月”,远远的一排树林,树林上月亮慢慢升起来了,路边桥上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我一个人还站在这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是冯延巳的感情,千回百转、缠绵悱恻的,是什么,他没有说。是为了离别?为了一个女子?都不是,这就是我内心的惆怅和哀伤。
为什么冯延巳内心有这种摆脱不掉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和哀伤呢?因为冯延巳是一个非常不幸的词人。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天下有这样不幸的人吗?有,冯延巳,他生来就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 万章下》)欣赏一个作家,要对这个作家的时代背景都有所了解。冯延巳生来就是不幸的人,因为他生在南唐,南唐是一个小国,开国君主叫李昪,冯延巳的父亲冯令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大臣。冯延巳生下来就跟南唐前主李昪的儿子李璟——也就是南唐的中主一起交游。他生在一个必亡的国家,跟必亡的国君结合得这么密切,他跟中主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中主做了皇帝,他就做了宰相。南唐走向灭亡,他作为一个宰相有能力把南唐的危亡挽救回来吗?他没有这个能力而却生在这个国家,所有朝廷上的人,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所有的箭头都指在他身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他身上。冯延巳无可告诉,无可推托,无可言说,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这是我们讲的第一首词。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