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个体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行为妨碍别人或者与别人矛盾,就会发生人际冲突(对外与别人)。
而当我们自身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行为不再指向一个方向,指向两个方向时,就会发生自我冲突(对内与自己)。
它可以是一时的念头,想法,也可以是持久的信念和人格。一时很正常,持久会让我们陷入经久不能自拔的深渊。
是的,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会因爱生恨,同时也可能会因恨而生爱。
普遍情况下感情遇见问题,我们总是会走进极端里面去。
前面的极端: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都是我的错,对不起,只要你愿意回来我做什么都愿意。
你是最好的人,我这辈子也再遇不见比你更好的人了。
后面的极端,凭什么这样对我?都是你的错,是你对不起我,我一想到你就感到恶心和厌烦。
你是最垃圾的人,我这辈子再也不想遇见像你这样的人。
然而,极端并不是一个极端到底,而是两个,数个极端交互,不断交织,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偏。
1、错误归因。
人们都力图理解别人,同时也力图理解自己。我们就需要解释别人/自己的行为,由此对于一个行为的产生去找出背后的原因。
笼统上面,不考虑性格归因,情境归因,我们只考虑对外归因和对内归因。
在感情里面对外归因的表现:不管是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要对都是我对,要错都是对方的错。找问题永远从对方身上找。
对内归因的表现:不管是是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要对都是对方对,要错都是我自己错,找问题永远都从自己身上找。
实际上归因并不是一成不变,多数情况下是变化的。
一开始是对内,过后是对外。
对内是因为刚刚被分手,不能/不愿意接受被分手的事实,一切都还建立在美好的幻想当中,所以找理由安慰自己,希望还可以和对方继续在一起。都是对方的好。
对外是分手过了一段时间,挣扎了,发现怎么样都不能复合了,或者是自己的幻想被打破(我辛辛苦苦在等你,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复合?)所有的美好都破没了,已经对对方失望,对自己失望。也是找理由安慰自己,都是对方的坏。
对于平常的一段感情来说,除去故意欺骗,故意伤害之外,实际上没有人会轻易去脱离一段关系,更多的是相处之后,发现各种各样的不合适,实在相处不下去了,才会选择结束一段关系。
本质上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能简单地去论对错,根本就没办法去论对错。
所有论对错的人都是不能接受那一方,论着论着就很容易论偏,形成错误的归因。
在错误的归因下,想复合阻碍复合进程,不想复合阻碍自己发展。
2、过度合理化。
当我们对于一个目标/事件,不能完成时,我们就会来找一些理由给自己开脱,给自己安慰,或者掩饰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实。
平常来说平常的合理化,的确是很必要的,可以解释很多东西,让别人解释,同时也让自己好受。只是过度的合理化,就会走入极端。
潜意识想复合,复合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又会感到恶心和反感?
因为我们过度合理化,我们过度告诉自己,复合的想法是不对的,不该去复合,不该再回到过去。
我们就不断地来找理由说服自己,希望可以劝自己放弃这个想法。
越过合理的水平之后,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增加,让我们潜意识和意识发生对抗。
如果说两个人在一起幻想是第一个要素,则还有第二个要素-幻想的侧面-偏见。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人是抱有很大的偏见-指向好。
当我们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个人一样抱有很大的偏见-指向坏。
在偏见的驱使下,我们并不能客观地来看待对方,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与对方共同建立的这段关系。
举一个例子:
我们爱对方的时候,哪怕是对方对我们不管不顾,不用心,我们的偏见也会告诉我们他是爱我的。
我们不爱对方,或者对方和我们结束关系的时候,哪怕在关系之内对方对我们不欺骗,尽心尽力,在我们偏见下也会告诉我们,对方是一个渣男。
因为偏见的定义-离开我-不考虑原因-原因不重要-离开行为本身-就是渣。
如果没有偏见,好是好,坏是坏,能够客观看待,消除一部分的偏见,我们就不会很难受了。
1、爱与被爱本质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
一个人的一生不谈一场完整的恋爱是不完整的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人虽然谈了多次恋爱。两次,三次,我们去看他们好像失恋之后并不会有什么很大的起伏和变化。
过后又谈了一场,却突然发现他变得完全不一样,各方面起伏太大了。
前者我们就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恋爱。有一种关系叫假性亲密关系。表面看起来我爱你,你爱我可以做尽一切情侣之间可以做的事情。
但有一天你要走,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让你走,因为你就从来没有走进过我的内心。
没有走心的恋爱,是不完整的恋爱。
反观,可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但你要走的时候,我会去拼命挽留,你还是走了,顿时我才知道失去是多么的痛,我走心了,是完整的恋爱。
恋爱的完整,我不认为走入婚姻才叫完整,完整与否关键在走不走心。
在你走的那刻,我很难受,很痛苦,很不能接受,是不能接受你的离开吗?
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你的离开对我来说是对我的一种否定,对我的全盘推翻。
你不再需要我。
你不再需要我,我的爱,我的好等于全部没有用了。
就像你全心全意地端一杯水过去,怕他渴,他直接把你的杯子打翻,水散了一地,甚至头也不抬一下。
2、爱与被爱的本质,寻找内心小孩的和解。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是我们的另一面,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替我们承担了很多的负面,创伤,不美好的东西。
它的存在与我们不可分割,平常都没有事情,只是时间久了/或者我们遇见负面超出我们接受范围之外,他就会渴望被我们看见,渴望不再被我们遗忘,渴望我们可以和他和解,达成一致。
而爱是解决这问题的根源。
可以说我们做什么,追求爱情,都是被他驱使。
想想当我们恋爱的时候,耳边是不是经常会有一个声音和我们说,你快去恋爱吧?
当我们失恋的时候,心底是不是经常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说,你很难过了,你累了,你很痛苦对吧?
当我们和对方建立一段建立关系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不见了踪影?因为他相信你可以做好自己。
当我们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他是不是又出现了,陪你一起面对着?
而恋爱的过程就是,对方不断给予你爱,爱你,你就越来越好。
被分手就是被爱缺少,而导致的内心小孩再次出现,加剧痛苦。
1、释放情绪。
咨询久了会发现一个很常见却又被经常忽略的问题。
就是人擅长自我欺骗,很多时候明明有情绪,内心累积着很多的负面。平常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应该要积极,要伪装,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才能让人喜欢。殊不知伪装终归是伪装,没有人可以一直伪装下去。伪装到一定程度换来的是加倍的爆发。
让自己更加不堪。
释放,就是认认真真地去发泄,把积攒在自己内心的痛苦,难受,不被理解的感觉全部发泄出去。
哪怕是骂对方,哪怕是脏话连篇。你只有把自己的内心,压抑的东西清空了,你才能装进去新的东西。
2、直面内心的冲突。
面对痛苦是不需要勇气的,逃避痛苦才是真正的需要勇气。(反话)
的确,人的本能反应趋利避害。倾向于好的东西,躲避坏的东西。
只是躲避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并不会,躲避可以换来一时的轻松,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折磨。
怎么办?深挖与反思。
看见他的名字感到很恶心很反感。
他的名字代表什么?
我为什么感到恶心和反感?
是对这个名字恶心,还是对这个名字下的那个人感到恶心?
我恶心的时候都有一些什么感觉?
让我不愿意再去看见,不愿意再去理会?
还是我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对我,我不能接受被这样对待,所以我产生了这种感觉?
或许他重新接受我,我可以缓解这种感觉,甚至是可以消失?
我可以怎么做?
不再去看他的名字,还是重新来看待自己来看待这段关系,以及这个人?
不断深挖下去,就可以找自己内心冲突的根源。
如果是不看他名字就可以让我变好,我也可以做到不看,我就不看。
如果我还是想看他的名字怎么办?
3、脱敏疗法。
先进入放松状态,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准备一个柔和的音乐,安抚一下自己的内心。
然后通过想象,你想象他的名字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现在大概离你十米远,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是一样感到恶心和反感吗?
如果是的话,先停一下保持住这个距离,适应一下子。
然后适应再把他的名字往前拉,现在离你八米远。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是一样干感到恶心和反感吗?如果是先停止或者往外推一些,让自己可以接受的伪装。如果不是再往自己这边拉。
一步一步拉进,通过反反复复的训练,让自己适应,不再因此而感到反感和恶心。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一个人之所以拒绝另外一个人,不等于是一直的,而是一时的。
但有一个重点,我允许你可以重新进入我的视线,我的边界。
不过我需要你可以带来新的东西,或者说你没有带来新的东西,也不要来了把我的东西给顺走。
也就是,我和你在一起,你或许无法给我创造很好的恋爱体验,但你也不能让我进入无尽的负面。让我觉得和你相处起来会很累。
这一切的出发点其实都很简单。
就是你有什么,对方需要什么,两个人越是合拍重新在一起的概率越大。
当然,合不合拍并不是一件事情决定的,而是很多事情决定的。
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这些东西重新做一个定义和梳理出来,然后再去靠近。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