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号处理与传输的质量决定于信源
因为数字设备只输出1和0两个电平,恢复时不究大小,因而信号稳定,抗干扰强,非常适合远距离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在多次处理和传输中进入杂波后,其杂波幅度不超过某额定电平,可以通过数字再生清除;即使引入的杂波幅度超过了额定值,造成了误码,也可以引入信道的纠错编码技术,在接受端纠正过来。所以数字传输不会降低信噪比,避免了系统非线形失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图象的质量。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形失真会造成图象明显损伤,如非线形产生的相位畸变会导致色调失真。而模拟信号在处理和传输中,每次都可以引入新的杂波,为了保证最终输出有足够的信噪比,就必须对各种处理设备提出较高信噪比的要求。换言之,在相同的覆盖面积下,数字电视大大节省了发射功率。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新的噪声,信噪比基本不变。
2、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迅速,使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存储多帧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
3、数字电视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便于实现计算机网或Internet、电视网、电信网走向融合,构成一类多媒体通信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充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关键所在。
4、数字技术可以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的行、场消隐时间,实现文字多工广播(容易实现数字变换,为图、文、声、数据并茂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开拓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5、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广播。其服务区的观众将以极大概率实现“无差错接受”,收看到的电视声象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数字电视还可实现高质量的移动接受。
6、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通过机顶盒或电缆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模拟接收和回传信号,改变了模拟体制下NTSC、PAL、SECAM制电视节目不能交换的特性。
7、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以地面广播为例,数字电视可以启用模拟电视的“禁用频道”,而且在今后能够采用“单频率网络(SFN)”技术,例如1套电视节目仅占用同1个数字电视频道而覆盖全国。
8、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例如,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图象细节较少的时刻,这时由于压缩后的图象数据量较少,可插入其他业务(如电视节目指南、传真、电子游戏软件等),而不必插入大量没有意义的“填充比特”。
9、很容易实现密码措施,即加密/解密和加/干扰,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数据广播业务的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条件接收的收费业务,这是数字电视的重要增值点,也是数字电视得以快速滚动式发展的基础。
10、具有可扩展性、可分极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播,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
11、改变人们接受电视的方式。如交互电视的产生为电视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交互电视/视频点播使人们在收看高清晰电视的同时,可以享受到“电视导演或电视”的乐趣,可以足不出户地收看高清晰电影(当然是付费的)。
12、数字电视的出现还将极大地改变信息家电的市场结构。目前,模拟电视机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外,重要的还是因其相对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数字电视能够促进电视机扩大画面、提高分辨率及展宽屏面,并以全新型电视机的姿态提高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