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邀请: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头不飞。”一个单位部门只有20多个人,就相当于一个班组和项目部的人数。不论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人做的,为什么不好管理?关键是没有选好头,责任不明确,要想管理好这个部门,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然后再强化各项制度管理。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每个人依次进行谈话,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让每个人写出治理本部门的工作方案。
二、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让他们自己选出,可以胜任本部门工作的负责人。
三、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采用奖勤罚懒、优化组合、末位淘汰的办法。对于不听指挥者,不能胜任本部门工作的人,建议上级领导调出本部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人们常说:“鼻子再臭不能割掉、……”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如果鼻子患了癌症,威胁到你的生命安全。千万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单位,如果不能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所有的工作都不可能沿着预定的轨道,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不要忘记“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的时候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
其他网友观点一个二十个人的单位,人数不是很多,管理应该不是很难。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单位的性质、单位的任务,完善单位的理念;其次规范单位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再者,老人数要发挥老人数的优势,起到传帮带的积极作用,让新人信服;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让工作能力和效益挂钩,让大家有干劲,感觉有奔头。
其他网友观点
『职同心合』为您答疑解惑:单位部门有二十个人,没有凝聚力,责任心,担当?该怎么管理?看到你的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第一反应是:二十几人的部门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担当,应该与主管领导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主管领导作为部门的核心管理者,决定着一个部门的未来发展。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不是去苦恼,不是去责怪员工不听话,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行,而是要先从自身出发,寻找个人存在的问题。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造人先于造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我管理、自我素质的提高,以及提高内在涵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在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今天,作为主管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不然,一点榜样,一点威信都没有,还怎么敢奢求团队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呢?
在职场上,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点:
1.团队成员无论干什么工作,总是松松散散,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经常发生。2.团队内的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交流受阻。3.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不强,人际冲突较大,团队的整个氛围比较压抑。4.团队成员没有归属感,没有团队荣誉感。5.团队成员工作不顺心,或是遇到有压力性,挑战性的工作时,容易撂挑子不干。6.团队成员间关系冷漠。7.团队成员不愿意承担团队的任务,没有团队精神8.团队成员不是报团取暖,而是拉帮结派,互相拆台。
针对团队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主要从管理者自身出发,来进行分析和论述单位部门有二十个人,没有凝聚力,责任心,担当?该怎么管理?这个问题出发,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类似情形的单位部门。
一、二十几人团队,为什么没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呢?
团队没有凝聚力,成员没有责任心和担当,确实是管理者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是,团队有疾病,我们就得分析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能任其扩大,任其发展。
作为一名部门的主管领导,团队存在这样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会影响部门未来的发展,以及影响到整个单位的运营顺畅。
二十几人的团队,为什么没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呢?主要原因如下:
1.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使团队失去凝聚力
在管理的工作中,很多管理者一再要求下属们如何如何去做,对下属的管理与制约很严,而对自身的要求却不是怎么的严格。也就是说,管理者都不能以身作则,却去要求下属,下属们当然不会信服。
比如,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领导要求下属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而领导却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榜样,自己处处违反制度,把制度当儿戏,下属看见领导都不能以身作则,当然也就对领导说的话也不会当真了。这样话,领导就会失去自身的影响力,一个没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当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领导能力。可想而知,团队还有没有足够的凝聚力。
2.管理者做了下属的“保姆”,导致下属责任心丢失
很多管理者在面对下属没有做好工作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会说是下属的责任心不强,甚至认为,团队中80%以上的问题,都是由于员工的不负责任而导致的。
实际上,我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作为管理者不能一味的将问题推到员工身上,而是要从自身找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管理者的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下属责任心不强。
在日常的团队管理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团队的领导人,非常的热心,也很受下属的喜爱,但团队成员就是没有责任心。
究其原因,他们喜欢给下属当保姆,也就是在面对下属的请示的时候显得过于热心,替下属出主意,为下属的每一步工作都保驾护航,完全将下属置于一个安全屋中。这就等于是领导帮助下属干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完全由领导来承担。试想一下,下属还能有责任心吗?
3.下属没有担当,是领导者“管人”能力的缺失
在职场中,我也遇到过很多所谓的“聪明人”,他们在遇到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工作时,就会推三阻四,或者在做错了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就会想法设法的将责任推给其他人。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担当的人。
作为部门的领导者,一旦遇到这样的员工,先对他的工作作出分析,让他明白工作中的失误是不是由他引起?他应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下属能够在领导的分析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那说明领导的沟通管理起了作用;如果下属还是胡搅蛮缠,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领导对待这种员工,就要做出强有力的处罚措施,要么,在全员面前陈述清楚事实,让其无地自容,下次不敢犯同样的错误,要么,就让其走人,以起到警示其他团队成员的作用。
【小结】:
作为管理者,当你发现团队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下属没有责任心和担当的时候,千万不要将所有的问题和责任都推到下属的身上,而是要从自身先找原因。只有将自身的管理问题解决了,才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属存在的问题。
二、部门管理者,在部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部门管理者,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中,一般处于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
很多部门的管理者,由于是从基层的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无论是从思维意识上,还是做事的风格和习惯上,都没能摆脱掉基层岗位的特点,导致他们在部门管理工作中,很多情况下很是被动。要想变被动为主动,中层管理者需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1.中层管理者要扮演好“树干”的角色
如果企业是一颗参天大树,那么中层管理者就相当于“树干”,高层管理者就相当于树的“枝叶”,下属就相当于“树根”。
树干,下连接着“树根”,上连接着树的“枝叶”。企业这颗参天大树如果想要枝繁叶茂,树干就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想使整个树能够焕发出耀眼多彩的光芒,一片生机勃勃。“树干”就必须把树根的水分和营养通过自己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树的“枝叶”上面。这就是中层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2.你不是“夹心饼”,而是维持“黄金分割点”的角色
很多中层管理者的意识形态比较消极,只要在管理工作中遇到上下为难的事情时,就很容易将自己比喻成“夹心饼”,两头受气,两头落不下好。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可以启发一下有这种意识形态的管理者:寒冷的冬天,有两只小刺猬互相取暖,它们靠的太近了,会被彼此的刺扎伤,离得太远了,又感觉到很冷。于是,它两就在不断的靠近与远离的探索过程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既可以相互取暖,又避免了相互刺伤。这个距离其实就是它们的“黄金分割点”。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一定要明白,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你们之间都是存在着管理上的阶层的,有阶层就会有矛盾,这是社会发展的铁律。中层管理者,就是要找到“黄金分割点”,才能保证上下关系的和谐,维持本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3.任务的“计划,监督,考核者”
很多情况下,我发现我们的中层经理们都很忙,其实,你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总之是很忙!但是,你又会发现,他所带领的下属们却悠闲自得,与他们经理忙碌的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我们公司的经理,只要你给他一打电话,他不是在接待客户,就是在客户家,问他干什么,基本上都会说,我在跟踪客户,我在给客户做售后。当你疑惑的问他:“这些工作不是应该由底下的人去做吗?”他会唉声叹气的对你说:“下面的人,安排给他我不放心啊!”在部门经理的思维意识中,觉得我有花在作计划,分配工作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约谈几个客户,多做几家售后来的实在。这表明他们根本就不会管理,也不善于管理,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对公司只有20%贡献的事情上了,而对于80%贡献的团队绩效却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
管理者的实质就是将自己手头的工作,通过一定的计划,将工作任务合理的分配给自己的下属,然后使用一套完善的体系进行监督考核,从而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这是优秀管理者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小结】:
中层管理者,只要能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扮演好以上这3种角色,就能够在提高团队凝聚力、员工的责任心和担当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作为管理者,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应该摒弃掉那些不良的行为?很多情况下,我发现中层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很多行为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中层管理者在下属面前失去了公信力和影响力,致使团队成为一团散沙,等到真正的用人时,却没有一个敢于担当大责的人出现。
作为中层管理者,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应该摒弃掉那些不良的行为呢?
1.官僚作风
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企业的组织架构又套用了行政系统的级别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层管理者的角色错位。
中层经理“官僚作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把部门当做自己的“领地”,搞“一言堂”,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下属说的都不好,都是错误的。
这类中层经理不懂得开发团队的智慧力量,导致团队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的就失去了活力。可想而知,一个没有活力的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从何而来?
2.过分的看重自己的“级别与称谓”
在官本位思想的误导之下,很多中层经理与其说是过分的看重自己的级别,还不如说是自己膨胀的内心在作怪。
在我们公司,有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下属为了讨好上级,喜欢称部门经理为“某总”,部门与部门之间为了相互讨好,几个部门经理坐在一块儿,都喜欢称对方为“某总”。我就很纳闷,我一个总监,都没有直接让人称自己为“某总”,而是要求别人称我为“某总监”,你们倒好,把自己当“总”了。这些中层经理,都基本上是从基层的员工中提拔上来的,在公司任命他的那一天时,他还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一旦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就开始在行为上不正常了,过分的注重自己的“级别与称谓。”这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极其不利的,一定要坚决杜绝。
3.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
还有一种中层经理,他们既没有官本位思想,也不过分的看重自己的级别和称谓,但他们喜欢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看待下属、看待问题。
由于很多中层经理是基层岗位出身,当时提拔他们,就是看重他们所拥有的超强业务和技术能力,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业务和技术影响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这种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中层经理,在业务和技术上确实很受下属的尊重,但是他们对下属的要求几近苛刻,真的可以用“鸡蛋里挑骨头”来形容。他们只要一看到能力水平比较低下的下属,或做事不如他的下属,气就不打一处来,很多情况下,没有多少耐心去给下属指导,结果造成这类中层经理的手下几乎是没有人可用!
【小结】:
作为中层经理,行为习惯很重要,一定要明白,公司把你放在管理岗位上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让你官僚,也不是让你给自己贴级别的标签,更不是让你来打击下属的,而是让你带领团队创造效益的。
四、部门领导者,怎么做,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综上内容,我分析了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的原因,部门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层管理者应该摒弃掉那些不良的行为这些方面。接下来,我将针对部门领导者,怎么做,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这个问题,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方法,以供有类似情形的中层管理者参考。
1.团队凝聚力提升
什么是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职责目标任务而团结协作的程度。简单地说,凝聚力就是赢得人心的能力。团队的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对团队潜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淬火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团队的任务目标,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有效的激励可以催生凝聚力。
(2)领导者的影响力可提升凝聚力。
(3)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稳固凝聚力。
激励可以将群体性的激情调动起来,这种激情将成为催生团队凝聚力的刺激因素;领导者要想带领好团队,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影响力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可以起到稳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2.团队的责任心的加强
什么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具有责任感的心态,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一个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如何去加强员工的责任心呢?
(1)充分的授权。
(2)培养员工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3)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
管理者只有对下属在工作上进行充分的授权,才能让下属感受到来自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这样的话,下属必当全力以赴;在工作中,对于那些只要一遇到问题,不论大小,就需要领导帮助的下属,领导不可以做“保姆式”的人,需要培养下属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一个团队中,如果大家对工作都没有热情的话,工作的责任心可想而知有多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领导要通过鼓励,奖励,指导的方式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
3.培养团队成员的担当能力
什么是担当?
担当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它最早出自《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实际上,只要员工有责任心的前提下,基本上是有担当精神的,但是为了能够精细化一些,我提出几点建议,可以培养团队成员的担当精神。
(1)教育员工遇事不推卸,不逃避的意识。
(2)在工作中,引导员工挑大梁,担重任。
(3)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不仅承担着工作任务的计划和分配,而且还承担着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每一个员工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工作中,部门管理者也可以有意的引导员工挑起团队中工作的重担,这样的话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员工的担当意识;一个员工如果能够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是可以培养起他的担当意识的。
【小结】: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加强团队的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逐步的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员工的引导和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
【总结】:
部门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在管理出现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善于从问题的表面深入问题的本质去寻找原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坚持的行为原则,然后逐步的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团队所存在的问题。其他网友观点
一盘散沙的原因,可能因为很多矛盾。化解矛盾,有一人真心感激你,大盘会渐渐扭转。
其他网友观点【萨加的观点】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担当,需要帮助员工重新定义自己,调整目标模式,重新搭配小团队。
感受到题主带队的焦虑,别人家的团队众志成城,力往一处使;自己家团队一盘散沙,各自打各自的小算盘,这样下去会导致业绩下降,题主的危机也随之来临。
为什么团队没有凝聚力、责任心、担当?
一、员工的自我定位错误
人天生就是自私的,每个人为了自己谋利无可厚非。但是当人进入了集体,就不再单单是一个人,他需要付出劳动为团队服务,从而换回团队分配给他的物质奖励。
但一般的职场人,尤其长期得不到晋升的职场人往往没有贡献的欲望,精打细算地少付出,多从团队中谋取更多利益。往往越这样想,得到的越少。
二、员工参与感低
团队如果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一个主管说了算的话,员工的参与感就会很低。他们想着:我只负责好工作,至于领导怎么想,最终导致什么后果,我可不管。
三、人员搭配不合理
人员搭配就好像拼图,各个小块拼不到一起,整张拼图就会松松垮垮。硬是将2个性格互斥的员工摆在一起,他们处理矛盾就会分散不少情绪,更别谈实际工作的时间了。
员工的自我定位、参与感、人员搭配为什么会导致凝聚力低?
一、个人成功与团队成功的思维差别
古往今来,我们的社会教育强调个人成功,而非团队成功。但是现实情况是:要实现个人成功,必须先实现团队成功。团队做出了不起的成就,员工的工资才会上涨,个人身价也随之上升。但根深蒂固的“个人成功”思想阻碍了团队的成功。
二、无参与、不负责
人是自恋的动物,总是会维护自己做的决定。若团队只有管理者一人说了算,员工就会将成败的责任归于管理者,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一旦让员工参与进来,从讨论到决策再到行动,员工会为了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性而去努力实现,甚至比用利益来规定他的效果更好。
三、在矛盾中工作是情绪资源的浪费
体力有限,情绪资源也有限。工作中如果花太多心思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分配到本职工作的情绪资源就会损失。另外,人员搭配不合理也会将原来的有效沟通变成吵架,各自为了赢下对方的观点,说情绪化的话,做情绪化的决定。
管理者如何做才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责任心和担当?
一、帮助员工重新定位
大部分员工往往把自己当成“公司人”,“公司人”的思维方式:自己属于公司的一颗棋子、螺丝钉,每天痛苦地劳动,我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公司,公司却看不到我的作用。
这样的思维方式,即使花两辈子奉献给公司,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对于公司来说仍然是微不足道。
管理者要帮助员工跳出这个思维困局,鼓励员工成为“工作人”。工作人的思维方式:公司只是一个道场,我在其中修炼我想修炼的能力,让我自己在整个市场中更加值钱。
这样就能从“为公司工作”转变成“为自己工作”,实现员工自我驱动。二、提升员工参与感,从“自上至下”转成“自下而上”管理方式
要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就让员工参与项目的决策,并且让员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利益负责。
将项目交给员工,规定好项目的分成比例:当员工完成多少任务就得到多少奖金,超额完成多少就会得到额外奖励。而且将具体操作的决策权也交给员工,让他们互相协作,互相监督。最终达成公司和员工双赢。
三、按照员工特性合理配置员工
若公司做不到自下至上,也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员工,推动团队战斗力最大化。人员配置时按照性格来组合,不必每个人都是完美的。
四类人员配置:
- 侦查员
敏锐察觉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开疆拓土。擅长开拓业务、创建事业。
- 开路者
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命感极强,也有强大的执行力。擅长变革,扩大市场。
- 协调员
富有人情味,共情力强,能够协调各方利益。
- 坚守者
忠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在后方做支援,维护企业稳定。
这4类性格不一、优势各异的人才分配在一起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团队成员大部分倾向于某一个类型,可能会导致失衡,需重新配置相应人才。
总结:当团队凝聚力差、员工没有责任心和担当时,可以从员工的价值观、参与度和人员配置方面入手。当员工能参与团队决策,为自己打工,还有能力互补的同事支持,团队就会发挥最大的效率。
其他网友观点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底下员工没有凝聚力和责任心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在企业工作时间久了,不少人也越来越感到身边的同事,似乎少了一份责任心,多了一丝抱怨和不满。甚至还会出现“工作没人做,好处大家抢着要”的局面。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去进行管理呢?公子有下面几个建议供你参考:
一、明确岗位职责“下属没有责任心和担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对于他们各自的岗位,存在“责任不明,岗位不分”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本属于项目一组的工作像个皮球一样在其他项目组中被踢来踢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底下的员工对于哪些工作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哪些工作是属于要协作配合的,还有哪些工作不应该归自己的都不清楚,试问这样的工作从哪里去谈凝聚力和责任心?
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好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不逃避,不争功,不越界”。该属于谁的本职工作,就交给谁来做。这样才能让员工心理做得更踏实,更有动力。
二、打造企业文化无论是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还是华为的“被子文化”,企业的管理要想做得好,企业文化的工作一定要做得到位。当然,这里也不是说一定非要按照这些大公司来打造,关键在于管理者要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做企业文化的建设。
具体到部门也是如此,每个部门的管理者也可以在企业大文化的背景下,制定属于自己部门的文化,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所在的创意部门,他们的部门领导在管理底下人的时候,就经常把一句话放在嘴边:“你们有了好想法就用心去做,其它的我来承担。”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底下人感受到了部门领导的放权,同时自己也能更放得开去做更好地创意。而他们部门也撑起了整个公司创意项目上的三分之一。
部门效益高,员工发放的奖金高,员工的积极性就更高,而这也是我这个朋友部门领导的管人方法。
三、制定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俗话说得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职场中更是如此,如果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有功之人不及时进行奖励,对有过之人不进行处罚,那么考核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因为赏罚不分明就意味着管理上的不公平,一方面会大大打击那些做出成绩、有上进心的员工;另一方面则给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更大“底气”来偷懒。最终就会形成一个“能力强的人不愿意干活,浑水摸鱼的人不想干活”的恶性循环。
在赏罚分明上,管理者需要做的及时高效,标准统一。不能因为个别特殊而降低或者提高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一碗水才能端平。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其他网友观点【职友圈老金】建议:先自我检讨,然后再学习管理方法。这话题主听了肯定不舒服,但真的是事实。
职场中对于管理者有这么一种说法:不能给予下属指导的主管,那不是主管而是监工。
公司提拔一个人做管理者,最主要的原因是:
分担上级领导的压力
对优秀的员工给予激励
为未来的发展提前搭建团队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还有一种原因,找个背黑锅的人。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厚黑学看多了。任何一个老板,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想着给下属使套,更多的想的是企业如何能活下来。反倒是一些级别不高的小主管,更热衷于职场潜规则。
如何自我检讨回顾自己平时是如何管理的,实事求是的写下来。
看看其他部门或者其他管理者是怎么和下属相处的
比对自己和别人的区别点
检查下自己有没有在什么事情上没有做到有担当,其实很多时候下属的一些习性,有不少是和管理者一样的。
平时看到下属犯错时,是不是会心软,没有原则性
【小结】下属没有凝聚力,没有责任心问题真的不在下属身上,有句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要指望下属主动去团结一致,而是要做好管理者的岗位职责中——带领团队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这里面的“带领”两个字就说明了,要管理者主动去引导下属。
如何解决题主的管理问题
对20人的团队进行分组,一般分为两个小组或者三个小组就好。
- 每个小组提一个负责人,并把自己的团队结构上报你的上级领导,请上级给予支持(这里的支持主要是当小组有了不错的成绩后,可以适当的申请一些奖励)
- 作为管理者务必做到奖罚分明,尤其对于“老油条”类型的员工更不能放弃原则。
- 刚开始不要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建议以身作则,亲临一线,带领团队先完成几个漂亮的任务,对于树立威信是有很大帮助的。
- 如果团队中有“刺头”(刺头不同于老油条,刺头通常凡事针锋相对),不用手软,严厉处罚,可以给一两次改正机会,但事不过三,一旦同样事情犯规三次,直接开掉。说杀鸡儆猴也好,还是铁面无私也好,目的就是告诉下属你的底薪再哪儿。
- 如果团队里有人用离职威胁,不用担心,一般来说,越是喜欢这样做的人,越是不会轻易离职。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