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期间,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下面大家就和易商讯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不能干什么事,端午节不能吃什么。
端午节不能干什么事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端午文字版
3、忌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4、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端午节食品粽子一盅黄酒-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6、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黄色背景下盘子里的熟咸鸭蛋雄黄酒-
7、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不能吃什么
1.不吃娘家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食俗,也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但是女儿回娘家是不能吃娘家粽子的,古时封建思想严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婆家人,端午节中的“端”有端走的意思,因此民间有“端午吃了娘家粽,一个亲人都不剩”的说法,当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夸张的写法。
2.不吃隔夜菜
端午节到了,夏至就不远了,慢慢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五毒”(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和病菌最活跃的时候,剩菜放在桌子上,很容易被害虫爬过以及变质,吃了这些饭菜对身体不利,因此不吃隔夜菜,虽说现在有冰箱,但是冰箱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最好吃多少,炒多少。
3.不吃饺子
饺子是传统美食,虽然属于面食,但是“南北通吃”,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受人喜爱,尤其是在北方,逢年过节都离不开饺子,但是端午节不能吃饺子,因为饺子由馅和面皮组成,包好以后圆鼓鼓的,象征着团圆,而端午节是缅怀故人的节日,吃饺子好像不合适,所以端午节不吃饺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