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备战高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类模拟考试接踵而来,并且,不少学校就在学校及教室内醒目位置处挂起了高考倒计时牌,让不少学子身临到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中。考生在紧张地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承受过多压力、感到无助迷茫。
那么,2023高考生和家长,要如何缓解这些“高考考前综合症”?别担心,这里有“处方”!
部分同学在谈到学习时,表情显得不是那么很自信。一位学生说,之前,平时觉得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现在有时候面对类似的题目居然不会做了,貌似突然增加了“难度”,心里会逐渐紧张起来,脑中也会出现一片空白。
当两三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心里会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就开始自责、心虚并产生生理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
处方
每年高考前,学生普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它太当回事情。学生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当再次遇到时,或许会因为麻痹大意,或许是人的身心正处于极度疲劳时期而出现的短期空白,或许是身心过度紧张所致。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短时间的,有可能是几秒钟时间人的意识会立即恢复过来,学生不要太过在意。如果真的出现空白期,要学会自我调整,冷静思考,相信并不是你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你暂时没想到罢了。逐步审题,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
随机问了几名高三学生,就平时学习所能考取的院校和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否有距离?他们普遍反映是以目前的学习成绩所能考取的院校与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存在一定的落差,且都表现得有些悲观。
处方
学生考取的院校,除极个别的超常发挥或超低水平发挥失常外,绝大多数是在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内,一般考生的高考成绩都会在模拟考分数的基础上略有上下波动,这都是属于正常发挥。而学生产生的悲观情绪,主要是不能达到心目中的愿望,造成落差产生的心态变化。
对于这种因落差引起的悲观情绪,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要正视自我。学习成绩靠的是平时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平时扎实积累,勤奋上进,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不能正视自我,一味的好高骛远,那么,失败在所难免。因此,学生在高考之前,最好是顺其自然,告诉自己只要能考出自己平时的成绩就已经是成功一半了。
有一位同学在后台分享,不久前他刚和另一位室友(同学)发生过矛盾,矛盾的起因无非是在篮球场上的一些磕磕碰碰。“其实我们以前挺要好的,经常在一起打球,像以前这种磕碰都没什么的,都会一笑了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两个人脾气特别大,稍有些磕碰,都会大发脾气,可能是最近学习越来越紧张吧,连打场球想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却还是依旧那么紧绷着。”
处方
矛盾的起因虽小,但是随着两位学生心态的变化而闹得不愉快,这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作用。紧张的学习所产生的压抑感,会逐渐影响到周边的人群,对此需要多沟通。朋友之间当遇到烦心事可以互相倾诉,如果把自己隔绝起来,那么别人又怎能“走进”你的心里呢?到那时,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退避三舍。在紧张的学习中,建立良好的交际圈,将有助于自身发展,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迎刃而解。
许多学生们都反映承认面对高考,遇到过来自家长的不小压力。一位学生说,上次没在模拟考上考出理想成绩,我的父母就觉得我学习不用心,当天晚上就跟我谈什么以后事业啊,人生啊,要是考不上好院校,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之类的,弄得我现在压力特别大,总感觉自己要是不考出个好成绩来就对不起父母。
处方
中国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这也是天下父母的一片苦心。但是对于孩子的一次小小挫折,就觉得是孩子辜负了他们的苦心,则未免有些多余。
凡事需量力而行,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多大成就,就在于孩子自身上,过多的苦口婆心,不知不觉中会增添孩子的无形压力,就像是一双眼睛时时在盯着,有时候往往会事与愿违。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最好的办法是以一种鼓励的姿态去迎接,比如与他或她看看电影、出去游玩放松放松,或者是送点小礼物之类的,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家庭环境,赏识、鼓励孩子,给他最需要的自信心。
许多考生反映,自己虽然对高考有十足的热情,却总是因为身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感到疲惫不堪,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学习就觉得疲倦了,高考在即,自己又不敢拨出太多时间来休息,这要怎么解决呢。
处方
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形容高考为一场马拉松。那么,当下这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生已经进入了“拼体力”的冲刺阶段。高中三年,相信每个同学都经历了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洗礼。可无论多苦多累,每个考生、每个家庭都在坚持,都不愿放弃,这是因为大家心里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和信仰。
可是,有句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脑力和体力双重压力之下,适当放松身心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证整体作息和学习时间安排的基础上,适当放松一下,比如听听音乐,做做运动,例如慢跑半小时、跳绳、冥想几分钟等等,让大脑放空,让身体动起来。劳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大部分高三生已经完成了一模、二模,拿到模考成绩,大家都看到了阶段性复习成果。面对与自己预估的或高或低的成绩,同学们难免会感到沮丧、焦虑、迷茫、急躁等,甚至有些同学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可以”?很多考生的情绪都会跟着成绩的高低起伏而变化,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沮丧,其实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很多考生在成绩面前都不愿意接受现实,焦虑不安,为了提高成绩盲目应对。
处方
这是绝大多数同学在迎战高考过程中必经的心路历程。要知道,越临近高考越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如果你感到迷茫无助,不妨向你的知心朋友说说心里话,或痛哭一场,或者向老师倾诉烦恼,或者约上一两个好友去踏踏青、散散心……尽快纾解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恢复到应有的复习状态。
此时,考生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科学方法,扬长避短。无论你处于什么排名,有着怎样的成绩,都不要慌乱,先冷静下来。你需要从模考卷入手,分析各科优势与劣势,或寻求老师帮助对弱势科目进行梳理,或类比统计找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再逐一攻破。总之,考生要实事求是,找到失分的关键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制定适合自己的冲刺复习方案:抓住那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升的部分,调整重点,精准地补短板,让复习达到最佳效果。
至于心理调节,很多时候,不只有高三生需要及时调节心理状态,照顾考生后勤工作的家长也需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毕竟,高考是整个家庭的大事。不过,家长不需要过分焦虑,只要让孩子明白,备战高考是一家人的大事,而不只是孩子单兵作战,家长是孩子的心理依靠,是坚强的后盾。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既要帮助孩子积极准备高考,又要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家长要做好时间和各项事宜的安排,要少出差,多关注,少训斥,多鼓励,少放任,多监督。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马上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填报高考志愿。很多学生家长由于自己对此并不熟悉,感到非常焦虑。考生本人也因为担心考后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而感到忧心忡忡。
处方
所以,在志愿填报之前,考生及家长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就是材料搜集。考生和家长要对江苏高考政策有一个整体把握,比如了解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等。
同时,考生和家长还要认真阅读报考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掌握院校政策,比如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特别是录取原则和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要求、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可以参考往年录取分数,但不能完全依赖,最好参考近三年的录取数据。与志愿填报相关的内容,最好提前收集、准备。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