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培育孩子,首先要自己能够心理健康,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期待,学会如何做人。否则,自己时常焦虑、时常反复,并且不思进取,心理状态紊乱,怎么能够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我的一个经历:我的孩子上初中时,我为他购买了一百多元的足球,没玩儿几天,发现足球破出了一个洞,闲在那里了。
- 我问孩子:“怎么会这样?”孩子说:“与同学踢球时,同学不小心踢到了钢筋尖儿上。”
- 我问孩子:“这怎么办啊?”孩子说:“同学答应了要分几次赔偿,因为同学家庭困难。”
- 面对这种情况,我与孩子从心理层面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要求他今后要珍惜物品,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不要让同学赔偿了,因为同学家庭困难。
我比较注重这类在心理、在人品、在行为方面的以身作则来培育孩子。通过生活中许多类似的事情,使孩子能够从这些基本的品性品格方面得到培养,进而带动他健康成长,形成各类积极、包容等的良好品行和行为。
所以,要做不焦虑的父母,父母要能够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从基本的待人处事上下足功夫。- 在做人方面,父母要能够有志向、有恒心,在做事方面能够有头有尾,说到哪做到哪,有执行力、有行动力。
- 在处事方面,父母要能够与人为善。正如周易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良是一种发在内心的不忍,长年累月,这种气质会沉淀在生命里,也会印记在孩子的生命里。
从根本的方面说,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很平常的智商,我们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期待过多、期待过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快乐成长则最佳。
而且,平时总是焦虑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你的要求时,就会容易动怒甚至打骂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学习对象,父母如果总是焦虑,孩子也会焦虑,就容易不自信,
培养孩子,使他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指导、鼓励和认可。
高焦虑的父母导致了高焦虑的孩子,从而导致不自信的孩子。所以,我们想要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做父母的自己要首先能够心理健康,学会如何做人。
其他网友观点第一,父母不要把自己的角色僵死地固定在父母的定位上,适时地转化角色,你会变换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也会得出更加积极地结论。
1、父母可以把自己化身为老师,然后和老师沟通一下,看一看老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一般来说,老师是专业人员,他们对孩子的了解比较深入专业,他们看待孩子往往可以跳出世俗偏见,看到孩子不同于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也可以找到让孩子适时发展的机会和方法;
2、父母可以化身为学生,然后找机会和他的好朋友沟通一下,看一看你的孩子在他的同学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学生。父母可以低下身子,从孩子的眼光来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与顽皮可爱;
3、父母可以化身为警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不偷不摸不打仗不骂人拾金不昧品质高尚,是个很好的公民;
第二,把孩子转化为不同的角色来看待,你会发现你的焦虑实际上可能是你不懂得教育规律,而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1、把孩子看成一个患者,我们把孩子犯学习上的错误看成是他得了病,你可以看一看医生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疾病的。医生会不会焦虑呢,不会,他会非常冷静客观地采用专业的方法,利用望闻问切、核磁、CT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确诊,然后循序渐进地科学治疗;
2、把孩子看成是农民土地里的黄瓜茄子,当黄瓜茄子没有长好的时候,农民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打骂吗?不会,他会首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总结自己什么方法措施用错了。然后马上改进,更加用心地侍弄;
总之,你要和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更加科学地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孩子,你就会发现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你就会从感性变得更加理性客观。
其他网友观点第一是:要更新成才观念。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需要造航天飞机的,也需要造毛中肥皂的,还需要开超市卖茶叶蛋的。关键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特长和综合素质,为孩子选择正确合身的发展方向。只要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发展潜能,就是成功的教育。
第二是:要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的家庭氛围。
快乐不分贵贱,幸福不分贫富。要孩子快乐,家长也要快乐:要孩子幸福,家长也要幸福。家长的情绪、家庭的气氛始终影响感染着你的孩子。因为打牌喝酒生气、因为言差语错大打出手、因为鸡毛蒜皮之事三天不答腔、因为孝敬父母经济上发生矛盾,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少则三两天,多则十天半月。还有的因为外边“红旗飘飘”引发家庭激烈动荡,负面影响就更大了。这样的气氛如果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大多会扭曲,甚至会产生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第三是:家长要养成好读书、作风民主等好习惯。至少初中这三年你要真心的读书,就是装你也要装得像一点。 有的家长管着成干上万人,有的在很重要的领导岗位等等,却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经验,急得抓耳挠腮,甚至捶胸顿足。这就需要我们多多学习育儿经验和知识了!否则,你事业再辉煌,也抵不了一个不争气的孩子送给你的凄惨晚年啊!
其他网友观点容易焦虑的父母怎样变淡定?
育儿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源于对宝宝现状或未来的过度担忧。过度焦虑不仅对自己的身心不利,焦虑情绪也会传递给宝宝,使宝宝受到不良的心理影响。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让人担心的事情无处不在。育儿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育儿知识储备不足,对生长发育情况和养育方法不确定性导致过度担心,再加上父母自身的敏感个性,就很容产生焦虑。尽管适度的育儿焦虑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但如果过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对亲子双方的身心发展都不利。
那么,避免育儿焦虑首先要储备足够的育儿知识,通过图书或网络找到相关资讯。同时要注意从海量信息中甄别,把实用、准确的信息消化吸收,这样在面对相关问题时才能熟练应对。另外一定要明确,宝宝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要总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否则越比会越焦虑。
再有,要认识到宝宝不良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别给他乱贴坏标签,否则很容易为此焦虑。比如,当宝宝开始表现出某些攻击行为,当他开始试着反抗你,这些都是每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宝宝出现攻击行为,说明他开始表现出交往的需求,他喜欢说不是因为进入反叛期,是自我意识的启蒙。在这些看似不好的行为背后,都有着积极意义,是宝宝在不断成长进步。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将以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视角为您答疑解惑。
您的问题真棒!为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以孩子利益为中心,觉察内省,在家庭教育中主动治“未”病的精神点赞。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担心呢?为何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叫怒骂,造成亲子关系矛盾重重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家长不懂生命的本质属性,不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了解孩子当下的发展需求,对孩子的言行做了错误的解读,使用了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矛盾重重。
简而言之,家长不懂教育而去教育孩子,这样能不出问题吗?这就好比,一个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对病人说,我很关心你的健康,非常愿意帮助你,经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你是病人,你有何感想呢?
那如何做“懂行”的家长呢?无他,只有家长自我学习。家长需要学习以下7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是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和需求;
三是日常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四是具体情况能够科学应对;
五是与孩子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六是知道如何陪孩子学习成长;
七是了解如何与学校互动合作,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具体的内容,由于篇幅较长,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家长可以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账号内都有免费的内容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思考。希望您有收获。了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系统落地的家庭教育方法,习得家庭教育的能力,欢迎关注我们。@怎么做家长
我是一名生命教练,这类议题我遇到很多,听听我的分享,你也可以做不焦虑的父母。
首先,分析下作为父母地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的本质是:期望一切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发生。那我们的期望是什么?不外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所以也就导致了不会按照我们的期望去运行,我们的焦虑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一、摆正我们自己的心态,不要拿孩子的成功来验证父母的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通过要求孩子做什么来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比如说孩子优秀了、被人夸了,我们就有面子;孩子如果按照我们要求的做成功了,似乎表明我们是对的;把孩子教育的很听话,似乎表明我们自己很有办法。说白了,我们有那么多的期望,都是因为把我们把自己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
二、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因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个比喻比较形象,像养植物一样养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粒种子,需要我们去栽培它。但是种子和种子是有区别的,有的是蝴蝶兰、有的是狗尾巴草,还有的可能是仙人掌。既然品种不同,个性就不同,开不开花、什么时候开花都是不同的,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有的打开方式。如果对着一个狗尾巴草非要按照蝴蝶兰的方式养,一样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接受孩子之间有本质的差异,就少了一些对人生的怀疑。
三、除了上面两点心态层面的改变,再给大家一个技术层面的小技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你家的“宝贝”、用正向的语言给他做心理暗示。因为在宇宙中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定律叫“吸引力法则”,它像万有引力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核心就是:你想要什么、吸引什么,他就会来到你的身边,但是它会忽略“不”。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多去欣赏你家宝贝的行为,而不是总是要求他们“不要做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玩手机放不下的时候,你要说:“我知道手机可以给你带来轻松和快乐,我也相信宝贝你会很自觉地再玩儿5分钟就会去把作业完成哦!”。当他真的做到了,你也要给予肯定:“我就知道,宝贝是一个自律、严格遵守时间的孩子。”当你不断地肯定他,欣赏他,你就会不断吸引哪些你期望的现象来到你的身边。
综上,想要做不焦虑的父母是有方法的,让我们一起实践吧。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建议,也欢迎留言或关注我进行互动。
其他网友观点这主要还是我们家长自己的问题,在如何看待孩子上出了问题。
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值得我们所有父母认真读一千万遍。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的诗很优美,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独立的生命个体。
平等的独立的生命个体!一定要建立这样的认知。可能最开始很难接受这样的观点,毕竟我们在作为儿女时,我们的父母并不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所以我们先入为主的不会把孩子当成平等的独立的生命个体。
这就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反复不断的强化。在事情中强化。到某一天真正能平等对待孩子,如同对待一个朋友一样,如同对待一个没有丝毫利益关系的陌生人一样,那就ok了。
平等对待孩子,并不是不爱孩子,是更合理的爱,更正确的爱,是更智慧的爱。
希望上面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观点孩子已经进入高三,照理说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大方向已经成定局,作为父母,也不必要太焦虑了。
孩子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到高中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十来年的学习生涯中,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基本已经养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