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农村看电影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16 20:19:56
导读

优质回答:谢谢邀答。我小时候是六十年代。那时如果听说在生产队大院或场院放露天电影,那简直是爆炸性新闻。大家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尤其是小孩子们,乐得直蹦高啊!不仅本村人兴高彩烈,就连附近十里八乡的半大孩们也不辞连夜往返的辛劳赶来观看。那场面基本不逊色于现在过年的景象。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轰动,究其原因是当时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太落后和枯燥乏味所致吧!咱别说是电视机了,甚至于整个生产大队范围內连普通的收

优质回答:

谢谢邀答。

我小时候是六十年代。那时如果听说在生产队大院或场院放露天电影,那简直是爆炸性新闻。大家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尤其是小孩子们,乐得直蹦高啊!不仅本村人兴高彩烈,就连附近十里八乡的半大孩们也不辞连夜往返的辛劳赶来观看。那场面基本不逊色于现在过年的景象。

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轰动,究其原因是当时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太落后和枯燥乏味所致吧!咱别说是电视机了,甚至于整个生产大队范围內连普通的收音机都找不出几台。所以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反映和说明了当时农村人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与需求。

那时所放映的影片基本上都是有着革命战争光荣历史传统教育的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在战火中永生》、《智取华山》、《英雄虎胆》......等等。也有反映农村生活气息较强的象《李双双》、《锦上添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总而言之,这些影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文化生活的丰富乐越,也在人们享受这种乐趣的过程之中,接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增強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加激发、调动了人们参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

可以肯定地讲,当时农村露天电影的放映,是普及农村教育最具体、最实际和效果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上为个人认识,不妥请予指正!

其他网友观点

记得,在小时候是我们非常爱做的事情,那可是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就必须去看,有时听的声音就去,远点等赶到场就快放完了,也不觉得累,记得有次下雪天,放的是《刘三姐》等放完脚已冻的走不好路,嘿嘿嘿,不过还是很高兴滴,唉,一放多年就过去了,恍惚就在眼前!

其他网友观点

记忆中的露天电影


说起农村看电影,那热闹场景没经历过是想象不到的。小时候农村也没有什么娱乐,那时大家也没有打工,年轻人都在家里。看大戏,看电影是非常开心的大事。

一听说哪里放电影,心中早早的期待着,数着日子。电影都是露天的,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银幕要么挂的墙上,要么挂在埋好的两个树桩上,两个大音箱,一个老式放映机,一台汽油发电机。我们那里除了村里(那时叫大队)每年放两场电影外,其它放映机会就是逢庙会或有人许愿还愿,再就是条件稍好些喜欢热闹的家庭逢儿女结婚,生小孩等大喜事也会放电影。只要说哪里要放电影,附近各湾子甚至附近村的人都会背着椅子凳子早早的赶去,特别夏天一路上从下午天四五点开始,卖货担的,走亲戚的,送礼的,看电影的,陆陆续续都不断人。有时得跑挺远路,记得我看电影最远都跑十几里地。

每场电影通常最少也几百人,人多的时侯附近树上土堆上都是人。银幕早早的挂上,日头还高,就有纷纷到场者去占有利位置,把椅子登子早去占着,卖货者在外圈,摆着各种小摊卖各种食物,小玩具,等等货物。孩子们前串后串跑来跑去,甚是欢乐,年轻男青年三五成群到处寻找哪里有钟意的姑娘。。。。。。叫卖声,打闹声,聊天声,喊人找孩子声,音响放出的歌曲声。。。。。。一片吵杂。

天黑下来,电影才能开始,这时整个场地不知觉中人坐着的站着的挤满了人。随着放映员对片,调试结束,电影也就即将开演,银幕图像声音出现,场地顿时也就安静下来,虽然也有些交流声,但终究会压低分贝,渐渐的淹没在电影声中,大家也都静静地看着电影。远看去,外围的卖货摊的灯笼星点的点缀着电影场上,还别有一番景致。

记得那时电影经常放,《少林寺》,《侠女十三妹》《醉拳》《湘西剿匪记》《神偷》。。。。。。也非常丰富。

看露天电影最不和谐的就是,偶儿会有年轻人打架,那时我还小,听说有人打架就怕。再就是没带凳子的,会抽人草垛的草,挽成草把席地坐。人多了还真把人草垛草拽去不少,碰到脾气不好的,还会骂人的。

散场后大家跟着各路手电筒光亮各回各家,路上大人聊着电影的内容,年轻人讨论别家姑娘,孩子们有人依然嬉闹,有的都在爸妈怀里睡着了,犹由未尽。

其他网友观点

说起小时候农村看电影的事情,一下就激起了我怀念儿童时的情景。

我小时候的农村,非常落后与贫穷,没有通电,照明全靠点煤油灯。即使晚上再黑,也只有那么一星点光明。我们家兄妹多,衣服破烂,母亲每天晚上补衣服就成了日常营生。这样一点点光亮,也就成了全家人体面的期盼。那时的煤油,也是实行供应,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很多晚上只能黑着静坐。这样大人们互相窜窜门,邻居互相诉诉白日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这些孩童,放了学的晚上,就真的反了天了,不是成群玩打仗,就是玩捉迷臧。一直玩到十一点多,也不情愿回家睡觉,我就常被兄长叫回,有时还要挨揍。

那时农村演场电影,是非常稀少的事,能看看电影,真的是一种享受。那时看电影是要买票的,用的电是发电机发的。我们家贫穷,买不起电影票。可我就想看电影,只好要么瞅机会往里蹓,要么等电影快完时把门人不管了进去看看也满足,我们那时叫作解放。后来社会逐步发展,农村也送上了电,演电影也就不再卖票,我们那时叫作公演。可演电影的次数很少,电影片子也少,从县电影公司调片,往往一部电影要在各村轮演。我们就天天在盼,一旦说村里要演电影,晚饭也就顾不上吃饱,早早搬上橙子去占空。我最爱看的是打仗的片子,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步行十几里出村去看电影,一部电影只要附近演,百看不厌。我们常常模仿电影中的情景,自导自演,玩个尽兴。那时的电影,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全部。

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视逐渐取代了电影,现在农村即使也会来演场电影,有时观看的也只三五人。手机的智能化,又在逐步取代电视。我们这一代的经历,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童话。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可由不得常思念童年的往事,也许怀念过去也是一种幸福。

其他网友观点

生于70年代的人,对农村放电影大都记忆犹新,在那个文化娱乐落后的年代,别说电视机,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的家庭算是富裕的了,每天都盼着哪里晚上放电影,不管路途多远只要电影看,无论大人小孩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会去,那时看得最多的《苦菜花》《地道战》《地雷战》,多数是黑白电影,有的片子看过几遍了还那么来劲,那时放电影会选一块斜石坝,坝子上可容纳很多人的地方,银幕用四根竹竿支撑牢固,到了天黑,看人聚得差不多,放映员就先放记录片开场,一般情况下,记录片不是很想看,整个坝子闹嚷嚷的,放映员便用话筒招呼大家莫闹,马上放正片了,并预告今晚正片是什么名字,话后又一阵喧哗声,有看了的有没有看的,管它呢来了就看完才回去,记忆最深的是看《从奴隶到将军》这部电影,反正那时大家喜欢看战征片,看故事片很容易睡觉,只要战斗一打响,大人为了不让小娃睡觉,故意说让他们去抢子弹壳,于是银幕下面很多小娃儿就去找子弹壳。想想那个时代还是挺有意思的,八十年代自有了黑白电视机后,放坝坝电影就慢慢地少了,九十年代电影受到了彩色电视机的冲击,乡镇电影院就宣布结束,偶尔一些地方文化下乡一年放一场,但观看的人少了,虽然现在3D影院,家庭影院的出现,但始终找不到那个时代看坝坝电影的感觉。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看电影的场景还记得吗?

作为农村长大的人,这个问题也许是最快乐的,小时候,每到夏天,经常会有人过来放电影,在娱乐项目比较匮乏的年代,这绝对是一场精神的升华。当然,除了电影队的,还会把家里的电视搬出来,露天看。

记得有一次,村里放电影,鬼子进村类型的,天还没黑,就早早的搬着小板凳过去占位,很快人越来越多,天也越来越黑,电影开场。那时候,这样的电影既是看过很多次,也不会觉得厌烦,在蚊子、噪声、湿热并存的前提下,一点也不比现在3D影院的效果,也许就属于那个年代的乐趣吧。

还有一次,去村里人家玩,那时候还小,一到晚上,到处跑。有一户人家把电视搬出来,拿出影碟机,放僵尸的电影,唉呀妈呀,一辈子难忘啊,看完之后,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赶紧插上门,僵尸的画面久久不能散去。

农村电影都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其他网友观点

童年的记忆总是深刻的,记得那时高音喇叭广播晚上有电影,别提心里多激动了,早早就去占地方,那时的影片都是黑白的。有战争题材的(南征北战),有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青松岭》,有反特片《秘密图纸》,还有外国故事片朝鲜的《卖花姑娘》,越南的《阿福》等。据说那时就是一个月全县一个轮回。有时自己村里不演了,听说邻村放电影几个小伙伴一块,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不怕天黑不帕冷不嫌热,好几里地跑去看。现在想想以前虽然文化娱乐单调,但我们快乐充实。这些也是我给小孙女睡前讲的故事。

其他网友观点

幼年时,在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精神文明建设极度落后的情况下,电影放映员绝对是神圣受追捧的职业,听母亲说,在八十年代,孩子们一听说哪里有电影,都成群结队,不顾辛苦,走上十几里去看电影。直到我童年时,村里放电影,街上还得坐的满满的,小孩子都爬到树上去,等到电影散场,大家讨论着剧情,拿着马扎,领着孩子,三三两两回家去。这个画面和在家门口躺在凉席上看星星的场景一样,印在我的脑海,至今依旧清晰。那个时代,在长辈眼里是苦难,在孩童眼里却是无忧无虑撒欢奔跑的童年。

其他网友观点

太阳还老高,我就和其他小伙伴们搬着小板凳早早地来到我们村部门口了。村里的一遍又一遍地在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大队门口有电影!今晚大队门口有电影!!都快来看啊!高兴的拿上手电筒叫上小伙伴们一起去。

还有那个时候主要放抗日战争的电源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嗄》、还有《少林寺》……大半夜放完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回来走在路上还是有点吓人的哈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还真是童年的那一段回忆好啊!现在也体会不到那种儿时放电影的快了的回忆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农村看电影的场景你还记得吗?链接:http://www.esxun.cn/news/15483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