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40岁
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人到了中年的年纪,一般人到了这个年纪,经历的事情多了,做事情成熟起来,那不惑之年是几岁呢?
生活常识配图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语出孔子的《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成语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同名电视剧,是一部表现中年人情感世界的正剧,同时也兼具幽默色彩。它描写了一群有文化的中年人在情感诱惑面前如何走出困惑,最终达到“不惑”的故事。
作家三盅说:所谓不惑之年,追求过,放弃过;奋进过,颓废过;勇敢过,退缩过;肤浅过,深刻过;天真过,世故过;普通过,二逼过。一切知觉终将在重复中 变得麻木。快乐最大的天敌是重复,重播快乐,导致索然无味。同样,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体验会随年龄增长而渐弱,得以沉淀的无非就是诸如此类平 静的感悟。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智 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在我们没到四十岁之前我们总有许多时候找寻不到人生的意思,在迷茫与踌躇之间徘徊着,也因此浪费了许多光阴;虚度了无尽的岁月。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面对困窘的生活,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不惑之年以致现在,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