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太依赖孩子是病态,儿子过分依赖母亲后果
内容导航:
一、母亲一刻也不能离开成年的儿子是一种病态吗
应该是的,儿子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想,母亲一直不放手不是正常的关系。
二、母亲过于依赖儿女怎么办感觉压力好大
我是家里的老大,妈妈什么事情都依赖我。
由于我工作的地方离父母远(坐车要2个小时)弟弟妹妹不听话,妈妈就会打电话给我,叫我教育他们,其实我每次回家都有教育我弟妹的,都会跟他们讲一些道理。
有时候我想可能是妈妈教育的方法不对吧,就跟她讲应该怎么教育他们,谁知道我一跟妈妈说她该怎么样的时候,妈妈就扯着嗓子跟弟弟妹妹说,快来听听姐姐怎么说,就把电话给他们了,好郁闷啊!!!!爸爸年纪也大了,最近吃肉类就吐,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叫妈妈先陪爸爸去医院也没有去,就哭着跟我说,“不知道你爸能活多久了,累了一辈子,没过上什么好日子”急的我周末就回家了,然后陪爸爸去了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蛋白质过敏。
今天爸爸又吃了点肉,现在又吐了,妈妈就打电话给我,叫我回家陪爸爸去医院,理由是我比较有空。
其实我跟妈妈一样,都是上班,她单休,我双休。
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这个完全是可以妈妈陪着去的。
最近要参加一个考试,时间也不多了,比较紧急。
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想想呢?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教她怎么怎么做,她就说不知道,不会,我几乎是把每一步该怎么做都告诉她了,她还是那个样,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我亲力亲为。
以前还好,离家里远,没有那么依赖我,今年回来这边上班了,就变得这样了,自从今年回来这边,我就每个月都月经不调,现在几乎就不来了。
真的很崩溃!现在我还在看医生,熬药喝,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怎么样才可以让我妈妈不要那么依赖我?这样下去我会疯掉的你好象妈妈,你妈妈好象孩子,你这一辈子是来报恩的,上辈子你妈妈也许是你的女儿,你也是这样对你的妈妈的,所以这辈子你得还给她,你太有能力了,如果你不表现得这么有能力,她也就不找你了,女人有时弱势一点好!我当时并没有依赖妈妈的感觉.12岁的我觉得你可能不是单纯的依赖妈妈,而是出于对继父的抗拒。
你的继父无形中已经给了你压力,而正是妈妈在你和继父中,特别心酸 看的我 心里堵堵的
、、、、你还年轻吧……再过几年更迅猛……现在如果经济允许可以找保姆,还好你又弟弟妹妹,他们长大了你可以轻松些,保姆吧,很方便我们常说:小小孩,老小孩,父母对长子长女的依赖是一种习惯性的。
对待已经垂垂老矣的父母,需要有对孩子一样的耐心和策略。
首先,不要不耐烦,不能让父母觉得被冷落,将你回家和电话的时间、频率做一个固定和说明,使父母知道什么时候接你的电话,其他时间你是在忙工作,父母自然也不会忍心去打扰。
而你和家的关系也不会疏远。
其次,教育弟妹的事情,你是具备一定的责任。
但如果弟妹已经成人,你也不能一味的按照父母的意见去管教,而应该做好彼此的沟通工作。
如果确实是应该的,你可以去做弟妹的工作,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必要,就做父母的工作。
第三,父母不是不会做,也不是听不懂,他只是想更多的和你说说话,因此,拿出一定的时间陪父母,但也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你是在工作,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第四,你生病了,是压力使然,还是劳累过度,找到病根,合理治疗。
综上,不要将问题放在一起想,应该有自己的条理,以免复杂化;不要将事情放在一起做,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以免更纠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是幸福的。说实话,很羡慕你。
我也是家里的老大,父母也不在身边,有时候真的很想尽孝道,但他们似乎什么都不需要。
。
。
人活着,你有没有想过,最大意义就是把父母照顾好!家里人照顾好!没有任何事能比这个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最大动力和价值
三、宝宝太依赖母亲怎么
答:依赖是每个孩子都必然经过的阶段。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还不能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案例:小强是个9岁的小男生。他的房间总是十分凌乱,从来没有自己主动收拾过。每天晚上妈妈在小强睡着后,便会过来帮他整理房间,并且把他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东西准备好。而每天早晨小强也都依赖妈妈叫他起床上学。如果哪一天妈妈急着上班,小强肯定就会因为睡过头而迟到。小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父母代为安排的,一旦父母不在,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婴儿时期各种能力相当脆弱,对父母产生依赖情有可原,但当孩子逐渐成长,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呢?1—3岁:鼓励儿童不断尝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在1-3岁的时候,会进入艾里克森(Erikson)所提出的自主——羞怯或怀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自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的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己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一时来看确实替父母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是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再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儿童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相当不利的。4—6岁:强化孩子适应能力在4-6岁的时候,儿童迈入了另一个新的里程碑,即自动自发——退缩内疚阶段。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儿童自发的责任感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凡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如此一来,不但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他们不但会认为父母做所有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在学龄前,儿童所认同的对象是父母,当孩子出现模仿家长而产生自理行为的时候,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比如说“贝贝真棒,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或是“小宝真乖,已经可以帮妈妈干活了”。类似的话会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或是为别人提供帮助。经过反复强化之后,孩子这些适应性的行为便能够保存下来。学龄阶段:利用他人积极影响上了小学以后,儿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得。如果通过努力得到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这个时期便是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自卑阶段。由于此时儿童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加上国内的家长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免不了大包大揽。又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改善这一行为,除了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之外,也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如果适当地增加一些培养其独立性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配合,通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中学之后,孩子进入了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他们模仿的对象变成了周围的同学,他必须赢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起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若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家长可以多熟悉和他经常往来的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他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杨德生)[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由飞机w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