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尹姓的名人? 尹毂,株洲茶陵火田(一说长沙人),举进士时间: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公元1274年),曾任衡州知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历史上尹姓的名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尹姓的名人
尹毂,株洲茶陵火田(一说长沙人),举进士时间: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公元1274年),曾任衡州知府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这句话对熟读儒家经典的科场中人来说再为熟悉不过。然而,说说简单,真要做到却殊为不易,毕竟,生命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太过宝贵,实难舍弃。
当然,再难做到的事,对于代表封建社会最高道德水准的科举之士来说也是代不乏人,譬如本文所述的两位主人公,南宋咸淳年间的两位茶陵籍进士颜雷焱和尹毂,即是舍生取义的文士典范。
宦海沉浮
尹毂,字务实,名耕叟,南宋咸淳年间进士,《宋史》有传嘉其忠义,但称其为长沙人,而彭小中主编《茶陵文选》中援引有《茶陵历代进士名录》,表中明确标注尹毂乃茶陵火田人。这就带来一个疑问,尹毂到底是长沙人还是茶陵人?
查阳卫国等著《茶陵历代书院》一书,亦载尹毂之名,且明言出自茶陵明经学院。按,明经学院初名一经堂,乃南宋绍兴年间由火田尹彦德草创,岳飞亲题其名,并奏请朝廷,从国子监选派太学生掌教一经堂,教授尹姓子弟……
南宋绍兴年间距咸淳年间约有百余年时间,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百余年间的某个时间,尹毂的先辈因为某种原因徙居长沙,尹毂亦自小在长沙长大,《宋史》载其“少有才名”,但却晚至“中年登进士第”——宋袭唐制,赴京会试者先得通过各州县的选拔考试,尹毂虽有才名,但却无法通过长沙的选拔考试,乃入专以教授尹姓子弟的明经学院就读,以茶陵学籍参加考试,颇类今日之“高考移民”——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宋史》中称尹毂为长沙人,而《茶陵历代进士名录》则将尹毂列为茶陵火田籍,究其实,尹毂是一名祖籍茶陵而在长沙成长并以茶陵学籍参加科举考试的“移民N代”。
尹毂得中进士后授常德推官,后迁崇阳县令,“所至廉正有声”,因母亡故,守制回乡丁忧,以教书为业。守制期满,入著名抗元英雄、两淮安抚制置大使李庭芝幕,因工作突出,李庭芝荐其为衡州知府。
义聚潭州
现有史料无从稽考颜雷焱和尹毂两位同时期的茶陵进士在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前是否有过交集,但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这一场发生在长沙的惨烈战事,却让两位茶陵籍进士携手走上了战争的第一线……
必须介绍下这场惨烈战事的发生背景。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元军大举南下,先陷华中重镇襄阳、樊城两城,再沿汉水东下,强渡长江,并于次年攻陷鄂州(今湖北武昌)。而后,元军兵分两路,一路由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东进江浙之地,一路则由阿里海牙领军南下,先后攻陷岳州(今岳阳)、江陵(今湖北荆州)等地,进而直逼潭州(今长沙)城下,时为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九、十月间事。
当时潭州城守将为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李芾,素有政声,知元军之来势汹汹,四处募兵以为守城之计。醴陵县令颜雷焱被紧急抽调至潭州,授以湖南安抚节判职,协助李芾守城;而本拟去衡州任职的尹毂则因暂无实缺而住在潭州城中,亦为李芾委任为军机参谋,协助一起守城。
就这样,两位茶陵籍进士因元军攻城而紧密团结在上峰的领导之下,并在日后的守城岁月里屡次击退元军的攻击,且在城破之后上演了一场足以留名青史的慷慨义举。
慷慨赴难
元军攻城之前,例有招降之举,会分批派人劝降城中守将。主将李芾忠义为先,有来招降者,“杀之以徇”;新任命的湖南安抚节判颜雷焱也碰到了招降使者,不过,比李芾客气点的是,他并没有“杀之以徇”,而是对来劝降者说出了这样大义凛然的词句,“公家之急,弗动非忠也;既委土焉,弗守非义也;民主之而弃之,非仁也;敌至而不武,非勇也;临危而贰,非贞也”,意思是自己奉命守城,自当尽忠职守,投降是万万不能之事。
尽管潭州军民在李芾的统领下同仇敌忾,以必死的决心击退元军的一次次攻城之举,双方力量到底悬殊,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除夕,元军在付出了主帅阿里海牙重伤的代价之后攻入潭州城中。
闻听元军破城,尹毂决心赴死,乃召弟尹岳秀出城以存尹氏血脉,而后“积薪扃户”,举火自焚,“阖门无少长皆死焉。”李芾闻讯赶到,感叹不已,以酒祭奠,叹道:“务实(尹毂之字)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随后,李芾亦效尹毂之举,举家自焚而亡。焚前,李芾劝颜雷焱逃出潭州城,在他看来,自己是守城的主将,城破而死理所应当,而颜雷焱则是自己找过来的帮手,不该跟着自己一块儿死。但颜雷焱不为所动,在李芾举家自焚后,亦跳水自溺而亡……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