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张放第一次高考的时候,一本还没有扩招。他考了贵州省的3000多名,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名次,他可以靠这个成绩去一所省内一本,也可以选择省外的二本。
刚开始,他对成绩没有太大感觉,甚至已经在和同学商量要约着一起报哪个学校。但两天之后的一个早晨,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高中的画面就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
逃课去的小豆腐摊边,高三圣诞节的麻将桌上,周末的网吧……在其中,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不知道是谁过来给我播放这些影片,是老天爷吗?还是未来的自己?”,他形容自己“突然就醒了”,在心里问道:就这样了吗?没有真正努力过,就去大学继续混沌的生活?
张放选择了复读。
毛坦厂中学里的复读生
如果在知乎反复搜索“高考”“失利”的字眼,几次下来,算法就明白了你的境遇,之后一段时间都会有人邀请你回答类似的问题:
高考失利,是二本还是复读?大专生还有希望吗?不复读后悔吗?刚过分数线,是读差一点的本科还是专科?
张放、小C和心仪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高考失利后,他们在平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下面的评论聚集了一群同样经历痛苦的人。
即便是写于几年前的帖子,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回复。
失利
复读的故事都大同小异,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张放的父母在复读学校附近给他找了寄宿家庭,有阿姨专门做饭洗衣服,为的就是让他专心学习。
一年下来,花费也有小几万,他也一改之前间歇性努力的态度,决心“逼自己一把”。
纪录片《高考》
每天晚上,张放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住在对面楼的学生,他发现凌晨12点以前,没有灯会熄灭。
第二次高考时他变得笃定,尽管考试前感冒又过敏,但他没有受到影响,最后考上了武汉大学。
但大多数结局没有这么圆满,20年高考失利的小C,复读了一周就选择了“逃跑”。
尽管高考成绩比自己预期的低了50多分,距离自己的梦想学校更是差了好一大截,但好在仍然有大学可以读。小C看到成绩之后,把所有初高中同学都拉到一个分组里,在五分钟内全部屏蔽,她像鸵鸟一样假装无事发生。
后来她偶然遇到一个曾经复读过的学姐,听说复读后可以成功提分,她也产生了复读的念头。那时,大多数复读班已经开课,家人花了很久才找到一所可供她上课的学校。
纪录片《高考》
她在新学校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加上猛烈的题海战术,仅仅过了一周,小C就崩溃了。她发现自己没有做好重新高考的准备,学校里不允许用手机,她跑去公用的插卡电话机,打电话给家里,哭着说想回家。
于是家人接她回去了,9月,她上了一所本地的大学。
2017年查分的那天凌晨,心仪和妈妈一起守在电脑边。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心仪就觉得天旋地转,她估分时就知道自己发挥失常,没想到真实成绩比估计的还少了至少50分。
毫不夸张的,她直接晕倒了,被妈妈扶起来后,她一遍又一遍刷着成绩,花了很久才确认就是那个数字。
心仪也想过去复读,甚至已经找好衡水中学的报名网站,但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她承认,自己的心态不够好,不一定能应付得了衡中的压力,如果再失败一次,说不定会做出什么“傻事”。
落差
似乎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熟人高考日历”,在每年的6月7号自动开启。随口关心一下别人的高考成绩,既是社交礼节,也满足好奇心。
但这些关心对于高考失利的人来说,实在过于沉重。
日剧《龙樱》
张放决定复读后,消息在邻里间传开。一次张爸爸在公交站等车,遇到询问儿子成绩的同事,当得知张放考上一本线还选择复读之后,他话里话外透露出一股“你还想怎样,想上清华北大吗”的语气。
张爸爸在饭桌上无意间提起了这件事,张放记得那些风凉话,甚至至今说起来都有些生气。他觉得第一次高考成绩不能反映他真正的水平,了解他的小学老师和妈妈也说:“在我眼里,张放不只是考这个学校的。”
几乎同样的“关心”也落在心仪的身上,她清楚记得,出分后某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在车上,接到了熟人关心她高考成绩的电话,爸爸草草应付了几句,又勉强对电话那边表示了感谢。
他们结束通话后,车上谁也没说话。
那天,妈妈停车时不小心剐蹭到,爸爸一下子发起火来。心仪大概知道那个火本应该朝着她来。
国产剧《小欢喜》
高考前,心仪曾经去过一次中介,咨询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她想去南方,中介帮她把目标定在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
在她模糊的概念里,南方,意味着旅游胜地、温暖的天气,还有开放的视野。
但是阴差阳错,心仪的大学四年是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度过的。
落差一定有的,刚刚入学的那个冬天,心仪每次打开门、凛冽寒风扑面而来的时候,另一种人生的想像就会跳出来:“如果高考能多考几十分的话,或许我就不会受苦了。”
电影《垫底辣妹》
小C到了大学后发现,新的大学生活很不如意,她无法融入身边的环境。每次和在中山大学的高中好友聊天,朋友说今天听了什么讲座,她听起来都感到失落。有时朋友说的烦恼,在她看来都算是一种“炫耀”。
小C很羡慕朋友可以大方“晒出”学校,而她很少提到自己大学的名字。
她也放弃了自己曾经想读的新闻系,选择了和父母职业相关的药学专业,因为“或许未来能有更好的资源”。
她准备继续读研究生,也不再想着转专业,高考的经验让她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想好的一切都会被一场考试推翻。
接纳
心仪不喜欢机械专业,她花很大努力转到了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她称其为“和高考并驾齐驱的第二个转折点”,她意外在转专业过程中重新找回对人生的把握。
转专业需要经历繁琐的程序,转出转入都要学校审评,还需足够优秀的绩点。等她一步步完成这些事,在新环境里适应之后,她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刷朋友圈,也愿意和高中的老师同学分享生活了。
高考后脱轨的生活,重新回到秩序当中,她说:“就像一切都运筹帷幄,为我所用了”。在知乎的个人简介上,她写下自己的学校名字和专业,微信上也分享起关于大学的点滴。
今年心仪大学毕业,因为实习表现不错,她很顺利地在校招中找到了一份在河北老家的国企设计院工作,准备翻起新的篇章。
日剧《龙樱2》
小C还在等待那一个转折,上大学后,她的性格变得更沉静了,她也没想到,之前爱玩的自己能有一天做起“卷王”,她希望未来能够保研,研究生考上“华五”。
身边的人觉得她已经从高考失利中走了出来,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并没有:她把之前屏蔽的朋友圈都打开,报复性地看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同窗的日常;在微博主动搜索关于高考的新闻,反复观看那些高考成功的视频。
去年高考,在武汉的小C刚好遇上了疫情,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在方舱工作,缺少了约束的她,网课都是在床上读的,老师连麦找不到人,作业也总是交不了。本来一轮复习还很有成效,后面就完全没有跟上了。
她告诉自己:你过去做错了一些事情,所以今天要去弥补这个错误。
而张放则过上了小C日思夜想的生活,他在武大没有隐藏自己复读的经历,刚开学就在宿舍卧谈时提及,他才发现复读过的人不在少数。
所有人都是吃了一番苦头后才在这里相聚,一些山东、湖北的同学甚至复读了三四年。没有人因为他曾复读过而低看他一眼,大家听了他的经历后反而夸赞道:“你能走出这一步真的不容易。”
张放说,第一次高考的失败“打醒了他”,让他明白自己不是天才,而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人。
复读那一年,他变得执行力十足,每天都安排好自己早晚的行动。本科毕业后,他又经历了去香港读研究生、工作、再到武大考博,全靠复读时的那股劲。
日剧《有喜欢的人》
后悔、遗憾,类似的字眼反复在他们的讲述里出现,如何在遗憾里不后悔,成为他们后来许多年里的功课。就像心仪所说,之后几年她都没有再直面过像高考那样重大的失败。
不可否认,高考或多或少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