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粉丝了解偶像的方式,无非是影视作品、新闻报道,还有就是媒体访谈。
在这几种方式中,影视作品代表的是导演的思想表达,演员只是完成剧本中的角色,一个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孩,只要演技好照样可以演绎温婉恬静的女子。
例如生活中非常男孩子气的林心如,成功饰演了知书达理的夏紫薇,因为怕观众真的以为她就是这种性格,又赶紧接拍了《鹿鼎记》里的建宁公主。
再就是新闻报道了,但许多事情经过报道后就会走样,甚至存在瞎编乱造的嫌疑。
赵丽颖成名前,当了许多年的龙套。在《花千骨》大红大紫后,不少人都把她当做励志典范。
在一段时间里,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名为《赵丽颖宁愿蹲在片场吃饭,也不愿享受主角的特权》的文章,记述了赵丽颖拍摄《花千骨》时,与剧组工作人员一起同甘共苦,放弃单独吃饭的福利,选择蹲在片场吃饭从而感动了全剧组的故事。
但实际上,这件事情是子虚乌有的,赵丽颖本人也在微博上发文“人非圣贤,不需要总帮我撰写悲惨的故事,立奇怪的人设,感谢!努力着我该努力的,也享受着我该享受的。”
因为作品和新闻都不能真实的展现艺人,所以不少人都爱访谈录,毕竟里面的文字和信息都是艺人本人的表达,从真实性上无可指摘。
氮素!艺人的访谈录就可以相信了吗?
2006年,章子怡接受了某杂志的采访。当时的她已经凭借多部电影蜚声国际,在海外也有很多工作。
这时候主持人就问她:“在美国,有什么特别不愉快的经历吗?”
这时候章子怡回答道:我不喜欢见那些大制片人、大电影公司老板、大导演。我总觉得一个导演想不想用某个演员,他心里一定是先有个大致的定数的。想用的话,他会来找你的,不用你东跑西跑的。我总跟经纪人说,你不要让我去开那些大会小会,我不喜欢,你跟他们磕三个头有什么用呢?
主持人接着问章子怡:你不主动找导演要戏吗?
章子怡回答道:从来没有,我不喜欢。在美国,他们都知道我最讨厌的就是去见那些人。举个例子,比如说韩国某个明星来中国了,她的经纪人可能给中国的某个大导演打电话,说某某来中国了,要不要见一见?导演肯定说,见见吧,反正我几点钟在什么地方开会,你们来吧。然后经纪人就带着明星去了。见了又怎么样呢?我不在乎见那些人,再大的制片人他不找我拍戏,他就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从这段访谈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章子怡的独立,对表演有自己的追求和理解,并且不愿意主动求导演来换取角色。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1998年,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决定拍摄《艺伎回忆录》,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亚裔女星都希望可以出演,杨紫琼、张曼玉等知名女星纷纷试镜。
当时因为电影《卧虎藏龙》,在全球声名鹊起的章子怡,也希望出演,并找到了斯皮尔伯格试镜。因为英文水平差,她见到导演后只说了一句话 Hire Me Please,翻译成中文就是“请雇用我”。
因为英文太差,章子怡最终还是惨遭淘汰。不过这个项目也长期搁置了下来,直到2004年才重新开拍,而这时候章子怡的英文水平已经有了不错的提高,最终顺利出演。
即使是“国际影后”章子怡,在海外也是有求导演办事的经历的,并非像她在访谈中说的那样完全不求人。
看来,明星的访谈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当真,有时候是为了树立人设以及访谈需要,真真验证了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