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信息 » 正文

藏羚羊戴上“北斗项圈”(创新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30 14:11:37
中文国际> 今日要闻
藏羚羊戴上“北斗项圈”(创新故事)
2013-08-26 04:29: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目前,“北斗项圈”可以在早上7点到晚上8点之间,每隔一个半小时回传1次定位数据,每天最多可以传输10次,大大提高了藏羚羊科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北斗项圈”解决了GPS等系统无法回传数据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监测的频度、精度,还延长了监测的时间,电池有效时间长达18个月以上,完全足够监测藏羚羊一整年的迁徙路径。
原标题:藏羚羊戴上“北斗项圈”(创新故事)
藏羚羊有多少迁徙路线?产仔地又在何处?如何准确、及时、动态地获取这些信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带着自主研发的 “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前往青藏高原羌塘无人区开展科学考察,这是科考人员首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监测藏羚羊的栖息与迁徙。
“北斗卫星定位项圈”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咖啡色纯牛皮动物项圈。来到位于北京南郊的“北斗项圈”出生地——772所,记者看到,这个项圈因为多了几个特殊装置而变得与众不同:天线、电池、北斗模块, 重仅400克,让这个项圈具备了定位、导航和授时等功能。
“和GPS相比,北斗多了一个‘独门秘籍’——向控制中心回传短信,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儿。”772所导航芯片部副主任毕波是跟随科考人员进入青藏高原的北斗技术研究人员,他说, “北斗项圈”正是运用这项技术,向卫星发回数据,传回该藏羚羊所处的经纬度、环境和高度等有效信息,完成监测迁徙路径的任务。
目前,“北斗项圈”可以在早上7点到晚上8点之间,每隔一个半小时回传1次定位数据,每天最多可以传输10次,大大提高了藏羚羊科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而此前装在藏羚羊身上的法国卫星跟踪设备,则是4天提供1次藏羚羊的位置,藏羚羊的奔跑速度极快,4天1次的定位数据显然难以满足科考的需求,而且定位数据有效性和精度有限,最终数据也只能从国外获取。
“北斗项圈”解决了GPS等系统无法回传数据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监测的频度、精度,还延长了监测的时间,电池有效时间长达18个月以上,完全足够监测藏羚羊一整年的迁徙路径。
相较于以往产品,该系统最大优势在于由772所自主研发,其过程完全可控,不再需要依靠外国的技术支撑来购买昂贵的数据,也就是说,“北斗项圈”从芯片到软件到终端再到系统,完全都是“中国制造”。772所所长赵元富兴奋地说。
今年5月,772所接到相关单位的通知,希望能生产一套可供监测藏羚羊迁徙的卫星定位项圈。从接到任务到成功佩戴项圈,前后不到2个月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要解决的难题却不少。比如“北斗项圈”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坚持长达18个月以上寿命,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央企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当然,此次应用也为我们敲开了无依托地区数据传输和信息传递应用的市场大门。”赵元富介绍道,利用北斗技术监测藏羚羊迁徙,为后续772所将北斗技术应用于海上浮标定位、海洋生物研究、探险和救灾等业务打开了思路。
“和大树一样,只有根基厚实,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北斗导航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基础——北斗导航芯片的支撑。”赵元富告诉记者,不管是北斗还是GPS,定位导航卫星信号的接收、解码和运算,主要依靠的是芯片。在专业的高精度市场,这是核心技术主要集成所在。
尽管门槛较高,772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北斗导航产业核心芯片开发和应用推广的单位之一,已经创造了多个国内北斗导航芯片研制和应用方面的“第一”,为国内80余家北斗相关企业提供了支撑。
赵元富认为,实现北斗应用的关键还在于抓住北斗特点,发挥优势,创造新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项圈戴上北斗藏羚羊创新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藏羚羊戴上“北斗项圈”(创新故事)链接:http://www.esxun.cn/news/118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