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钥匙链上都会准备个挖耳勺,当耳朵痒的时候就拿出来掏掏,通常会掏出一些白色的粉末,然后耳朵也不再痒了。许多人认为耳朵痒就是由于耳朵变脏的缘故,这些脏东西在耳朵内堆积的太多了,当把耳朵清理干净后就会不再痒,但实际上正常人根本就不需要掏耳朵,那么不掏耳朵会怎么样呢?
1、不掏耳朵更健康
耳屎也有它的作用:
1. 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 避免砂砾、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进入耳道的砂砾,挡住水滴。
3. 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2、掏耳朵的坏处
人们掏耳朵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清理耳屎,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主任医师王武庆指出,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作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外耳道内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而且,耵聍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其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种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而且耳屎的特殊味道,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也有不少人掏耳朵是因为外耳道瘙痒,或者干脆是为了享受掏耳朵的快感。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工具深入耳道挖都容易造成耳道损伤。王武庆解释,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反而促进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并且使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另外,由于耳道较深,工具深入耳道后对深浅稍有控制不当就会触及鼓膜。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有0.1毫米。一旦鼓膜被刺破穿孔,人就会失去听力。
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孙建军表示,只有当某些人的耵聍过多,引起耵聍栓塞,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是真正需要掏耳朵的时候。不过也最好去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清理耳道。医生会在耳镜的帮助下,使用甘油将耵聍软化,在不伤害耳道的情况下清理。
3、什么情况掏耳朵
耵聍不是耳内的垃圾,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
对于“油耳”,就是湿性耵聍生成速度比较快的人,一般最好两三个月清一次耳屎,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时间适当短一点,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挖耳。
有湿性耵聍的人,如果长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此时,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使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须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以预防感染。
日常不要乱掏耳屎,一般情况下耳屎会自行脱落,无需担心耳朵会被塞住。因为,耳屎在人们日常的咀嚼、张口等下颌动作中会被振动,并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即使是因洗头洗澡和游泳等造成耳朵进水,也无需常用棉签去清理。若水多时,只需单脚跳一跳,以此动作轻轻振落耳中的水;若只是稍微耳湿,则让它自然风干就行了,根本无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