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3家啤酒企业与3家污水处理企业等多方签订战略协议,啤酒生产废水只需简单预处理后即可按照协议约定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排入污水管网,不再受纳管排污标准的限制。协议签订后预计可为签约的3家啤酒企业每年节约污水处理相关费用近300万元,为下游3家污水处理企业节约碳源购买成本约600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量达5000吨。
这是山东省范围内首次实现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实践,也为省内啤酒生产及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青岛方案”。事件背后,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良性沟通,更是政策“堵点”被打通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利好。
“放错位置的资源”
青岛市啤酒生产企业较多,啤酒废水排放量较大。由于产生的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可生化性极好,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原本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绝佳补充,但却一直无法有效利用,成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啤酒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啤酒废水符合排放标准,每年均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处理,在降低了水质可生化性的同时也白白浪费了优质碳源。
此外,下游污水处理厂因为碳源不足“吃不饱”而外购乙酸钠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不仅运行费用大大增加,乙酸长期使用还对设备和构筑物产生一定腐蚀。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压力,啤酒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2018年,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就积极促成了青啤公司和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高浓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污水厂补充碳源的试点工作,成为啤酒生产企业与污水处理企业互惠共赢合作的典范。两年时间内,青啤二厂累计向李村河污水厂运输高浓度啤酒有机废液约4万吨,累计为下游市政污水厂节约碳源成本达300万元。
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允许啤酒制造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共同约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不再受纳管排污标准的限制,从而实现啤酒废水直接资源化利用。
打造污水处理与啤酒生产行业间的循环经济
青岛水务环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运营部部长顾瑞环表示,对污水处理厂而言,处理过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目标。如果进水有机物浓度太低,微生物就会吃不饱,连带影响氮、磷的去除效果,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处理厂就需要外购乙酸等有机物作为碳源,保障脱氮除磷效果。
针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废水问题,顾瑞环曾开展过深入调研。她告诉记者,每生产1吨啤酒需要8~40吨新鲜水,相应地产生7~35吨废水。对于用水量巨大的啤酒行业,单纯地将废水进行处理排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压力,啤酒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污水处理行业中,混合待处理污水中碳源偏低,不足以满足生化反应需求,需要额外加入碳源,而啤酒废水中具有一定量的碳源,理论上可以作为水处理的补充,但啤酒废物中的高浓度氮、磷,悬浮物等势必会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可以以“碳源”为契合点,将啤酒生产和污水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打造循环经济的新模板。
2018年,青岛水务环境公司决定全面推进啤酒废液合作利用的开展,组织技术人员到青啤集团就啤酒废水的行业间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决定采用新方法,充分利用啤酒废液补充污水碳源,实现节能低碳,打造污水处理与啤酒生产行业间的循环经济。
日前,青岛3家啤酒企业与3家污水处理企业等多方签订战略协议,啤酒生产废水只需简单预处理后即可按照协议约定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排入污水管网,不再受纳管排污标准的限制。协议签订后预计可为签约的3家啤酒企业每年节约污水处理相关费用近300万元,为下游3家污水处理企业节约碳源购买成本约600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量达5000吨。
这是山东省范围内首次实现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实践,也为省内啤酒生产及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青岛方案”。事件背后,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良性沟通,更是政策“堵点”被打通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利好。
“放错位置的资源”
青岛市啤酒生产企业较多,啤酒废水排放量较大。由于产生的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可生化性极好,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原本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绝佳补充,但却一直无法有效利用,成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啤酒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啤酒废水符合排放标准,每年均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处理,在降低了水质可生化性的同时也白白浪费了优质碳源。
此外,下游污水处理厂因为碳源不足“吃不饱”而外购乙酸钠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不仅运行费用大大增加,乙酸长期使用还对设备和构筑物产生一定腐蚀。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压力,啤酒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2018年,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就积极促成了青啤公司和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高浓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污水厂补充碳源的试点工作,成为啤酒生产企业与污水处理企业互惠共赢合作的典范。两年时间内,青啤二厂累计向李村河污水厂运输高浓度啤酒有机废液约4万吨,累计为下游市政污水厂节约碳源成本达300万元。
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允许啤酒制造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共同约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不再受纳管排污标准的限制,从而实现啤酒废水直接资源化利用。
打造污水处理与啤酒生产行业间的循环经济
青岛水务环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运营部部长顾瑞环表示,对污水处理厂而言,处理过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目标。如果进水有机物浓度太低,微生物就会吃不饱,连带影响氮、磷的去除效果,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处理厂就需要外购乙酸等有机物作为碳源,保障脱氮除磷效果。
针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废水问题,顾瑞环曾开展过深入调研。她告诉记者,每生产1吨啤酒需要8~40吨新鲜水,相应地产生7~35吨废水。对于用水量巨大的啤酒行业,单纯地将废水进行处理排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压力,啤酒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污水处理行业中,混合待处理污水中碳源偏低,不足以满足生化反应需求,需要额外加入碳源,而啤酒废水中具有一定量的碳源,理论上可以作为水处理的补充,但啤酒废物中的高浓度氮、磷,悬浮物等势必会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可以以“碳源”为契合点,将啤酒生产和污水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打造循环经济的新模板。
2018年,青岛水务环境公司决定全面推进啤酒废液合作利用的开展,组织技术人员到青啤集团就啤酒废水的行业间处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决定采用新方法,充分利用啤酒废液补充污水碳源,实现节能低碳,打造污水处理与啤酒生产行业间的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