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西这个偏居西部内陆的农业省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的落后地区,一跃成为粮丰物茂、工业门类齐全、科教实力雄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核心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之以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优增量,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陕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三线”建设时期,来自东北和东部沿海的大批国防工厂和科研院所共计十余万工程技术人员迁入陕西。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陕“鸣枪”,后来陕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这就是砥砺奋进、追赶超越的陕西。
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陕西这个偏居西部内陆的农业省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的落后地区,一跃成为粮丰物茂、工业门类齐全、科教实力雄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核心区。
在党史专家袁武振教授看来,红色基因、国家战略和资源禀赋,成就了陕西经济崛起的两大底气:一是关联全局的国家担当,二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三秦大地踏上了以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数据显示,陕西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处位次从“九五”末期的第21位上升到“十三五”末的第14位。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教授认为,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超越,陕西的发展成效得益于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更换新动能的战略机遇;以现代制造业和能源化工产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体系升级方面均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发力数量追赶,不忘质量超越。基于承接国家战略布局的产业要素禀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之以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优增量,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优煤、强电、稳油、扩气、促新、深转化”,推动能源工业转型增长。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6大新支柱产业布局产业链。在三星闪存芯片二期、奕斯伟硅产业园、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华天集成电路等项目引领下,2020年,陕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0.1%。三是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陕西借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东风,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秦川机床、法士特、陕鼓等一大批新中国初期布局在陕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与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千帆竞发,成为当地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十三五”末,陕西实有市场主体达到442.17万户,同比增长12.14%。
5月11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一个由数十家创新型企业与众多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联袂出场的“秦创原”创新平台展区高调亮相,备受参会嘉宾关注。
被誉为创新驱动总平台的“秦创原”,目前由五大创新联合体与20多个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项目构成,是陕西破题“两链融合”、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谋求未来高质量增长的“重手棋”。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陕西布局了大量科教资源。目前仅西安就拥有在校大学生逾百万人、各类研发机构3000多个、在陕两院院士达66位。然而,这种强大的创新链与当地的产业链曾经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严重制约陕西创新潜能的释放。伴随着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实践,以市场化机制为引导的“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成为陕西实现质量超越的“引爆器”。此后,旨在重构“政、民、产、学、研、用、才”等多位一体创新体系的全面“创改”示范重任再次为陕西深化创新驱动续航加油。
作为承载各类创新资源加速融合、深度共享的市场化平台之一,西安科技大市场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引导,利用其科技资源信息化平台、科技服务市场化平台、移动互联平台等线上线下的数据集成能力和创新产业服务体系,撬动319家分属不同条块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4919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入网,使过去深藏甚至闲置在“围墙内”的仪器设备共享率达30%。围绕“融合”与“统筹”两大改革重点,陕西先后出台“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34项120条新政策新机制,其中多项改革经验被推广至全国。
拥有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名研究生、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00多个科研机构、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3万余名科研人才……2019年9月投用的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是陕西“秦创原”综合创新平台的核心区。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立足新一轮西部开发,面向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型联合创新大平台,将形成“高教、孵化、校企联合研发和高校产业”四大协同创新区域。
按照规划,未来3年内,陕西“秦创原”创新大平台将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科技企业总估值目标300亿元。
陕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西这个偏居西部内陆的农业省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的落后地区,一跃成为粮丰物茂、工业门类齐全、科教实力雄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核心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之以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优增量,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陕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三线”建设时期,来自东北和东部沿海的大批国防工厂和科研院所共计十余万工程技术人员迁入陕西。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陕“鸣枪”,后来陕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这就是砥砺奋进、追赶超越的陕西。
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陕西这个偏居西部内陆的农业省从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的落后地区,一跃成为粮丰物茂、工业门类齐全、科教实力雄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核心区。
在党史专家袁武振教授看来,红色基因、国家战略和资源禀赋,成就了陕西经济崛起的两大底气:一是关联全局的国家担当,二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三秦大地踏上了以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数据显示,陕西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处位次从“九五”末期的第21位上升到“十三五”末的第14位。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教授认为,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超越,陕西的发展成效得益于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更换新动能的战略机遇;以现代制造业和能源化工产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体系升级方面均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发力数量追赶,不忘质量超越。基于承接国家战略布局的产业要素禀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之以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优增量,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优煤、强电、稳油、扩气、促新、深转化”,推动能源工业转型增长。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6大新支柱产业布局产业链。在三星闪存芯片二期、奕斯伟硅产业园、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华天集成电路等项目引领下,2020年,陕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0.1%。三是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陕西借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东风,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秦川机床、法士特、陕鼓等一大批新中国初期布局在陕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与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千帆竞发,成为当地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十三五”末,陕西实有市场主体达到442.17万户,同比增长12.14%。
5月11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一个由数十家创新型企业与众多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联袂出场的“秦创原”创新平台展区高调亮相,备受参会嘉宾关注。
被誉为创新驱动总平台的“秦创原”,目前由五大创新联合体与20多个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项目构成,是陕西破题“两链融合”、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谋求未来高质量增长的“重手棋”。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陕西布局了大量科教资源。目前仅西安就拥有在校大学生逾百万人、各类研发机构3000多个、在陕两院院士达66位。然而,这种强大的创新链与当地的产业链曾经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严重制约陕西创新潜能的释放。伴随着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实践,以市场化机制为引导的“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成为陕西实现质量超越的“引爆器”。此后,旨在重构“政、民、产、学、研、用、才”等多位一体创新体系的全面“创改”示范重任再次为陕西深化创新驱动续航加油。
作为承载各类创新资源加速融合、深度共享的市场化平台之一,西安科技大市场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引导,利用其科技资源信息化平台、科技服务市场化平台、移动互联平台等线上线下的数据集成能力和创新产业服务体系,撬动319家分属不同条块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4919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入网,使过去深藏甚至闲置在“围墙内”的仪器设备共享率达30%。围绕“融合”与“统筹”两大改革重点,陕西先后出台“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34项120条新政策新机制,其中多项改革经验被推广至全国。
拥有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名研究生、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00多个科研机构、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3万余名科研人才……2019年9月投用的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是陕西“秦创原”综合创新平台的核心区。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立足新一轮西部开发,面向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型联合创新大平台,将形成“高教、孵化、校企联合研发和高校产业”四大协同创新区域。
按照规划,未来3年内,陕西“秦创原”创新大平台将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科技企业总估值目标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