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瑞医疗(300760)发布了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210.26亿元,同比增长27.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6.58亿元,同比增长42.24%。同时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57.81亿元,同比增长2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7.15亿元,同比增长30.59%。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的大疫之年,同时也是医疗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公司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便携彩超、移动DR、新冠抗体试剂等抗疫医疗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拉动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相比疫情带来的业绩增长,更加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响应国家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政策,同时把握医保改革带来国产医疗器械需求增长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医保改革带来国产医疗器械发展机遇
2021年4月22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中,一个重要改革是在职职工单位缴费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
改革前的基本医保制度是以保住院为重心,大部分门诊费用主要通过个人账户支付,导致个人账户难以负担有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高额门诊费用。
这次改革将逐步把一些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并会随基金承受能力增强,将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众所周知,门诊医疗费用中的重要部分是各种医疗器械的检查费,这部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必然刺激患者对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显著扩大,进而意味着医院采购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长。
无独有偶,在推动门诊保障改革的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加速深化。根据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2021年底前,将实现DRG付费国家试点和DIP付费试点实际付费。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实行对疾病与相关并发症的定额支付,可以激励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医疗成本。
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即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利用大数据优势所建立的完整管理体系,发掘“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有利于推动医院趋向于提升医疗的服务价值,主动盘点低效工作。
无论是DRG还是DIP,医保支付将由原先的“按服务数量”改变为“按服务质量/价值”,在总额固定情况下,药品、检测都成为了医院的成本中心。在此种情况下,医院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外在压力去减少开药量和检测量。国信证券认为,医疗领域潜在需求是永恒的,各类政策是在挤出过往医疗体系内不合理的诊疗,但国内医药产业结构处于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的大周期内,随着国产品牌的质量不断提升和在各领域实现突破,中长期来看DRG和DIP的推行会大幅利好各条工业主线中国产对进口的替代。
最明显的一个影响就是,过去作为医院重要盈利来源的影像、IVD等检验项目都会成为公司的成本端,从医保局去进行药品和耗材集采等方式控费,变成医院也要主动去降本控费,因此过去不差钱以至于热衷进口医疗器械的公立医院,对于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会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了从政府支持国产替代到医院主动国产替代的转变。
同时,为了加速实现进口替代,2020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完善我国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医保改革提升市场份额
上述几项医疗改革在加速国产替代的同时,也将加速行业内部整合速度,“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行业龙头企业收益将会更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小企业林立,截至2019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8万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8232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10033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1977家。
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原先的“按服务数量”改变为“按服务质量/价值”付费,就要求医疗机构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上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带量采购制度,该制度限制了中选的家数,只有少量实力强大企业才能中选,而未中选企业只能去争夺集采后少量剩余市场份额。
多种因素叠加,国内医药器械行业正在重新洗牌,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较小、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受到影响最大,这些企业要么慢慢会退出市场要么被并购,与此同时,马太效应加剧,龙头企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迈瑞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在2020年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200亿元的医疗器械企业,而其它企业中,规模最高的去年营收仅在100亿元左右。
迈瑞医疗作为龙头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稳固。在国内市场,公司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瑞金医院等。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均成为国内第一,其中监护仪市占率超过50%;在国际市场,公司已成为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全球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伙伴,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
更为可喜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迈瑞2020年在国际市场完成了700多家高端客户的突破,超过了历年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突破数之和。
目前,迈瑞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追随者到挑战者身份的转变,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用 5-10年进入全球前二十。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表示,后疫情时代,医疗生产企业要把握机遇,立足自主创新,打造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迈瑞医疗每年会将营业收入的10%左右用于研发创新,突破重症监护参数、生物源材料和高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