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进海尔互联工厂,扑面而来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的熟悉一幕:在明亮却不刺眼的光线下,橘红色的机械臂正挥汗如雨,自动配货机器人、0误差的智能配送线,以及寥寥几名操作工人,共同生产着一款名叫卡萨帝的高端洗衣机。
这种柔性化生产的效率和体量并没有特别令人意外。但是在参观生产间的过程中,“卡奥斯”一词却被讲解员有意无意地提到数次。
第一次听到卡奥斯的时候,其浓浓的科幻味道,很容易联想到《黑客帝国》中的矩阵(Matrix)或是《西部世界》中的罗波安(Rehoboam):一种“万物互联,并联世界”的母系统。那么,神秘的卡奥斯到底是什么来头?它在海尔的品牌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二)
创新有两大流行理论,一是亨利·伽斯柏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二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对于海尔而言,它既拥抱了前者,同时在物联网生态这个“黑海”中开启了颠覆模式。
目前海尔拥有三类品牌:第一类是以卡萨帝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第二类是以三翼鸟为代表的场景品牌,提供全场景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第三类是诞生于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卡奥斯(COSMOPlat)便是其中一员。
准确来讲,卡奥斯其实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它以用户为中心,整合交互定制、开放创新、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覆盖全流程的七个环节,将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行业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态。
卡奥斯做的,就是共建物联网生态,赋能行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
在山东淄博,有一家叫做海思堡的公司,专门生产牛仔裤,是GAP等国际品牌的供应商。从2014年开始,外贸订单减少、库存挤压利润等问题困扰着这家传统外贸型服装企业。
但是近几年来,通过和海尔卡奥斯的合作和共享机制下,海思堡迅速建立起中国第一条全工艺流程牛仔裤智能制造生产线,掌握了版型、工艺、面料、人体工学等工业大数据,实现纯粹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直接连接了企业和个人用户两端。
除了在技术上的升级,海思堡还连接上了海尔的智能洗衣机和智能衣柜,实现和用户零距离交互。同时,借助海尔的开放生态,海思堡与全球百名设计师资源和几十家AI公司联系起来,共同创造。
自此,海思堡的生产效率迎来了跨越性的提升,交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7个工作日,服装起订量从1000件降低至1件,库存降低了35%,定制产品毛利润从12.5%提高到40%以上。这对于一家传统企业来说,赋能转型带来的最显著效果就是,用更小的投入撬动更高的利润。
在海尔的生态中,不仅有卡奥斯赋能智能制造,同时还有食联网、衣联网、日日顺物流、海尔生物等新物种。
以海尔食联网为例,它不再是围绕着单一的家电产品做延伸,而是通过无边界的美食生态平台,颠覆了厨电、橱柜等行业“有边界”的运作模式。在智慧美食平台上,厨师将菜谱数字化,厨电企业将厨电互联,食品企业将食材加工成预制品,而用户只需要通过智家APP定制食材,再一键联动智慧网器,就可以快速做出大厨水准的美食。从产品、到场景、再到生态,食联网为用户开启了一种新的厨房生活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现代高端生活的美好期待。
正是同时拥有了高端品牌、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海尔既保留了制造的底色,同时又脱胎为“全球唯一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三)
根据凯度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海尔集团共同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所说,物联网生态品牌指的是“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为用户和合作伙伴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
而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必须具备三大视角。
第一是品牌理想视角。物联网生态品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它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循环,包括了致力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赋能各行各业,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全国的口罩等防疫物资紧张,而整个山西省居然没有一条口罩生产线。接到生产需求后,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了生产设备、原材料、采购、医疗和物流,用两天两夜在山西省建立了首条全自动医用口罩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这就是制造业和物联网生态结合的强大之处,这种“中国速度”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是用户视角。用户是物联网的起点,用户体验是用户视角的核心。在物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从“产品聚焦”转变为“场景聚焦”,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用户的身份不只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在使用环节获得品牌体验,而是在物联网“共享经济”中以“产消者”的身份同时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传播、使用与迭代,用户体验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
第三是合作伙伴视角。物联网生态品牌不仅包括传统品牌中的“用户视角”,同时连接了众多合作品牌,打破了行业壁垒。在整个行业生态中,保持开放共享的机制,比如共享底层技术、数据资源,设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比如,海尔的衣联网。用户只要在海尔的智能衣帽间试衣服,试衣镜就会生成用户虚拟3D影像,方便用户自由搭配衣服。用户可以进行私人定制,合作的服装生产商收到订单后会马上开始柔性化生产,并会在衣服贴上智能标签。这个标签的用处在于,只要将衣服塞入海尔的洗衣机中,洗衣机就会自动识别衣服的材质,调整适合的模式,进行自动洗涤、烘干等程序。
所以,衣联网构建了开放的洗护生态圈,覆盖每一件衣服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上下游,家电电器、服装纺织、洗染、智能语音等不同行业的边界正逐渐被打破。
(四)
1984年,一位名叫苹果的“颠覆式创新者”播出了一则载入史册的商业广告:在“老大哥”的注视下,一个衣着时尚的短发姑娘,挥舞大锤,掷向屏幕,电视屏幕应声而碎。苹果公司借此影射当时IBM作为“老大哥”,对计算机行业的封闭统治。
也正是那一年,海尔诞生了。海尔或许天生就具备自我颠覆的基因,因为随后每一次品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它同样用了锤子狠狠地砸烂了现有的体系。
“第一砸”发生在1985年,张瑞敏砸掉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本质上是打破了“中国人生产不了好产品”的固化思想,这也是中国制造企业质量意识苏醒的开始;
2005年,张瑞敏提出了“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将员工的价值和用户需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后来,他又将锤子砸向了组织,他果断颠覆了科层制,并砍掉了1万多名中层人员,员工不再听命于上级,而是听命于市场和用户,成为整合社会资源的“创客”,是为“第二砸”。
近年来,海尔又用第三把锤子砸掉了自己“家电”的标签,然后以“生态品牌”的新标签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而这三“砸”的背后,可能是30多年来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在明天消失了,这个世界会因此受到影响吗?可以预测到,如果只是以产品品牌的形态继续挣扎,它的消失,人们最多给予一声遗憾的叹息,仅此而已,因为代替者实在太多。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搭建平台以涌现更多企业家的精神,而不是企业家自己的精神。”正如张瑞敏所言,海尔是以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形态为社会、企业提供持续的价值循环。
一个好品牌,对于一个人、一家企业、一座城市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如果深圳离不开华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企业,杭州离不开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那么青岛则离不开以海尔为代表的物联网平台。
可能鲜为人知的是,即使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打开一罐青岛啤酒,猛喝下让味蕾和喉咙瞬间爆炸的第一口,同样包含了海尔物联网生态的气息。
2020年,让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世界共同体”的含义,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中,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事外。唯有以“生态”,才能携手共创,物联网生态,它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将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