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交织之下,传统企业面临着挑战。原有商业模式遭到来自创新者的冲击,但由于互联网思维还不够,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改革又有点毫无头绪。这该如何是好?
“互联网+”汹涌而来企业价值链如何重构
最近,超级大佬也患上焦虑症:海尔的张瑞敏说“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担忧“下一个倒台的就是万科”,腾讯的马化腾“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冲击,是根本性的、观念性的以及系统性的,就算是大企业也在受到受到冲击,就算是成功睿智的大佬们也会陷入迷惘。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必须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再造企业。但是,加什么、怎么加、谁来加,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何况,既然是商业模式,就必然要落到长远盈利上面,不可随意胡加一通。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双向的,互联网企业也必须想办法加上别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传统企业加上互联网。
马云和王健林前不久关于O2O之辩就体现了企业家们对互联网怎么和传统企业结合的认识上的不同。在王健林公布了万达和腾讯、百度的合作概貌后,问马云要不要加入时,马云的回答极为直接而又富有戏谑感:“梁山108将,合在一起的核心是替天行道,他们共同的价值观是江湖义气,兄弟为大,他们的愿景,遗憾的是,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愿景。”在马云看来,王健林、马化腾和李彦宏的这个组织的问题在于这三家是在凑拢班子。
事实上也是如此,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不能为了重构产业链而重构产业链。最根本的还是落在对企业自身的审视上:企业的强项是什么,该强项能否被应用到互联网并创造价值。
互联网的不断进化逐渐让信息不对称消失,也逐渐让产销合一成为现实,更逐渐让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此,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才能竞争用户的认知资源;只有坚持科学理性的定位,才能保证用户体验的合理边界与可持续性。无论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互联网企业的传统补缺,都需要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要不掉下来摔死,还要有翅膀,还要离地面近一点。科技界的预言家凯文·凯利说过,“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泰山始崩,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才是真英雄——不可不动,也同样须谨记不可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