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
北京4.4平米奋斗小学学区房卖135万,不能住人只为上学!在帝都要上好学校不拼爹(关系)、就拼房(钱)!中国大城市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合理,城市扩大了,好学校还在老城区,就给了开发商和中介捞钱的机会。可怜的中国人啊,丈母娘涨房价、娃娃也涨房价!必须尽快教育大改革,缩小牛校和普校的差距!
这无疑是一种扭曲的社会现象。那么,问题出在哪儿?是楼市政策松绑引起的吗?这只是一种假象,充其量算“导火索”,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名校”“牛校”“超级学校”等问题没有根本好转,为了能给孩子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为了孩子的“起跑线”问题,家长仍然很焦虑,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当“递条子”“送票子”的办法走不通时,就转化为“拼房子”,而有钱人更是将“学区房”作为“期权”狂炒不已,“学区房”的价格焉能不坐火箭一般飙升?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些道理谁都清楚,但是,究竟怎样使社会公平这个基石尽最大可能现实公平,要拿出决心和勇气来,而至关重要的是要决心和勇气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对利益垄断的格局,对教育资源重新洗牌、发牌。
70城统计69城房价下降学区房“坚强”逆势上涨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9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只有厦门1个。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
与房价“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市场一枝独秀,逆势上涨。自2014年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北京市部分学校的划片范围有所调整。随着取消共建,严格按学籍、户籍就近入学等政策的施行,择校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家长称,购买学区房成了择校的“最后通道”。记者近日发现,北京市学区房价格普遍上涨,部分“新学区房”每平米上涨4万元仍一房难求。
前瞻投资顾问提醒:并不是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获得入学资格,不少地方的学区房还有落户年限要求。在北京,一些学校给出了“学区落户满三年”的入学条件,在上海,也有“区内每户五年内只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的相关规定,请不要盲目“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