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酒王”为何破产了?
宋河酒曾与茅台、五粮液等17款名酒一同荣获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中国名酒”称号,被誉为“河南酒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些“河南酒王”为何破产了,希望大家喜欢。
曾经的“河南酒王”
11月19日,宋河酒业在河南确山县举行鹿邑大曲第54届中秋答谢会暨新品上市发布会,全县300余终端客户参与。据企业官方微信介绍,从8月底至今,“火遍全河南省”的宋河酒业客户答谢会,已延续了三个月之久。
然而就在企业卖力推进生产销售的同时,关于宋河酒业破产重整的消息传遍了河南酒圈。企查查APP显示,宋河酒业新增破产重整案件,案号为(2022)豫1628破申3号,类型为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宋河酒业。
宋河酒业副总裁朱国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传破产重整消息为真,已经对外进行公布。“但是,目前公司运转正常,生产和销售都在有序进行。”
当被问到宋河酒业破产重整的问题,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十分惋惜,“多好的金字招牌啊,可惜了。”
资料显示,宋河酒业有着辉煌的历史,曾是河南省内红极一时的知名酒企。
据宋河酒业官网介绍,1968年,鹿邑县人民政府为了挖掘文化遗产及悠久酿酒技艺,将二十余家较大的酿酒作坊进行联合,以宋河之滨原有枣集酒坊为基础,建立了国营“鹿邑酒厂”,并于1988年更名为宋河酒厂。
同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宋河粮液被授予国家金奖,并与茅台、五粮液等17款名酒一同荣获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中国名酒”称号。
上世纪90年代,“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宋河酒厂迎来了销售高峰,“宋河粮液”更是被指定为“河南省接待专用酒”,在多个地市全面采用。
然而进入新千年后,宋河酒厂一落千丈,至2002年经营已难以为继。2002年4月,同为鹿邑县本土企业的辅仁药业,以5000万元价格取得宋河酒厂经营权,并更名为宋河酒业。
辅仁药业入主后的头十年,宋河酒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销售收入节节攀升。2013年,宋河酒业对外宣布,营业收入达到22.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豫酒老大。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让火热的白酒消费市场瞬间冰封,中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宋河酒业也未能幸免,企业经营每况愈下。
不过,真正拖垮宋河酒业的元凶,却是曾经拯救自己于破产边缘的“白衣骑士”辅仁药业。
破产重整的背后
2019年7月16日,辅仁药业披露2018年分红公告,按照每10股派1元方案,预计将发放红利6271.58万元。
然而三天之后,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因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
据辅仁药业2019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账上有超过18亿元的货币资金。如此多现金,却连6000多万分红款都拿不出来,这一行为颇令人费解。
辅仁药业这一“神操作”,也让上交所紧急下发问询函,要求企业核实并说明公司货币资金情况。
辅仁药业在随后的回复公告中称,根据公司财务提供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元,其中受限金额1.23亿元,未受限金额仅有377.87万元。
18.16亿元变1.27亿元,现金总额“蒸发”16.89亿元,由此引发了对辅仁药业财务造假的质疑,同时也揭开了宋河酒业被“吸血”的惨状。
其实早在2019年爆雷之前,辅仁药业就频繁用宋河酒业的资产抵押借款,以维系自身的现金流,甚至不惜将散酒、半成品酒、酒罐等作为抵押物。
2014年至2015年,宋河酒业通过原酒、散酒为抵押物先后对外融资借款7次,涉及资金超过8亿元。
2017年和2018年,宋河酒业分别以储酒罐、原酒、散酒及生产酿酒设备等作为抵押物,向华融资产河南分公司、鹿邑县金融机构等各地金融机构申请抵押借款总额24.465亿元。
2019年1月,宋河酒业将千吨级散酒抵押给华融资产,获得担保金额4.5亿元;当年4月,宋河酒业又将14条罐装生产线及不锈钢储酒罐等抵押给陕西西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担保金额6060.63万元。
待2019年辅仁药业暴雷时,宋河酒业已经处于企业停产、员工罢工的停摆状态,甚至连电费都付不起。
2019年7月,鹿邑县供电公司将宋河酒业连同辅仁药业、辅仁堂,一同起诉至法院,向三被告索要拖欠电费合计490.8万元。
截至目前,宋河酒业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确认合同无效纠纷等风险信息3536条,法律诉讼285条,涉案总金额60.6亿元;涉诉关系104条,开庭公告96条,立案信息140条。
酒水分析师蔡学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宋河酒业此次破产重整可以乐观看待,但对于破产重整后企业的发展问题,需要慎重思考。“河南是中国白酒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省份,破产重整后,宋河酒业不仅要面对仰韶酒业、杜康酒等省内酒企的竞争,还要面对茅台、五粮液等一线白酒市场下沉带来的压力。”
豫酒如何振兴?
宋河酒业可谓是豫酒的缩影,历史辉煌但却现实惨淡。
河南是中国白酒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白酒产销大省,是全国和地方酒水品牌的“必争之地”。
豫酒在中国白酒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熊玉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河南酒业的繁荣发展时期,“张宝林”(张弓、宝丰、林河)、杜康、宋河、仰韶酒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豫酒板块。
但此后二十多年间,豫酒从纵向看虽有发展,但横向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尤其是与川酒、黔酒、徽酒、苏酒相比是越来越大。熊玉亮表示,河南白酒市场容量超过600亿元,但豫酒全部加起来只有98个亿左右。换算下来,豫酒省内市场份额仅为16%,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时至今日,河南省本土酒企中既没有一线品牌,也没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仰韶酒业,去年销售额也才刚刚突破30亿元。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河南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白酒品牌的“公海”,河南本土白酒企业正遭受三重挤压。一是来自茅五洋泸汾等一线名酒渠道下沉带来的挤压,其次是酱香型白酒对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造成的挤压,第三则是疫情对整个消费市场的冲击。“以宋河酒业为代表的很多区域酒厂,渠道上缺乏现金投入竞争手段单一,营销方面也还停留在较初级阶段,无力抗衡市场冲击。”
熊玉亮认为,豫酒企业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老板的问题——一把手缺乏专注度。
他进一步分析道,豫酒酒企背后的投资人大多是多元化经营,白酒只是他们所投资的项目之一,如思念之于杜康、辅仁之于宋河、洁石之于宝丰等。这一点客观上造成了企业高层对白酒板块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不够透彻。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拆东墙补西墙”——将在白酒行业赚的钱投资到其他亏损行业中。
“这么做的后果是,企业在发展中十分短视,只想挣快钱,对品质、渠道、品牌、口碑不够重视。”熊玉亮指出,这些问题不仅伤害着渠道商,也伤害消费者,更伤害着品牌。经过长时间的叠加,以至于出现“豫商不卖豫酒、豫人不喝豫酒”的极端不良影响。
蔡学飞表示,宋河酒业的例子也说明,资本的进入短期内或许有助于企业发展,但从长期看,资本的逐利性也决定了其很少会注重长期利益。而中国白酒行业,恰恰又是一个看似门槛低,实际上却是一个长周期和重资产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目前存量竞争的状态下,对于资本的长期主义和品质主义,有着较高的要求。
今年6月,《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对外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产白酒规模力争达到260亿元。
熊玉亮认为,豫酒不缺市场,不缺人才,不缺文化,不缺政府支持,振兴的根本还是老板提升专注度。对于宋河酒业破产重整,他希望有实力的国资能够进入,不要重蹈过去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