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冲击,银保监会围绕“六稳”“六保”要求,聚焦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银保监会出手疫情冲击,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银保监会出手疫情冲击
主要是四方面特点:
一是资产负债呈平稳增长态势。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保险公司总资产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3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8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增加5.4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2万亿元。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
三是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77%。商业银行资本净额23.8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4.41%。目前,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6%。
四是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
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全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
一是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超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二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5%,前三季度贷款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82个百分点。21家全国性银行落实小微“两禁两限”政策减免212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抗疫减免233亿元,主动减免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316亿元。
三是坚决清理规范减免银行保险机构收费。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取消信贷资金管理费、小微企业提前还款违约金等。逐步缩减银行收费服务项目,已陆续减免几十项。
四是大力整治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和小微企业融资收费检查。7月对6起违规涉企收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开展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监管高压态势。
银保监会:农村中小银行不得吸收异地大额存款 不得发放异地贷款
5月20日从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银保监会将进一步优化支农支小定位监管,督促农村中小银行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精准服务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坚持信贷资金源于当地、用于当地、小额分散原则,不得吸收异地大额存款,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严控大额授信,下沉对本地市场的服务重心。
银保监会:金融助企纾困再出实招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通知》),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接续融资安排、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等方面,对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等的金融服务提出了工作要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
助企纾困力度加大
《通知》包括十二个部分共42条,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等的金融支持,确保有关金融纾困政策落地,切实提升遇困行业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在信贷支持方面,《通知》提出银行机构要及时满足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努力实现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长。
在还款安排方面,《通知》要求银行机构积极帮扶前期信用记录良好、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能帮尽帮,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同时,《通知》还从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准确实施贷款分类、提供便利还贷方式、对减租人给予支持等多个维度作出了清晰的部署。
在服务效率方面,《通知》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着力保障疫情严重区域基础金融服务不间断,对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或调整营业时间的网点,及时提供替代金融服务,努力降低疫情给金融服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探索采取“容缺办理、事后补办”等方式,以实现快速审批、快速放款。
在保险保障方面,《通知》鼓励保险机构针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特点,积极发展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业务,创新保险产品,丰富企业风险分散渠道。
金融机构积极行动
随着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接连出台,不少金融机构也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6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了“信贷进万企、助力稳大盘”行动方案,对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粮食安全、能源保供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客群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进一步给予精准帮扶。“我们将用好用足各类工具和金融产品,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贷尽贷、尽早投放。”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聚焦进出口环节、外贸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加大外贸信贷投放力度,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6月1日,该行进一步推出28项举措,内容涵盖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免收企业转账汇款手续费、给予中小企业延期付息和无还本续贷支持等多方面。
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分公司多措并举提升线上服务效率,保障理赔服务效率和质量不因疫情而降低,今年疫情期间已线上受理理赔近15万件。针对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现金流偏于紧张的情况,该公司采取多种灵活的保费缴纳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为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过程中员工的人身安全及时提供了充分的保险保障。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看来,“针对性强”是近期各项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的一大亮点。
“《通知》鼓励银行机构针对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幅度不超过3个百分点,这有利于在特殊时期帮助相关行业企业维持生产经营。此外,《通知》明确提出了‘优化调整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等要求,这便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将助企纾困政策执行到位。”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说。
《通知》中的举措还有望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的货币金融政策形成合力,加大对“三农”、小微的信贷支持,精准惠及受困的群体和重点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前两年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4000亿元额度并入了支农支小的再贷款管理。2022年4月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1.8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5294亿元。
赵锡军认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实体经济面临的考验,又对广大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央行、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单位都接连出台了助企纾困的真招实招,广大金融机构要积极作为,主动用好政策、形成合力,积极支持有关行业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助企纾困过程中还要格外注重风险控制,注重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有效区分哪些是疫情带来的风险、哪些是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风险,确保金融系统平稳健康。”赵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