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前景向好 新基建稳步推进
记者 郭倩 北京报道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以5G网络为例,记者从工信部获悉,截至9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9.5万个。此外,河南、福建、河北等多地表示已提前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目标。与此同时,从部委到地方正积极部署,启动实施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
不久前,湖南省数字新基建项目中国消息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一期)C1栋运维中心正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中国消息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定位为国家级区域数据中心,将加速推动湖南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中国消息信湖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不是个例。当前多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新开通5G基站4.5万个,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新增5G基站4万个”的目标任务。
福建今年1至9月累计完成5G网络建设投资40.3亿元,新增建设5G基站2.1万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所有乡镇区域和68%行政村5G网络覆盖。
此外,河北、青岛等地表示提前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计划。
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融合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表示,智慧设施正在进入千行百业。其中,智慧能源调度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等大幅提升了能源供应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和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消息子商务、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民生设施加速构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作为‘两新一重’投资的重点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对稳增长、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拉动计算机、传感器、光纤网络设备等消息子通信产品产销量快速增长,建成运行后也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促进消息子信息产业发展。
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赵刚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了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拉动智能交通、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建设和投资,促进智能工厂、智慧农场和智慧物流等发展,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张志华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
多方布局新一轮投资建设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方积极部署,进一步统筹布局,加大投资力度,启动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工信部提出,将持续推进以5G网络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双千兆”网络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落实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约共建。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不少地方进一步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广东《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消息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2022年推动建设5G基站5.2万座。河南提出,拓展5G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抓紧实施行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持续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资金投入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这两项举措都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支持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引导多路资本加大投入
在业内看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多元投资渠道,提升市场主体投资热情。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基建项目融资是影响基建投资增速的重要环节。一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处于成长起步阶段,项目收益难以确定,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项目运作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导致对商业资金、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
“引导多路资本投向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要充分发挥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优势。”赵刚表示,需要充分利用政府预算内财政资金、新基建专项基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定性强的特点,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缓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压力。
“在资金来源上,除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还需要灵活调动民间投资等多方资金参与。”范若滢建议,灵活安排融资模式,强化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热情,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同时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缓解项目资金压力,持续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