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董监高变动而被市场广泛关注的莎普爱思,于8月21日对外披露了公司上半年年报。
公告显示,披露期内,公司实现营收约1.37亿,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7.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1456万,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56.66%。
而另一条重磅信息卞达赖氨酸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公告中同样有所披露:
公司已于 2016 年启动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委托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进行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
2018 年度,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座谈会、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研究方案讨论会先后召开;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委托专业CRO公司组织实施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研究,研究方案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并上报有关部门。
截至 2018 年底,已基本完成原研药处方及质量剖析研究、原料药研究、 滴眼液处方筛选、配制工艺优化考察及包材对比研究等相关研究工作,实验室样品的各项质量指 标与原研药基本一致,未发现异常状况。
2019 年度,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召开了苄达赖氨酸滴眼液通交流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查并通过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研究方案,同意按该方案开展临床研究;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试验研究者会议召开,就如何具体执行好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9 个省市的9家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广州参加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办的相关业务培训,以保证各临床研究单位具体操作的一致性。
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 7 家单位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但公告中同样被提及的,还有“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物流配送、市场销售、产品研发、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受到限制,对企业生产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该消息一出,随即引发市场剧烈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一致性评价工作是目前莎普爱思药业的重中之重。不光是因为卞达赖氨酸滴眼液作为公司拳头产品、占据公司总收入来源的45%,也是莎普爱思药业彻底摆脱舆论压力、重新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一步。但就是这样一张最为重要的底牌,受限于疫情原因遭到限制,也让莎普爱思未来如何的悬念留待了下一个财报季。
按道理来说,公司所受到的压力更是前所未有的。但和“热闹”的舆论场不同,不管是莎普爱思自身、还是莎普爱思的投资者们,都在这则消息面前显得愈发淡定。
首先反应在股价方面。不管是半年报亏损、亦或者一致性评价受阻都属于利空消息,投资者砸盘割肉离场已属常态。但吊诡的是,在财报发布前夕其股价并未出现大规模波动不提,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8月21日,莎普爱思股价整个早盘仅小幅度震荡,最高跌幅不过1.73%,最终早盘录得跌幅1.63%,报每股9.08元。
种种反常归根结底,是资本市场仍然看好莎普爱思药业,对其发展充满信心。
其中最大的缘由,不外乎莎普爱思药业的基本盘仍然牢固。从2020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对比2019年上半年度,其营收虽然约1.26亿,净利润减少0.41亿。但同样对比2018年至2019年度的相关数据就会发现,如果抛去疫情这一黑天鹅不谈,已经可以明显看出其降速触底态势。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莎普爱思药业一直充沛的现金流。财报显示,莎普爱思药业拥有货币资金7.0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8.96%,占公司总资产的45.58%。这也是莎普爱思药业最大的底气所在——良好的现金流不光能够让其平稳等待一致性评价结果出炉,也足够支撑起公司的战略转型。
其次反应在新东家入主方面。根据公开报道,上海养和实控人为林弘立、林弘远兄弟,其父林春光是上海新视界眼科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医疗实体经验。特别是在8月7日,光正集团发布公告称林春光已辞任光正集团副董事长、董事等职务,也让外界普遍猜测,林春光的下一站极大可能会是莎普爱思。
联想起此前莎普爱思药业的董监高“大换血”,不难看出此次平稳的权利交接同样昭示着一个事实:公司目前的情况并非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棘手”,哪怕一致性评价因疫情影响而遭到延期,同样不会对公司产生致命影响。
事实上对于一致性评价的结果,莎普爱思药业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大的战略定力,这一点从财报与公告的遣词造句、以及公司发展的节奏与战略上都可见一斑。借着一致性评价的真空期,莎普爱思药业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在大健康转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或许在莎普爱思药业看来,公司不能止步不前、将所有筹码都寄托在一致性评价上,反而要借助这一机会,完善此前公司的战略漏洞,积极完成转型,打造更为牢固的“基本面”,以适应未来越发巨大、但同样竞争越发激烈的大健康领域。
当一致性评价工作完成后,随着诸多利好政策的加持以及对大健康产业的深入布局,未来,莎普爱思药业的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