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业难题
在最初讨论商业模式时,这家公司就打算靠不依赖补贴来赢得政府支持,先把生意做起来。
最初在湘鄂情等几家饭馆的后厨设置机器时,说服饭馆主要由嘉博文出面。而在2005年设立日处理3.6吨餐厨垃圾的上地示范站时,上地街道办出面说服了当地的27家餐馆免费提供剩饭剩菜,在某些后厨依然找泔水贩子来收泔水时,又有城管配合缴查黄标车,保证了收运。
要建更大的处理站,由嘉博文出面来收泔水则将更不现实。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得跟收购泔水喂猪、炼地沟油的贩子比收购价,以及雇佣大量人收运垃圾、耗费大量金钱租买运输车—仅处理上地一条街的泔水时,嘉博文就花几十万买了两辆运输车,并雇用了3名司机。
获得政府支持是这门环保生意难以回避的一环。“第一条无泔水外流的街道”这个名头,使得嘉博文从2005年开始被媒体报道,也开始陆续有在党校学习、来北京考察的官员前来参观,可是多数人并不着急把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列上议题。
机会伴随着北京奥运会来了。由于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口号,北京奥组委彼时希望用环保技术来处理掉场馆和运动员产生的剩饭剩菜,向此类企业公开招标。在30多家竞标企业中,嘉博文是唯一一家把餐厨垃圾转化为新资源的公司。由于嘉博文的上地站点已经运营了3年多,产出物没有异味,最终在3轮选拔后,奥组委选择了嘉博文。
于家伊把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看作嘉博文发展的关键点。这家公司早在2005年就开始联系那些周边有农业产业的大城市,希望去当地建站,在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前,只建成了四川双流一个日处理几吨的示范站。奥运则帮嘉博文一举建立了可信度。这之后,站点的处理量开始变大,上涨到日处理几十吨,直至上百吨。
“这两年是超速发展期,”于家伊发现环保政策已经从最初的纲领变为具体计划。由于城市居民对垃圾处理站选址的抗议,垃圾焚烧发电产生二恶英、垃圾填埋产生恶臭沼气并污染地下水的故事被媒体报道,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办法—将富含水分和有机物的残羹剩饭分离出来单独处理—也逐渐成为共识。2009年时,嘉博文拿到了北京朝阳区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和运营权。建设完成后,这里能每天处理400吨餐厨废弃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此类处理站。
于家伊如今耗时最多的工作,就是陪同来访的政府人员参观,“每周都有,没断过”。嘉博文3月份刚在广州建成了示范站,不过,等待各地政府考虑清楚、列出计划依然需要时间,“怎么也得两年”。
2007年第一次融资时,投资方对嘉博文的建议是“加快建站”。到了2009年底,嘉博文从青云创投处融到了1190万美元的第二笔资金时,对方给出的建议依然是这一条。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