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矢口否认,到致歉“误操作”,随后状告美国商务部,自称“都是被逼的”,时至今日又被“打脸”。联邦快递究竟对华为的快件做了什么呢?
打脸!联邦快递不仅转送还滞留逾百件涉华为公司快件
此外,有关部门还发现,联邦快递涉嫌滞留逾百件涉华为公司进境快件。同时,在调查期间,还发现了联邦快递其他违法违规线索。报道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将秉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继续依法深入开展调查工作。
从“不存在的”到“误操作”,联邦快递究竟做了什么?
今年5月下旬,有媒体曝光称,美国联邦快递在未说明的情况下,将华为包裹转送至美国。5月23日,联邦快递中国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不存在所谓的转运行为。
此后,媒体报道和各方“实锤”相继曝出。5天后,联邦快递马上改口称,转送华为快件到美国是“误操作”:“对于少量华为货件被失误转运表示抱歉,没有任何外部方面要求联邦快递转运这些货件。”
就此事,多方都做出了回应。华为方面表示,涉嫌被转送至美国的为一些公文文件,不涉及技术相关信息。华为发言人乔·凯利(Joe Kelly)则表示:“最近,我们通过联邦快递(FedEx)发送的重要商业文件没有送达目的地,华为将必须重新审视与联邦快递的合作关系。”
时任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我不知道,把货物转运错地方,对联邦快递来说是不是经常发生。如果是经常发生,对这样的大公司而言确实不应该;如果不是经常发生,就更需要 联邦快递解释清楚,为何最近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在华为身上了。
“巧合”的是,陆慷所说的“一而再、再而三”真的又发生了。一个月后,联邦快递又对华为“误操作了”。6月21日,美国知名IT杂志PC Magazine首席分析师塞根曝料称,该公司一部本应从伦敦寄往美国的华为手机被联邦快递以美国政府禁令为由而退回。
第二天,联邦快递发表声明称,华为手机是被“错误地退回”给发件人,“我们为此次错误操作道歉”。
联邦快递起诉美国商务部!这可不是“误操作”
就在各种致歉对华为快件“误操作”的同时,联邦快递爆发出了强烈的“求生欲”——6月24日,联邦快递将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联邦快递表示,美国政府不应指望该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规定。要求该公司为承运的货物承担责任不合理。
在联邦快递对外公布的声明中,联邦快递方面表示,美国政府要求联邦快递检查其每天承运的数以百万计包裹中的物品是否符合出口管制规定,这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同时,给公司造成很大负担,“联邦快递是一家运输公司,而不是执法机构”。
虽然没有点出“华为”的名,但美国各方普遍认为。联邦快递的上述起诉与此前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限制交易的“实体名单”和联邦快递未按名址投递华为相关快件存在高度关联。
联邦快递CEO:,我们是被逼的!
就在状告美国商务部后不久,联邦快递CEO史密斯多次在媒体公开发声:目前联邦快递所处的状况,都是美国政府逼我们的!
史密斯在其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联系了美国商务部,并且告诉他们:美国商务部在各种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中,越来越多地对进出口进行各种限制,这给联邦快递以及美国的各类承运企业,带来了不可承受的负担。”
史密斯在面对美国媒体时指出,华为事件只是一系列问题的表象,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在贸易方面制造出来的混乱局面。“我们对美国商务部的各种要求已经受够了!”
“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无论是调查华为事件,还是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都是应该做的。”史密斯在谈到华为问题时表示,“我们会全力配合调查,希望他们能够满意。”
联邦快递在中国的日子“不好过”
在中国和美国“里外不是人”的联邦快递,近来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7月16日,联邦快递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9财年年报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5.40亿美元,同比下降88.19%;同时,联邦快递表示,由于贸易环境的不明朗,联邦快递2020年的业绩可能还将继续受损。
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堪称全球快递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自2015年开始,我国每年包裹增长100亿件,到2018年达到500亿,占到全球业务的半壁江山,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此外,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规模也达到6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1.8%,增速全球遥遥领先。
然而,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我国境内,诸如联邦快递这样的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已降至1.5%,我国国内业务收入占比仅为5.4%。联邦快递在我国国内的发展情况堪忧。
此外,今年6月,我国商务部曾提出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入选标准中曾提到:“一些企业违背市场原则、违背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断供或者封锁,给中国企业的合法权利造成损害,可能还会危及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邦快递几乎“条条命中”。不过,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曾表示:“不掌握联邦快递是否会被中方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情况。”
从拒不承认到致歉“误操作”,如今再度被打脸,联邦快递在中国究竟何去何从?东方网·纵相新闻也将持续关注。